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鄉印記——羅鬥沙島散記

《家鄉印記》

編者按:圖讀湛江幾位採訪骨幹, 鍾情家鄉山水風物, 常利用雙休日、節假日, 實地踏訪, 挖掘亮點, 精心采寫, 圖文報導陸續在圖讀湛江發表。

幾位作者, 都是湛江人, 有的是市區的, 有的是縣城或農村的, 但都在基層生活過, 對家鄉充滿深情。 參加工作若干年, 歲月的風霜, 在額頭刻下刀痕一條條, 也刻下了家鄉哺育成長的印記, 並銘記於心。

這組報導, 有村名的溯源, 鄉村趣事, 也有踏訪觀感。 圖文質樸, 泥土味香。 濃濃鄉情, 嫋嫋鄉音, 綽約鄉姿, 溢于字裡行間, 純樸清雅, 餘音繞梁。

從今天起, 在碧海銀沙微信號,

匯總這組報導, 以《家鄉印記》總題目推出, 敬請垂注。

系列文章

圖讀湛江攝影師首次踏訪羅鬥沙(常盛 攝 均攝於2016年6月11日 )

打開湛江地圖, 在徐聞縣東南角前山鎮的海面上瓊州海峽中線北側, 有一個黃瓜狀的小島, 瓜體倒掛, 蒂朝下, 底朝上, 這個海島叫羅鬥沙,

又名新沙。

一直關注著羅鬥沙。 生在漁村, 長在海島, 我的家鄉徐聞縣和安鎮冬松島, 與羅鬥沙面積相當, 卻有10條自然村6000多人。 這個無人居住的海島, 究竟是個啥模樣, 引起我的極大興趣。 可參加工作幾十年, 從未踏上這個海島。

湛江市這個目前最大的無人居住海島, 芳容如何。 經過多方籌畫, 2016年端午節假日期間, 終於踏上了這個誘人的海島, 首次撩開她的神秘面紗。

乘快艇登上羅鬥沙(常盛 攝)

圖讀湛江攝影師實地踏訪羅鬥沙(常盛 攝)

白色的飄移

羅鬥沙的面積多大?查閱相關資料, 並沒有統一的說法。

“長達8公里, 最寬達1.5公里, 最大面積達4.9平方公里, 是湛江最大的無人島”這個敘述, 用了“最大面積”的說法, 有點特別。

這個南海中的小島, 是湛江市122個無居民海島之一。 她的面積是隨著沙灘的堆積和飄移而增減的。 樹林多, 植被密, 固沙好, 面積就增加;反之, 沙灘在海浪沖刷下移動, 面積就會減小。

週六那天上午, 幾文友乘坐前山鎮老鄉的快艇, 從鄧宅村的岸邊登艇, 9公里多的距離, 不用20分鐘, 就到了羅鬥沙。 艄公說, 考慮到我們是遊客, 快艇放慢速度, 要是乘坐的都是漁民, 應該15分鐘, 就可到達。

由於潮水的沖刷, 羅鬥沙島的岸邊深了, 加上快艇吃水也淺, 不論漲潮和退潮, 乘船或開艇到羅頭沙, 上岸都不成問題。

上岸時, 艄公鄧大叔告訴我們,

近來, 羅鬥沙西南側的岸邊, 又延長了60多米。 鄧大叔是前山鎮鄧宅村人, 他每週都開快艇到羅鬥沙釣魚, 對海岸的觀察特別細緻, 敘述令人信服。

在羅鬥沙上拍攝(王志強 攝)

羅鬥沙上留個影(馮文星 攝)

查閱《湛江地名志》(廣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1989年10月第一版)得知,相傳羅鬥沙在清康熙年間,島東1000米處有一沙島,因地殼變化下沉消失,後在此處崛起新沙島,俗稱新沙。原來有兩個港灣,可供負載40噸的船隻避風,但由於泥沙侵填,1950年已廢。近似南北走向,北寬南窄。地表由白色細沙組成,無居民。每年五六月間,海鳥雲集島上產蛋繁衍。1979年,國營前山防護林場在此造林百餘畝。附近海域盛產黃花魚、九節蝦,是廣東省主要黃花魚場之一。

根據國家海洋局1990年第一次全國海島綜合調查資料,該島長約7.5公里,寬1.1~1.3公里,岸線長16.3公里,海拔3.6米,面積3.73平方公里。2010年徐聞縣海島調查資料,海島面積為1.63平方公里,岸線長8.367公里。

