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洋縣農產品電子商務風生水起 助力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我們周大黑的有機黑米, 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30多個省市, 最遠還賣到了澳大利亞。 每天光訂單就有200多單, 做促銷活動時每天訂單最多達到4000單!”洋縣雙亞公司電商經理馬登亮自豪地說。

像雙亞公司一樣, 洋縣個體電商張文偉在網上銷售拐棗、山茱萸等本地特產, 年發貨23000單, 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個體電商張莉主推的“黑米媽媽”系列產品, 年發貨量達8000單, 銷售額超100萬元。 黑米媽媽、陶盛土雞蛋、秦漢美農有機食品館、秋水茶社……僅僅兩年時間, 地處秦嶺南麓的洋縣電商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不僅讓這些不同以往的“商家”有了賺頭, 也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甜頭。

因勢利導, 高調融入互聯網+大潮

洋縣電商發展起步始於2015年。 2015年, 洋縣縣委、縣政府搶抓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專案機遇, 積極部署, 緊跟潮流, 率先在全市提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戰略。 該縣成立了專門的電商管理機構, 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 還設立了500萬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

截至目前, 洋縣有機產品交易平臺已建成運營。 全縣註冊企業及個體電商64家, 微商超過2000家, 發展周大黑電子商務、鹮寶實業、朱鹮湖電子商務、食大山秦嶺生態農場、漢味珍等9家知名電商企業, 有樂村淘、淘實惠、村掌櫃、郵掌櫃和掌合天下5個電商運營中心在本地落地,

並向鎮村延伸。 上線產品近百種, 暢銷產品以有機黑米、五彩米、菜籽油、紅薯產品、野生獼猴桃、土蜂蜜、土雞蛋和本地中藥材為主, 網店到訪人次超3000萬。 個人和商戶共入駐淘寶、天貓、京東、蘇甯易購、國美、一號店等14個電商平臺。 2016年全縣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億元, 2016年6月, 洋縣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據省商務廳資料顯示, 2016年前10個月全省農村電商網路零售交易指數洋縣位居陝南第一, 全省第九。

破題創新, 尋求下行上行最佳交點

2015年, 洋縣成功通過了國家認監委“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評審, 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有機第一縣”, 認證有機產品共13大類72個品種。

良好的生態和品牌優勢成為發展電商得天獨厚的條件。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 該縣創新思路, 把電子商務納入精准扶貧工作體系, 農產品電子商務以脫貧增收為核心, 在整個精准扶貧工作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6年, 洋縣出臺政策, 把60個貧困村作為電商脫貧試點, 實施電商扶貧支持計畫, 為試點村建設村級服務站及網點, 建設經費由縣財政和包扶單位解決, 網站運營由駐村第一書記負責, 同時鼓勵扶持有能力的貧困戶自己創辦網站, 銷售農副產品。 推薦縣內六家知名電商企業為試點村提供技術指導。 在他們的帶領下, 群眾嚴格按照有機產品標準生產農副產品, 實現了優質優價, 增加了收入, 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了有機產業和電子商務的實惠。

為打通農村電商的物流通道, 該縣與漢中郵政簽訂了農村電商協同發展合作協定, 加強協作和資源整合, 有效降低線上線下物流成本, 為農村電商發展奠定了基礎。

整合品牌, 不斷提升產品知名度

隨著該縣電商規模逐漸增大, 電商發展不再是“小打小鬧”, 規模難以進一步加大、品牌駁雜、知名度不高、專業人才匱乏等發展的瓶頸擺在了電商人面前。

該縣電商辦註冊了“七隻朱鹮”系列商標, 積極整合縣域農產品資源, 走出一條品牌整合之路。 充分利用龍頭企業富餘資源, 構建電商產業配套基礎設施, 分別建成200平方米的線下體驗館、可容納120人, 面積200平方米的培訓孵化中心和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