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激勵高一學生好好學習

不少高一新生及家長由於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 不能根據高中學生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 結果上高中後手足無措, 生出種種不適應, 嚴重影響了學習品質。 那麼家長如何激勵高一學生好好學習?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激勵高一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的資料, 希望可以幫到你!

激勵高一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

1)思想引導法。 中小學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強、上進心強;同時, 由於思想發展未定型, 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此, 家庭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 要緊密聯繫孩子的思想, 從意志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式教育。 堅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輸知識就是力量的觀點, 針對孩子的學習任務、現實思想、生理健康等特點, 見縫插針地進行引導, 有的放矢做工作。

2)目標鼓勵法。 學習中目標鼓勵, 就是根據"水漲船高"的道理, 説明孩子設計學習目標,

來激發積極性, 使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知識高峰攀登。 因此, 家長要根據孩子思想素質、文化基礎、承受能力, 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 為孩子制訂的目標, 既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既要有長遠目標, 又有短期目標。 在明確整體目標同時, 還要分科目制訂逐日完成的小目標, 依次實現和突破, 不斷"添油"、鼓勵, 使孩子像上樓梯一樣, 一步高一步。 為使孩子將目標裝在心中, 家長可製作成績一覽表, 將孩子每次考試、測驗成績, 直觀地用曲線反映在座標上, 使孩子、家長一目了然。 對完不成指標的科目, 要及時進行補課。

3)談心疏導法。 家長要針對孩子在不同時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問題, 及時進行談心疏導。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做到"三勤", 即勤瞭解孩子在學習中的思想反映;勤觀察孩子在學習中的精神狀態;勤談心及時疏導孩子的思想矛盾。 對因階段性學習跟不上的, 要多鼓勵少指責, 幫助其"趕隊";對因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產生厭煩情緒的, 要勤敲打多引導, 幫助其增強興趣;對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洩氣 的, 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其分析原因, 找導, 熱情幫助化解。 另外, 家長在與孩子談心時, 不但要告訴孩子"怎樣做", 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這樣做", 從道理 上說服孩子。 在談心的方式上也應該選擇合適場合, 這樣才能達到更好效果。

5)生活調節法。 身強力壯, 精神飽滿是學習的基礎條件。 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

調節好孩子生活, 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吃好鍛煉好, 創造有利發揮智力效益的環境和身體。 家長要利用節假日、工作學習間隙, 多組織開展家庭文體比賽、故事會、知識競賽、遠足郊遊活動, 調節孩子生活。 同時還要根據孩子生理承受能力, 科學安排 學習, 做到有張有弛, 勞逸結合, 保證孩子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高一學生學習的的方法

1、作好吃苦準備

升入高一, 學生要面對更概括、更抽象、更難於理解的課程學習, 面對更激烈、更緊張的競爭環境, 面對更長的在校時間和更遠的往返路程, 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學要樹立起一種學習意識、高考意識, 做好承受壓力、經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準備。

儘快適應新環境

高中階段不僅所學知識深度、難度加大, 而且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會使人際環境較以前更複雜。 高一新生面對新的環境往往目不暇接, 難免產生種種心理困惑和矛盾衝突。

所以家長要打好預防針, 幫孩子作好充分思想準備, 教育孩子要以自信、寬容的心態, 儘快融入集體, 適應新同學。

學會自主學習

較之初中階段,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 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 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 “看管式”的自習, “命令式”的作業, 要逐步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 制定學習計畫, 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尋找適合學習方法

初中學習方式以模仿和記憶為主, 而高中則是以理解和應用為主, 要求學生要有更強的分析、概括、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高一新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學前,首先要過好心理關。以前在初中是班裡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儘快進入學習狀態。記住,進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3年的時間足以不斷提高成績。因此,我們要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給予自己正確評價,並不斷向目標努力。

到高中不會聽課怎麼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老師耐心地訓練,學生應該多選擇合適的機會、管道和任課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瞭解你們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學生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適應,別的同學也是由初中升上來的,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給自己信心。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順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學業,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然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更為嚴峻的三年,萬事開頭難,為重要的高中學習開一個好頭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好多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高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和老師同學多溝通,走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