這些關於羅鬥沙的資料,為我們分析和比較羅鬥沙的變遷,有了參考。也讓我們對羅鬥沙“最大面積達4.9平方公里”的內涵,有了真切瞭解。更為其面積的減少和海岸線的縮短,而擔憂。

羅鬥沙那潔白的細沙,猶如一張白紙,在海浪的沖刷下飄移,忽大忽小。有了樹林的庇護,植被的覆蓋,這張白紙才有了色彩和形狀,面積也才固定下來。有樹才有地,固沙才有島。

航標燈遠離樹林,曾經茂綠的木麻黃枯枝挺立(常盛 攝)

枯樹前頭有新綠(常盛 攝)

綠色的呼喚

在踏上羅鬥沙之前,聽鄉親和朋友說,以前他們曾從徐聞龍塘鎮的赤坎仔乘船到達,當時島上樹林很多,海鳥在林間產蛋不少,鳥飛魚躍人歡笑,參觀遊覽充滿樂趣。

羅鬥沙這個在大海上孤立的小島,日夜面對潮來浪往,飽餐惡劣天氣,颱風侵襲首當其衝,對島上的樹林破壞極大。

在島上,我們看到種植30多年,樹高八九米甚至超10米的木麻黃樹,大都被颱風摧毀了。斷幹枯枝,傲然肅立,似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濃蔭。為了固沙護島,枯乾的樹木,並不做清除,成隊排列,氣氛蕭瑟,有一種鳳凰涅槃的悲壯。有人稱讚這些枯乾的木麻黃,是沙灘的胡楊,可千年胡楊綻露嫩芽,有枯木逢春的徵兆,而幾十年的木麻黃,再無回生之機,惟有殘軀指蒼穹。

航標燈是羅鬥沙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該燈塔燈高41.9米,燈質為閃白4秒。由華南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設計,中港四航局三公司於1996年12月開工建設,次年8月竣工建成。

羅鬥沙燈塔位置十分重要,是瓊州海峽中水道和北水道及外羅水道的重要標誌,為航行在附近的船舶避開淺水區提供了保證,對船舶航行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沿海燈塔鏈中一座重要的燈塔。燈塔是島上的重要標誌,到這裡遊玩的人們,無不以此為背景,拍攝留念。

據湛江國營防護林場蔡崖場長介紹,他參加了這個航標燈的選址。當時是在島上茂密樹林之旁,遠處望去,木麻黃簇擁這個燈塔,成為島上一景。航標燈週邊,還砌著圍牆,建起石臺階,供登臨維修和參觀。可那天我們看到的是,航標燈已在海水浸泡之中,與岸上的樹林和植被的距離,已有好幾十米。艄公開快艇搭我們到羅鬥沙上岸後,快艇再開到航標燈處,用繩子系著燈座鐵柱,他們在快艇上釣魚。海岸邊,木麻黃殘軀,已被海浪和沙灘,沖刷得剩下了雪白的“樹格”,造型獨特,令人感歎。

令人欣慰的是,在枯樹之旁,一棵棵新栽的木麻黃幼苗,正在茁壯成長。據湛江國營防護林場陳明副場長介紹,為了固沙穩島,他們擴大造林。2016年3月份以來,防護林場員工每天淩晨3時起床,搬運樹苗,早晨5時開船出發,6時就到達羅鬥沙。趕在上午11時半前種下樹苗,避開盛夏晌午烈日的炙烤。經過2個多月的奮戰,目前已種下木麻黃樹苗500畝,長勢良好。5月17日種下的最後一批樹苗,那天我們特意觀察,發現已綻出新芽。

最讓人興奮的是,這次試種的30株黃槿木,竟也適應了沙灘,長出片片綠葉。黃槿木生命力極強,在沿海漁村種植普遍,扡插就可生長,颱風吹倒地後,接地處又可生根。市林業主管部門正打算擴大黃槿木種植面積,加快營造羅鬥沙的綠蔭。

看到黃槿木在羅鬥沙試種成功,湛江國營防護林場陳明副場長細心觀察(曹永康 拍)

——2016年5月種植的500畝木麻黃樹,已經成活(言科 攝)

在羅鬥沙上引種的濱刺草(又名老鼠艻)、咸水香附、鱟藤、匐枝栓果菊等,也有固沙作用。在島上,我們看到,沙灘上一個個凸起的小沙丘,頂端有濱刺草把守,平緩處有鱟藤點綴,栓果菊也來陪伴,成為沙灘一景。更讓人驚喜的是,低窪處,水草濃密,長勢旺盛,踩著草被行走,海綿般的柔軟,愜意極了。請教行內人士得知,這種水草叫香絲草。

