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最冷血的刺客帝國對陣最強悍、殘暴的軍事力量,被海嘯般屠滅

阿薩辛刺客團能成為西方文化中刺客的代名詞絕非浪得虛名, 他們有著鮮明的組織特徵。

首先是幾乎百分之百的暗殺成功率。 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 只要被列入了阿薩辛刺客團的暗殺名單, 遇刺身亡就會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唯一不確定的只是遇刺的時間和地點。 甚至僅僅是謠傳某人和阿薩辛組織結怨或者被拉進了暗殺黑名單, 也足以讓此人聞風喪膽, 亡命天涯。 因為列入名單裡的人幾乎無以存活, 很多王公貴族不惜每年上繳巨額“保護費”, 以祈求山中老人不要將他們列入“榜單”。

阿薩辛派創始人哈桑·伊本·薩巴赫的家族興起於喀拉遜(位於伊朗東部和阿富汗接壤的地區)。 其父薩巴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 他博古通今, 學富五車, 是伊斯瑪儀派中著名的學者和領袖, 他把自己學識對兒子傾囊相授, 後者於是很快便在教派中嶄露頭角,

進而得到波斯國王的賞識, 出任了國王財政總管職務。 然而哈桑不甘心只是做一名高級會計, 他野心勃勃, 不惜辜負波斯國王的信任, 卷走了王國大量金銀珠寶, 潛逃至伊斯瑪儀派的根據地開羅。

山中老人

在那裡, 他與一群伊斯瑪儀派的信徒相遇,

哈桑憑藉自己的非凡魅力、聰明才智、陰險狡猾以及殘忍無情征服了這群信徒, 並發展了大批阪依者。 與此同時, 他開始潛心研究學習各種伊斯瑪儀派的密儀和權術, 掌握了一套前無古人的洗腦方法。 不久, 在其支持者的擁護下, 他回到了父親的出生地, 把從波斯帶來的錢財全部用於投資, 最終建立了一個令世界顫慄的暗殺團體。

為了躲避政敵的追殺, 安心發展信徒, 哈桑四處探尋適宜的根據地。 1090年, 哈桑到達阿爾博茨山, 來到現今伊朗西北部的卡茲維城。 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城堡, 四周被高聳的山峰包圍, 地勢險要, 山路崎嶇。 附近還有一座火山, 叫達馬萬德山, 海拔六千米, 在裡海和伊朗中部的平原之間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以保衛整座城堡, 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哈桑利用了城堡守衛者對什葉派的同情, 迫使城堡的主人將城堡賣給他。 他給城堡重新命名, 叫阿拉穆特, 意思是鷹巢, 自己號稱“山中老人”或“山老”。 他把這裡變成訓練殺手的基地, 首當其衝的目標, 不是基督徒, 而是遜尼派的當權者。 接著他四出奇襲, 佔領了幾個重要的山寨, 並對其政敵和反對派進行暗殺活動。 受遣外出的“菲達因”(殺手)在從事暗殺前, 均要服用“雜湊什”(大麻煙), 故歐洲訛稱之為阿薩辛派。

哈桑將城堡打造成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人間樂園, 放置美食佳釀和華麗陳設, 並引入許多沉魚落雁的美女, 令信徒仿佛置身天堂一樣。

其次是刺殺的極度隱蔽性。 阿薩辛刺客常常會假扮虔誠的教徒混跡在人群中, 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目標, 突然發起攻擊。 例如, 當時蘇丹的首相尼紮姆在回宮的路上, 便被化妝成伊斯蘭教托缽僧的阿薩辛刺客用短劍刺入心臟而命喪黃泉。 另一個阿拉伯的總督雖然一直有重兵護衛, 但最終還是在清真寺做禮拜時遭到刺殺,因為衛兵們萬萬沒想到會有人敢冒犯真主,在神聖的清真寺中殺人。還有一個案例是說兩名阿薩辛刺客暗殺一位十字軍的侯爵,暗殺過程中,一名刺客被殺,侯爵也受了傷,而另一名刺客則暫時逃脫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計畫,而是藏在了禮拜堂裡,因為他雖然是穆斯林,但多年的訓練令他熟知這位侯爵一定會到禮拜堂裡為自己倖免一難而來感謝上帝。果然,這位受傷的侯爵如期而至,在他跪下來析禱時,便被那名倖存下來的刺客悄然奪取了性命……

為了讓暗殺行動進行得天衣無縫,阿薩辛組織往往會提前布下間諜網,他們會把培訓好的刺客派遣到某地,令其和普通人一起生活,以普通人的身份潛伏一段時間,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刺客會完全融入當地社會,甚至娶妻生子,然而一旦接到刺殺命令,他們就會立即撕下偽裝的外衣,果斷出手,既快又准,且無人懷疑。