給高一的孩子家長的建議

一、熟悉環境

對於每個人來講,生活環境都是不斷的發生著變化,要想適應新的環境,一方面要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就要不斷地調整心態,以接受和適應新環境,否則就會受到新環境的困擾,為諸多的不適應而感到苦惱。孩子由初中升入高中,離開自己熟悉的學習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全新的環境中去,這全新的環境會給孩子心裡劃上很多問號:新學校怎麼樣?老師怎麼樣?我會遇到什麼樣的同學?我初中的好朋友能不能和我分在一個班?新老師會不會像初中老師那樣喜歡我?......等等。這些問號的存在,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心理增添壓力,使之焦慮。為了消除孩子心中的問號,讓孩子對高一的生活有基本的心理準備,家長就要在入學前幫助孩子做好四件事:第一件是,陪孩子到要就讀的那所高中去,在瞭解學校地理位置的同時,重點瞭解一下學校周圍的環境和設施,感受一下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孩子對新學校整體教學環境有個初步認識,消除入學的陌生感;第二件是,陪孩子走訪高一的教師,瞭解一下高一的課程設置,各學科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並詳細諮詢一下,高一學生入學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等,讓孩子對高一的學習環境有個基本的瞭解,消除孩子入學的盲從感;第三件是,陪孩子走訪上過高一的學生,讓其給孩子介紹一下在高一時與同學相處的經驗和學習經驗,讓孩子做好與陌生同學友好相處、合理安排學習的心理準備,消除孩子的焦慮感;以上三件事,之所以要求家長陪孩子去,是因為家長在這些方面也應該有所瞭解,這樣才會有理有據地幫助孩子解決有關問題。第四件是,和孩子一起,梳理在前三件事中獲得的資訊,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思考,讓孩子明確應該重點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其中,物質準備方面,該由孩子準備的,(如,書、本、文具,洗漱用具及自己生活用品等)就讓孩子準備,該家長準備的(如,被、褥等)就家長準備,不要什麼都家長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因為他面對的就是離家過集體生活的現實,不會自我管理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心理準備方面,首先傾聽孩子心裡的想法,他感到壓力不大的有哪些方面,有些擔心或有壓力的有哪些方面,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暗示和鼓勵孩子消除擔心和顧慮,例如,和孩子說:“寶貝,相信自己,這些方面不會有問題的。”“我寶貝從來都不怕困難,所以媽媽(爸爸)相信你!”“爸爸、媽媽用全部的愛給你作動力,寶貝,沒問題的!”等。讓孩子在家長濃濃的愛意中化解心中的焦慮,使孩子能夠輕鬆或有準備地投入高一的學習環境中。

二、及時溝通

和初中相比,高中無論是知識內容還是學習活動,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僅就學習活動來講,初中時,教師講得詳細具體,指導得仔細周到,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到了高中,老師對學生自學能力要求比較高,老師講的少,放手讓學生自學的多,每個學生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對於這種變化,一般孩子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心情會很煩躁。如果不能及時校正,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對比在初中時下降的幅度太大,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使之陷於焦慮狀態,嚴重的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為了讓孩子不適應的心態得到及時的調整,儘早地接納所面對的現實,把自己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在開學初,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對老師、學習的認識和感受,有針對性地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意見。最恰當的時間是在第一週末,因為第一周,孩子還沒有從原來的學習環境中走出來,對新環境很敏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處處拿高中的和初中比,在比較中,他們的思想波動會很大,另外,一周的時間,孩子已經接觸了所有開設的課程,對學科內容及難易程度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所有的任課教師也都登臺亮相了,對老師的講課風格、教學方法也有了一些瞭解和認識。所以,這時候和孩子溝通,孩子會說出許多感受,很容易發現孩子心理癥結所在。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要注意三點:一是要創設寬鬆、和諧、愉悅、自然的交流環境,切忌搞得很鄭重其事,很嚴肅,這樣會使孩子很緊張,不願坦露真情實感;二是要重點聽孩子傾訴,不要輕易插話或打斷孩子的話,這樣會對孩子產生誤導;三是要像朋友似的,以平等的心態、親切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如果孩子對新環境比較滿意、比較適應,家長要予以鼓勵,為之加油!如果孩子感到對新環境很不適應,在給孩子必要的安慰的同時,和孩子一起針對存在問題商討解決的辦法,給孩子一些孩子樂於接受的意見和建議,切忌埋怨、指責,說一些傷孩子心的話,例如“你這樣下去沒個好!”“你這樣的就別指望考大學了!”“在初中挺好的,你咋退步了呢?”等等。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家長關心的他的成績,是將來能不能考上大學,根本不是在關心他這個人,不但不會解決孩子心中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煩惱,從而不再願意和家長溝通。