樹林、植被、水草,固沙不可缺少。站在殘存的幾年前種植的木麻黃樹旁,放眼沙灘,棵棵幼苗綻芽,片片綠葉鮮嫩,充滿無限生機。

颱風和大潮的“附產品”隨處可見(常盛 攝)

漁民在羅鬥沙上搭建的臨時棚子(常盛 攝)

黑色的感歎

羅鬥沙附近海域,魚類品種繁多,曾是廣東省主要黃花魚場之一。據艄公鄧大叔說,以前他開快艇到島周邊釣魚,大半天可釣到幾十斤,有時超100斤,有鯛魚、沙椎魚、挖米魚等。大的鯛魚有十多斤一條的,令人驚喜。可現時沒那麼多魚釣了,來一次能釣到三四十斤,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羅鬥沙目前雖然無人居住,可島上的廢棄物卻不少。有的是颱風和大海潮的附產品。2014年“海鷗”“威馬遜”2次強颱風,在這帶登陸,不但摧毀了大片樹林,也將海上飄浮的許多樹枝雜物,吹到島上,堆積成一條彎曲的垃圾長龍,十分刺目。到島上觀光的個別遊客,隨手丟下的物品,如飲料空瓶、損壞的拖鞋等,散落樹林草叢各處。

附近的漁民,出海到這一帶打魚,個別漁民在羅鬥沙上搭建臨時棚子暫住。在沙灘上放置木板,鋪上草席,竹子拼一個三角架,用塑膠布一拉,棚子裡再放置一兩支大瓶的礦泉水,這就是打魚人的居室了。島上沒有淡水,耕海者這種簡易棚子,給人悲涼的感覺。

島上樹林減少,缺少綠蔭,前來產蛋的海鳥也減少了。

羅鬥沙飄忽不定,西北部的地勢在下沉。20年前建築的航標燈,已遠離岸邊,無法登臨維修。

……

懷揣歡快的心緒踏訪羅鬥沙,看到這些情景,心頭頓時蒙上一層陰影。

羅鬥沙上見新綠(常盛 攝)

《圖讀湛江》小采風隊從徐聞前山鄧宅村乘座飛艇來到湛江市最大的無人島——羅鬥沙島(王志強 攝)

金色的夢想

籌畫踏訪羅鬥沙之前,在朋友圈中徵求意見,對湛江市這個最大的無人居住海島,想瞭解些什麼,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收集到好幾個話題,好友的共同興趣是;要是到羅鬥沙參觀旅遊,該怎麼個走法。

目前,羅鬥沙還沒有開闢旅遊線路,出於安全起見,邊防派出所對進出海島的船隻,加強監管。到島上參觀旅遊,得有當地漁民帶路,落實安全措施,做足準備。

能否到島上搞野炊,並小住一晚?羅鬥沙目前樹林驟減,大樹幾乎沒有,今年種植的小樹苗雖已成活,但也是剛剛萌發。要營造島上綠蔭,還得待以時日。要是三五年後,林木蔥翠,綠葉婆娑,到那時再到島上搭帳篷,觀鳥飛,拍日出,那才愜意。

有的好友還想隨船出海,到羅鬥沙撒網捕魚,當一回假日漁夫,品嘗自己親自捕撈的海鮮,最好在漁船上與漁民共進午餐。

好友們還有一個個美好的願望……

這些願望都是美好的。畢竟,湛江市這個最大的無人居住海島,對都市人有著無邊的吸引力。離陸地又不算遠,往返不足10海裡。羅鬥沙的面積,受植被的影響極大,有樹有草,才能固沙穩島。目前,島的面積還有縮小的趨勢。只有種好樹,護好林,營造出一片綠蔭,羅鬥沙才能保持魅力,市民到島上遊玩的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圖文:常 盛 葉創成 馮文星 王志強

〓編輯:Diane

羅鬥沙上留個影(馮文星 攝)

查閱《湛江地名志》(廣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1989年10月第一版)得知,相傳羅鬥沙在清康熙年間,島東1000米處有一沙島,因地殼變化下沉消失,後在此處崛起新沙島,俗稱新沙。原來有兩個港灣,可供負載40噸的船隻避風,但由於泥沙侵填,1950年已廢。近似南北走向,北寬南窄。地表由白色細沙組成,無居民。每年五六月間,海鳥雲集島上產蛋繁衍。1979年,國營前山防護林場在此造林百餘畝。附近海域盛產黃花魚、九節蝦,是廣東省主要黃花魚場之一。

