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特大假農藥窩點被摧毀!假冒生產先正達等產品十多萬件!

南方農村報記者 包睿

近日, 一起重大農藥制假售假案被江蘇省徐州市警方偵破, 共繳獲冒充“先正達”、“拜耳”等國際知名農資品牌的假冒偽劣農藥十萬餘件, 涉案金額達百萬元, 已構成刑事案件。 抓獲犯罪嫌疑人四名, 查處倉庫兩間, 加工點一個。 這是自新的《農藥管理條例》實行以來, 跨地域破獲的最大一起農藥涉假案。

查處的部分假農藥

網淘農藥沒效果, 竟然是假藥

在與正品產商溝通確定為假貨後, 公安部門聯合網安和食品藥品與環境(食藥環)部門順線追蹤, 遠赴廣東汕頭, 在當地警方的協助下, 搗毀了以家庭小作坊形式生產運作的假冒農藥窩點。 據犯罪嫌疑人林某交代, 自己主要借助國外著名農資企業的品牌和聲譽, 銷售、生產高仿假冒偽劣農藥, 涉及“先正達”“拜耳”“杜邦”等近十家企業旗下近百件產品。

模仿正品標籤、刮碼造假

成本幾毛錢,

卻賣幾十元

“起初常有農戶撥打生產廠家的查詢電話, 在辨別出假貨後要求退貨, 為此, 林某學“聰明”了, 特意訂購了一批專業的印碼設備和生產廠家正品, 將正品的防虛擬碼和二維碼複製到自己的假貨上, 以假亂真。 ”徐州市鼓樓公安分局豐財派出所副所長杜吉林介紹道, “不僅如此, 林某的兒子小林還經常將正品和假貨摻在一起賣, 讓人真假難辨。 ”

除了對正品標籤進行模仿外, 刮碼也是常見的造假手段。 對產品條碼和二維碼進行破壞, 謊稱是非正規管道銷售的“正品”, 也讓不少農戶上了當(按行業規定, 每個包裝袋上的防虛擬碼編碼都是隨機且獨立的, 一袋一碼, 重複出現同一個碼或故意遮蓋編碼的均為假貨)。

這些標價幾十元的假貨產品, 生產成本或許只有幾元甚至幾毛錢, 利潤巨大。

形成了制假產業鏈

以次充好的農藥不僅達不到防蟲防病的作用, 直接影響當年的收成, 甚至有些假農藥還添加了隱性劇毒成分, 破壞環境的同時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難以估測的危害。

據瞭解, 這次查處的假冒農藥不僅通過淘寶、京東等眾人皆知的網購平臺進行售賣, 更有專門的QQ、微信群為其服務。 臥底打入這些資訊聯絡群內部後發現, 既有買賣農藥化肥的, 也有售賣包裝袋、印碼機的, 只要在群裡開口你要啥, 立馬就會有人跟你聯繫, 產業鏈之成熟度, 令人震驚。

犯罪成本低, 取證卻困難

先正達打假部門的職員告訴記者, 假冒偽劣農藥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形象, 每年公司投入在打假事務上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前幾年網上還以銷售和代購廠家正品為主, 這幾年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假貨。 ”

假冒農藥為啥越打越多?杜所長幫我們進行了分析:

1.取證難

線上線下究竟賣了多少假藥出去?摻雜了隱性成分的假貨賣出去造成的損失怎麼計算?無良商家真假摻雜的銷售更增加了取證的難度。

2.打假成本高

以此次徐州警方赴廣東查案辦案為例, 前後歷時2個多月, 出動網警、情報等四個部門幾十號人, 這不僅是對警力的嚴峻考驗, 有限的經費也讓民警同志們傷腦筋, “檢測假藥中的一種有效成分就得花費十幾萬元。 而網路售假打破地域限制也讓假貨分佈更廣泛, 長期各地多次取證耗費了大量體力和財力, 增大了我們的辦案壓力。 ”

3.犯罪成本低

與“正義方”的高投入不同, 農藥制假的風險較小, 同時類似的法律定罪標準又太高, 往往流程也非常繁瑣。

根據新的《農藥管理條例》以及《農藥標籤和說明書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所有農藥產品都需要有可追溯碼,破壞可追溯碼進行售賣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農藥屬於危險品,郵寄的過程中洩露對環境和郵遞人員的危害都是難以預計的,針對網路平臺銷售農藥的門檻限制,先正達等公司和植保協會一起與阿裡方進行了溝通,對方承諾將從今年9月至明年年底徹查平臺在售的農藥,在要求資質合格的同時提高准入門檻。公安同志表示這次打假案件的成功告破也是給農藥造假源頭一次沉重的打擊,今後將與農業部門、工商部門通力合作,不定期對農藥經銷網點進行抽查。

所有農藥產品都需要有可追溯碼,破壞可追溯碼進行售賣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農藥屬於危險品,郵寄的過程中洩露對環境和郵遞人員的危害都是難以預計的,針對網路平臺銷售農藥的門檻限制,先正達等公司和植保協會一起與阿裡方進行了溝通,對方承諾將從今年9月至明年年底徹查平臺在售的農藥,在要求資質合格的同時提高准入門檻。公安同志表示這次打假案件的成功告破也是給農藥造假源頭一次沉重的打擊,今後將與農業部門、工商部門通力合作,不定期對農藥經銷網點進行抽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