三、隨時指導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丁贊教授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失調帶來的。”孩子進了高中,不僅意味著進入了一種嶄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時意味著進入了一種新型的、比初中更為複雜、競爭更為激烈的人際關係之中,而人際關係的適應和把握,對於剛剛升入高一,缺乏經驗和歷練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諸如與同學、與異性、與老師之間的交往,往往會困擾著他們敏感的心。往往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煩躁、焦慮、少言寡語、心事重重。所以,人際關係問題也是紛擾孩子學習情緒的重要因素,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這方面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地用談心的方式對其加強指導。談心時要把孩子拉到身邊,握著孩子的手,讓孩子感到媽媽(爸爸)溫馨的愛,同時親切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爸爸)發現你好象有什麼心事能說給媽媽(爸爸)聽嗎?媽媽(爸爸)是你的忠實聽眾。”這樣,才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傾訴的衝動,才會把心裡的話掏出來。傾聽孩子的傾訴後,除了必要的安撫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孩子一些原則上的指導。這樣的問題,不要指望一次談心就能解決,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還會發生,隨時發現,就隨時解決。但要記住一點,就是不要總是詢問孩子這方面的問題,那樣會強化孩子在這方面的問題,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和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在為人處事上給孩子做出樣子,同時在家庭談話中做一些這方面的滲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經驗。

四、有的放矢

對於剛剛升入高中的孩子,不僅僅存在對外部環境、人際關係不適應的問題,還有一個如何適應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一)盲目的優越感。原來在初中時尖子生,也認為到高中也錯不了,忽略了高中尖子生雲集的現實。這樣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成績不再佔有優勢了,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緊張、焦慮,越是這樣,成績就越會不理想,致使孩子在現實面前,產生消極、逃避現實、懷疑自我等心理行為;(二)存有松一口氣的思想。孩子在初三特別是臨考前白熱化的學習中感到太辛苦、太累了,考上高中也算是達到目的了,至於考大學,那還是三年以後的事,所以,想先放鬆一下,會出現對娛樂(或網路)興趣有餘,學習鬆懈,不主動、不積極;(三)固守原來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夠升入高中,應該說在初中時不錯的學生,有些孩子就認為初中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到高中後,沒有考慮新的學習需要在學習方法上不斷地調整。對於這些,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有針對性的引導。如果孩子是第一種情況,家長要通過旁徵博引的方式,啟發、誘導孩子,讓他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指導孩子找准自己在新集體中的位置,根據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努力的目標;如果孩子是第二種情況,家長要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提示孩子隨著時間的滑過,知識也在悄悄地流逝,想追回來回很困難。例如,對孩子說:“哎呀,在初中可把我寶貝累壞了,可是到高中寶貝更要苦了。(讓孩子感受家長的理解和同情)不過我相信我寶貝會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的,(給孩子心理暗示)媽媽(爸爸)繼續做你的粉絲,為你加油!(詼諧和幽默會沖淡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易於接受)”;如果孩子是第三種情況,家長可以建議孩子諮詢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反思過去的學習方法與現在學習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及時矯正,尋求更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要求學生要有更強的分析、概括、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高一新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學前,首先要過好心理關。以前在初中是班裡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儘快進入學習狀態。記住,進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3年的時間足以不斷提高成績。因此,我們要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給予自己正確評價,並不斷向目標努力。