根據國家海洋局1990年第一次全國海島綜合調查資料,該島長約7.5公里,寬1.1~1.3公里,岸線長16.3公里,海拔3.6米,面積3.73平方公里。2010年徐聞縣海島調查資料,海島面積為1.63平方公里,岸線長8.367公里。

這些關於羅鬥沙的資料,為我們分析和比較羅鬥沙的變遷,有了參考。也讓我們對羅鬥沙“最大面積達4.9平方公里”的內涵,有了真切瞭解。更為其面積的減少和海岸線的縮短,而擔憂。

羅鬥沙那潔白的細沙,猶如一張白紙,在海浪的沖刷下飄移,忽大忽小。有了樹林的庇護,植被的覆蓋,這張白紙才有了色彩和形狀,面積也才固定下來。有樹才有地,固沙才有島。

航標燈遠離樹林,曾經茂綠的木麻黃枯枝挺立(常盛 攝)

枯樹前頭有新綠(常盛 攝)

綠色的呼喚

在踏上羅鬥沙之前,聽鄉親和朋友說,以前他們曾從徐聞龍塘鎮的赤坎仔乘船到達,當時島上樹林很多,海鳥在林間產蛋不少,鳥飛魚躍人歡笑,參觀遊覽充滿樂趣。

羅鬥沙這個在大海上孤立的小島,日夜面對潮來浪往,飽餐惡劣天氣,颱風侵襲首當其衝,對島上的樹林破壞極大。

在島上,我們看到種植30多年,樹高八九米甚至超10米的木麻黃樹,大都被颱風摧毀了。斷幹枯枝,傲然肅立,似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濃蔭。為了固沙護島,枯乾的樹木,並不做清除,成隊排列,氣氛蕭瑟,有一種鳳凰涅槃的悲壯。有人稱讚這些枯乾的木麻黃,是沙灘的胡楊,可千年胡楊綻露嫩芽,有枯木逢春的徵兆,而幾十年的木麻黃,再無回生之機,惟有殘軀指蒼穹。

航標燈是羅鬥沙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該燈塔燈高41.9米,燈質為閃白4秒。由華南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設計,中港四航局三公司於1996年12月開工建設,次年8月竣工建成。

羅鬥沙燈塔位置十分重要,是瓊州海峽中水道和北水道及外羅水道的重要標誌,為航行在附近的船舶避開淺水區提供了保證,對船舶航行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沿海燈塔鏈中一座重要的燈塔。燈塔是島上的重要標誌,到這裡遊玩的人們,無不以此為背景,拍攝留念。

據湛江國營防護林場蔡崖場長介紹,他參加了這個航標燈的選址。當時是在島上茂密樹林之旁,遠處望去,木麻黃簇擁這個燈塔,成為島上一景。航標燈週邊,還砌著圍牆,建起石臺階,供登臨維修和參觀。可那天我們看到的是,航標燈已在海水浸泡之中,與岸上的樹林和植被的距離,已有好幾十米。艄公開快艇搭我們到羅鬥沙上岸後,快艇再開到航標燈處,用繩子系著燈座鐵柱,他們在快艇上釣魚。海岸邊,木麻黃殘軀,已被海浪和沙灘,沖刷得剩下了雪白的“樹格”,造型獨特,令人感歎。

令人欣慰的是,在枯樹之旁,一棵棵新栽的木麻黃幼苗,正在茁壯成長。據湛江國營防護林場陳明副場長介紹,為了固沙穩島,他們擴大造林。2016年3月份以來,防護林場員工每天淩晨3時起床,搬運樹苗,早晨5時開船出發,6時就到達羅鬥沙。趕在上午11時半前種下樹苗,避開盛夏晌午烈日的炙烤。經過2個多月的奮戰,目前已種下木麻黃樹苗500畝,長勢良好。5月17日種下的最後一批樹苗,那天我們特意觀察,發現已綻出新芽。

最讓人興奮的是,這次試種的30株黃槿木,竟也適應了沙灘,長出片片綠葉。黃槿木生命力極強,在沿海漁村種植普遍,扡插就可生長,颱風吹倒地後,接地處又可生根。市林業主管部門正打算擴大黃槿木種植面積,加快營造羅鬥沙的綠蔭。

看到黃槿木在羅鬥沙試種成功,湛江國營防護林場陳明副場長細心觀察(曹永康 拍)

