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滁州90億打造全民健身休閒產業,推廣露營、攀岩、漂流等項目

近日, 我市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 基本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閒產業發展格局, 市場機制日益完善, 消費需求愈加旺盛, 產業環境不斷優化,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 服務品質和水準明顯提高, 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更為緊密, 健身休閒產業總規模達到90億元以上。

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發展戶外運動

1

大力推廣露營、登山競速、徒步穿越、攀岩速降、拓展等山地戶外運動專案, 積極發展摩托艇、賽艇、皮划艇、漂流和滑水等水上健身運動項目。

以綠色健身運動、登山、騎行、水上運動等為重點, 培育和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品牌賽事活動。

發展特色運動

2

繼續創新每年一屆的滁州市全民健身運動會、滁州市“暢遊琅琊•品味山水”系列健身活動、滁州市直機關趣味運動會、天長“茉莉花”體育節、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等傳統品牌賽事活動,

全力支持南譙區、明光市、來安縣、全椒縣等地申請承辦“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 著力打造以南譙區章廣五尖山山地自行車賽、來安縣“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車騎游邀請賽為代表的一批新的品牌活動。 結合滁州打造“東方手球之都”, 大力發展手球運動。 傳承和推廣養生健身氣功、太極拳、武術等民間傳統健身休閒項目, 加強鳳陽花鼓健身舞、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等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健身休閒產業融合發展。 鼓勵開發輪滑、航模、美麗鄉村越野體驗賽等適合不同行業人群、不同年齡段人群和城鄉居民家庭參與的特色運動項目。
推動極限運動、電子競技、擊劍、瑜伽、沙灘手球等時尚運動專案健康發展, 培育相關專業培訓市場。 加強對相關體育創意活動的扶持, 鼓勵舉辦以時尚運動為主題的群眾性活動。

促進產業融合

3

支持和引導明光市八嶺湖體育旅遊公園、來安白鷺島森林體育旅遊公園、鳳陽縣府城鎮大王府生態農博園、皇甫山森林體育旅遊公園、大墅龍山國際露營基地等拓展旅遊專案,

鼓勵旅行社結合健身休閒項目和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旅遊產品和路線, 促進大眾運動休閒和主題旅遊度假, 拉長體育旅遊產業鏈條。 推動“體醫結合”, 加強科學健身指導, 積極推廣覆蓋全生命週期的運動健康服務, 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 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推動“互聯網+健身休閒”

4

鼓勵滁州體育館、明光體育館、定遠體育館等大型體育場館開發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閒服務, 提升場館預訂、健身指導、運動分析、交流互動、賽事參與等綜合服務水準。

鼓勵企業創新

5

鼓勵支援體育產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開展體育產業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 説明企業、高校、金融機構有效對接。 鼓勵退役運動員、專業教練員和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等人才進入健身休閒產業, 為健身休閒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支援。

改善產業結構

6

打造一批優秀健身休閒俱樂部、場所和品牌活動。結合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培育1-2家以健身休閒服務為核心的市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培育1-2家市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全力打造1-2個體育特色小鎮。

完善健身休閒基礎設施網路

7

充分利用龍蟠河公園、清流河公園、花博園、琅琊山森林公園、市民廣場、人民廣場等場地設施,重點建設步道、綠道,形成城市15分鐘健身圈。在占地5平方公里的明湖核心區域內規劃建設滁州市奧體中心公園,內含日月灣、花海、健身步道環、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水上運動區域、兒童遊樂場,占地面積1000畝以上。努力將奧體中心公園建設成集競賽、演出、體育訓練、體育培訓、全民健身和體育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省內一流的大型體育生態公園。

盤活用好現有體育場館資源

8

加快推進企事業單位等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推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後、節假日對本校學生和公眾有序開放。

加強特色健身休閒設施建設

9

到2020年,建成步道、綠道275公里。重點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等健身休閒設施。鼓勵和引導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區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健身休閒設施。

改善產業結構

6

打造一批優秀健身休閒俱樂部、場所和品牌活動。結合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培育1-2家以健身休閒服務為核心的市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培育1-2家市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全力打造1-2個體育特色小鎮。

完善健身休閒基礎設施網路

7

充分利用龍蟠河公園、清流河公園、花博園、琅琊山森林公園、市民廣場、人民廣場等場地設施,重點建設步道、綠道,形成城市15分鐘健身圈。在占地5平方公里的明湖核心區域內規劃建設滁州市奧體中心公園,內含日月灣、花海、健身步道環、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水上運動區域、兒童遊樂場,占地面積1000畝以上。努力將奧體中心公園建設成集競賽、演出、體育訓練、體育培訓、全民健身和體育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省內一流的大型體育生態公園。

盤活用好現有體育場館資源

8

加快推進企事業單位等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推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後、節假日對本校學生和公眾有序開放。

加強特色健身休閒設施建設

9

到2020年,建成步道、綠道275公里。重點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等健身休閒設施。鼓勵和引導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區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健身休閒設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