到高中不會聽課怎麼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老師耐心地訓練,學生應該多選擇合適的機會、管道和任課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瞭解你們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學生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適應,別的同學也是由初中升上來的,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給自己信心。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順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學業,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然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更為嚴峻的三年,萬事開頭難,為重要的高中學習開一個好頭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好多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高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和老師同學多溝通,走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

給高一的孩子家長的建議

一、熟悉環境

對於每個人來講,生活環境都是不斷的發生著變化,要想適應新的環境,一方面要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就要不斷地調整心態,以接受和適應新環境,否則就會受到新環境的困擾,為諸多的不適應而感到苦惱。孩子由初中升入高中,離開自己熟悉的學習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全新的環境中去,這全新的環境會給孩子心裡劃上很多問號:新學校怎麼樣?老師怎麼樣?我會遇到什麼樣的同學?我初中的好朋友能不能和我分在一個班?新老師會不會像初中老師那樣喜歡我?......等等。這些問號的存在,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心理增添壓力,使之焦慮。為了消除孩子心中的問號,讓孩子對高一的生活有基本的心理準備,家長就要在入學前幫助孩子做好四件事:第一件是,陪孩子到要就讀的那所高中去,在瞭解學校地理位置的同時,重點瞭解一下學校周圍的環境和設施,感受一下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孩子對新學校整體教學環境有個初步認識,消除入學的陌生感;第二件是,陪孩子走訪高一的教師,瞭解一下高一的課程設置,各學科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並詳細諮詢一下,高一學生入學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等,讓孩子對高一的學習環境有個基本的瞭解,消除孩子入學的盲從感;第三件是,陪孩子走訪上過高一的學生,讓其給孩子介紹一下在高一時與同學相處的經驗和學習經驗,讓孩子做好與陌生同學友好相處、合理安排學習的心理準備,消除孩子的焦慮感;以上三件事,之所以要求家長陪孩子去,是因為家長在這些方面也應該有所瞭解,這樣才會有理有據地幫助孩子解決有關問題。第四件是,和孩子一起,梳理在前三件事中獲得的資訊,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思考,讓孩子明確應該重點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其中,物質準備方面,該由孩子準備的,(如,書、本、文具,洗漱用具及自己生活用品等)就讓孩子準備,該家長準備的(如,被、褥等)就家長準備,不要什麼都家長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因為他面對的就是離家過集體生活的現實,不會自我管理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心理準備方面,首先傾聽孩子心裡的想法,他感到壓力不大的有哪些方面,有些擔心或有壓力的有哪些方面,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暗示和鼓勵孩子消除擔心和顧慮,例如,和孩子說:“寶貝,相信自己,這些方面不會有問題的。”“我寶貝從來都不怕困難,所以媽媽(爸爸)相信你!”“爸爸、媽媽用全部的愛給你作動力,寶貝,沒問題的!”等。讓孩子在家長濃濃的愛意中化解心中的焦慮,使孩子能夠輕鬆或有準備地投入高一的學習環境中。

二、及時溝通

和初中相比,高中無論是知識內容還是學習活動,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僅就學習活動來講,初中時,教師講得詳細具體,指導得仔細周到,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到了高中,老師對學生自學能力要求比較高,老師講的少,放手讓學生自學的多,每個學生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對於這種變化,一般孩子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心情會很煩躁。如果不能及時校正,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對比在初中時下降的幅度太大,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使之陷於焦慮狀態,嚴重的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為了讓孩子不適應的心態得到及時的調整,儘早地接納所面對的現實,把自己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在開學初,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對老師、學習的認識和感受,有針對性地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意見。最恰當的時間是在第一週末,因為第一周,孩子還沒有從原來的學習環境中走出來,對新環境很敏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處處拿高中的和初中比,在比較中,他們的思想波動會很大,另外,一周的時間,孩子已經接觸了所有開設的課程,對學科內容及難易程度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所有的任課教師也都登臺亮相了,對老師的講課風格、教學方法也有了一些瞭解和認識。所以,這時候和孩子溝通,孩子會說出許多感受,很容易發現孩子心理癥結所在。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要注意三點:一是要創設寬鬆、和諧、愉悅、自然的交流環境,切忌搞得很鄭重其事,很嚴肅,這樣會使孩子很緊張,不願坦露真情實感;二是要重點聽孩子傾訴,不要輕易插話或打斷孩子的話,這樣會對孩子產生誤導;三是要像朋友似的,以平等的心態、親切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如果孩子對新環境比較滿意、比較適應,家長要予以鼓勵,為之加油!如果孩子感到對新環境很不適應,在給孩子必要的安慰的同時,和孩子一起針對存在問題商討解決的辦法,給孩子一些孩子樂於接受的意見和建議,切忌埋怨、指責,說一些傷孩子心的話,例如“你這樣下去沒個好!”“你這樣的就別指望考大學了!”“在初中挺好的,你咋退步了呢?”等等。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家長關心的他的成績,是將來能不能考上大學,根本不是在關心他這個人,不但不會解決孩子心中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煩惱,從而不再願意和家長溝通。