——2016年5月種植的500畝木麻黃樹,已經成活(言科 攝)

在羅鬥沙上引種的濱刺草(又名老鼠艻)、咸水香附、鱟藤、匐枝栓果菊等,也有固沙作用。在島上,我們看到,沙灘上一個個凸起的小沙丘,頂端有濱刺草把守,平緩處有鱟藤點綴,栓果菊也來陪伴,成為沙灘一景。更讓人驚喜的是,低窪處,水草濃密,長勢旺盛,踩著草被行走,海綿般的柔軟,愜意極了。請教行內人士得知,這種水草叫香絲草。

樹林、植被、水草,固沙不可缺少。站在殘存的幾年前種植的木麻黃樹旁,放眼沙灘,棵棵幼苗綻芽,片片綠葉鮮嫩,充滿無限生機。

颱風和大潮的“附產品”隨處可見(常盛 攝)

漁民在羅鬥沙上搭建的臨時棚子(常盛 攝)

黑色的感歎

羅鬥沙附近海域,魚類品種繁多,曾是廣東省主要黃花魚場之一。據艄公鄧大叔說,以前他開快艇到島周邊釣魚,大半天可釣到幾十斤,有時超100斤,有鯛魚、沙椎魚、挖米魚等。大的鯛魚有十多斤一條的,令人驚喜。可現時沒那麼多魚釣了,來一次能釣到三四十斤,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羅鬥沙目前雖然無人居住,可島上的廢棄物卻不少。有的是颱風和大海潮的附產品。2014年“海鷗”“威馬遜”2次強颱風,在這帶登陸,不但摧毀了大片樹林,也將海上飄浮的許多樹枝雜物,吹到島上,堆積成一條彎曲的垃圾長龍,十分刺目。到島上觀光的個別遊客,隨手丟下的物品,如飲料空瓶、損壞的拖鞋等,散落樹林草叢各處。

附近的漁民,出海到這一帶打魚,個別漁民在羅鬥沙上搭建臨時棚子暫住。在沙灘上放置木板,鋪上草席,竹子拼一個三角架,用塑膠布一拉,棚子裡再放置一兩支大瓶的礦泉水,這就是打魚人的居室了。島上沒有淡水,耕海者這種簡易棚子,給人悲涼的感覺。

島上樹林減少,缺少綠蔭,前來產蛋的海鳥也減少了。

羅鬥沙飄忽不定,西北部的地勢在下沉。20年前建築的航標燈,已遠離岸邊,無法登臨維修。

……

懷揣歡快的心緒踏訪羅鬥沙,看到這些情景,心頭頓時蒙上一層陰影。

羅鬥沙上見新綠(常盛 攝)

《圖讀湛江》小采風隊從徐聞前山鄧宅村乘座飛艇來到湛江市最大的無人島——羅鬥沙島(王志強 攝)

金色的夢想

籌畫踏訪羅鬥沙之前,在朋友圈中徵求意見,對湛江市這個最大的無人居住海島,想瞭解些什麼,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收集到好幾個話題,好友的共同興趣是;要是到羅鬥沙參觀旅遊,該怎麼個走法。

目前,羅鬥沙還沒有開闢旅遊線路,出於安全起見,邊防派出所對進出海島的船隻,加強監管。到島上參觀旅遊,得有當地漁民帶路,落實安全措施,做足準備。

能否到島上搞野炊,並小住一晚?羅鬥沙目前樹林驟減,大樹幾乎沒有,今年種植的小樹苗雖已成活,但也是剛剛萌發。要營造島上綠蔭,還得待以時日。要是三五年後,林木蔥翠,綠葉婆娑,到那時再到島上搭帳篷,觀鳥飛,拍日出,那才愜意。

有的好友還想隨船出海,到羅鬥沙撒網捕魚,當一回假日漁夫,品嘗自己親自捕撈的海鮮,最好在漁船上與漁民共進午餐。

好友們還有一個個美好的願望……

這些願望都是美好的。畢竟,湛江市這個最大的無人居住海島,對都市人有著無邊的吸引力。離陸地又不算遠,往返不足10海裡。羅鬥沙的面積,受植被的影響極大,有樹有草,才能固沙穩島。目前,島的面積還有縮小的趨勢。只有種好樹,護好林,營造出一片綠蔭,羅鬥沙才能保持魅力,市民到島上遊玩的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圖文:常 盛 葉創成 馮文星 王志強

〓編輯:Dian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