三、隨時指導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丁贊教授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失調帶來的。”孩子進了高中,不僅意味著進入了一種嶄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時意味著進入了一種新型的、比初中更為複雜、競爭更為激烈的人際關係之中,而人際關係的適應和把握,對於剛剛升入高一,缺乏經驗和歷練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諸如與同學、與異性、與老師之間的交往,往往會困擾著他們敏感的心。往往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煩躁、焦慮、少言寡語、心事重重。所以,人際關係問題也是紛擾孩子學習情緒的重要因素,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這方面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地用談心的方式對其加強指導。談心時要把孩子拉到身邊,握著孩子的手,讓孩子感到媽媽(爸爸)溫馨的愛,同時親切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爸爸)發現你好象有什麼心事能說給媽媽(爸爸)聽嗎?媽媽(爸爸)是你的忠實聽眾。”這樣,才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傾訴的衝動,才會把心裡的話掏出來。傾聽孩子的傾訴後,除了必要的安撫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孩子一些原則上的指導。這樣的問題,不要指望一次談心就能解決,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還會發生,隨時發現,就隨時解決。但要記住一點,就是不要總是詢問孩子這方面的問題,那樣會強化孩子在這方面的問題,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和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在為人處事上給孩子做出樣子,同時在家庭談話中做一些這方面的滲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經驗。

四、有的放矢

對於剛剛升入高中的孩子,不僅僅存在對外部環境、人際關係不適應的問題,還有一個如何適應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一)盲目的優越感。原來在初中時尖子生,也認為到高中也錯不了,忽略了高中尖子生雲集的現實。這樣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成績不再佔有優勢了,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緊張、焦慮,越是這樣,成績就越會不理想,致使孩子在現實面前,產生消極、逃避現實、懷疑自我等心理行為;(二)存有松一口氣的思想。孩子在初三特別是臨考前白熱化的學習中感到太辛苦、太累了,考上高中也算是達到目的了,至於考大學,那還是三年以後的事,所以,想先放鬆一下,會出現對娛樂(或網路)興趣有餘,學習鬆懈,不主動、不積極;(三)固守原來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夠升入高中,應該說在初中時不錯的學生,有些孩子就認為初中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到高中後,沒有考慮新的學習需要在學習方法上不斷地調整。對於這些,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有針對性的引導。如果孩子是第一種情況,家長要通過旁徵博引的方式,啟發、誘導孩子,讓他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指導孩子找准自己在新集體中的位置,根據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努力的目標;如果孩子是第二種情況,家長要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提示孩子隨著時間的滑過,知識也在悄悄地流逝,想追回來回很困難。例如,對孩子說:“哎呀,在初中可把我寶貝累壞了,可是到高中寶貝更要苦了。(讓孩子感受家長的理解和同情)不過我相信我寶貝會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的,(給孩子心理暗示)媽媽(爸爸)繼續做你的粉絲,為你加油!(詼諧和幽默會沖淡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易於接受)”;如果孩子是第三種情況,家長可以建議孩子諮詢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反思過去的學習方法與現在學習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及時矯正,尋求更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