最後便是這個組織成員聞名天下的絕對服從精神。所有的阿薩辛刺客,一旦完成刺殺目的,便會放下武器,等待被抓獲,即使面對死亡也不會有任何質疑,而且看起來非常期待死亡。這樣奇怪的行為源于組織的首領告訴過他們,執行了首領的命令而死亡的信徒定能升入天堂。對這些刺客來說,連死亡都不畏懼,更何況威脅和拷打了。

1187年,偉大的埃及蘇丹薩拉丁于哈丁會戰中決定性地擊敗了十字軍主力,稍後更順利拿下了聖城耶路撒冷及阿卡。據說教皇烏爾班三世聽聞這個消息後當即驚懼而死。西方主要列強在新教皇號召下為了奪回聖城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其中領軍人物為一代嫋雄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經過數戰,雙方互有勝負,獅心王與十字軍收復了部分耶路撒冷王國的失土(但不包括耶路撤冷本身)。西元1192年,蒙費拉的康拉德被貴族推選為耶路撒冷國王,並得到了理查一世的批准(雖然有些勉強)。此時的康拉德,意氣風發,磨拳擦掌,準備為收復聖城做出最後一搏。

然而,康拉德還來不及正式加冕,一樁意外便永遠改變了歷史。是年4月28日上午,康拉德懷孕的皇后伊薩貝拉準備同丈夫共進午餐,然而在國王返回宮殿的途中,有兩名基督徒香客與他“不期而遇”,他們恭敬地對康拉德鞠躬並在胸前劃著十字。如此虔誠的舉動使國王和他的衛隊都放鬆了警惕。當這兩個香客走到康拉德跟前的時候,他們突然從衣襟下拔出短劍,寒光一閃兩把利刃一隻刺入康拉德後背,一隻刺入肋部。其手法有如屠宰牲畜般殘忍、精准、無情。當衛士們反應過來時,耶路撒冷國王已經倒在了血泊中。他們殺死了一名刺客,活捉了另一人,這時才發現這些年輕的刺客根本不是基督徒,而是虔誠的穆斯林,是大名鼎鼎的阿薩辛刺客。

1124年5月23日,哈桑去世,此時他已經在“鷹巢”裡度過了34個春秋。這些年中哈桑從未出堡一次,走出其宅第也僅僅兩次。他終日置身於密室之中,對自己和對別人一樣殘忍冷酷。他的一個兒子因殺了一名身為庫希斯坦長官的伊斯瑪儀派教友,另一位兒子因行為放蕩,皆被哈桑活活打死。“山中老人”這一血腥與神秘的稱號傳遍整個中東地區。

哈桑死後,阿薩辛派經歷了7位領袖的統治,先後長達132年的時間。領袖被稱作“謝赫”,有時自稱“霍加”、“伊瑪目”。由謝赫、總傳道師、傳道師、菲達因首領組成領導集團,其宗教上層稱為“知秘者”,一般信徒對謝赫要絕對服從。阿薩辛派注重宣教活動,其傳道師多為受過專門教育的宗教學者。

阿薩辛派血腥的惡名最終為一位黃金家族後裔所知曉,拖雷的長子蒙哥隨堂兄拔都西征時,曾遇見加茲溫城大法官舍思丁,見其人前來謁見時也身著鎖子甲,十分奇怪,便詢問緣故。大法官告訴他伊斯蘭世界的上層人士都必須“常穿此甲以防伊斯瑪儀人的匕首”,並詳述了這些暗殺者的暴行。正是這句話,將阿薩辛派推向死路。

13世紀,成群結隊的蒙古人從東方如潮水般襲來,他們的強悍、冷血與殘暴令阿薩辛刺客團都惶恐不已。蒙古鐵騎如同旋風一般橫掃伊朗高原、中東、近東,乃至東歐。面對共同的強敵,什葉派和遜尼派總算冰釋前嫌,開始商議共同應戰。但這醒悟已經為時太晚了。

當時,蒙古可汗蒙哥派遣其弟旭烈兀帶領蒙古軍隊西征,一路所向披靡。阿薩辛派為了挽救伊斯蘭世界,試圖謀刺蒙哥,但在蒙古人的嚴密防衛下功虧一簣。此舉徹底激怒了蒙古帝國,他們將阿薩辛派視作了心腹之患。阿薩辛派擁有多座地勢險要的城堡。他們相信大可以據險自保,但他們不知道旭烈兀是有備而來,他的西征軍中有一支來自中國的萬人工程部隊。這些工程兵會製造精巧靈活的滑輪戰車,並能將巨大的攻城器械拆卸後再一件件地運上山,接著在要塞下一一組裝起來。

1256年,旭烈兀大軍渡過阿姆河,逼近阿拉穆特堡。據說,末代阿薩辛派教主魯克賴丁庫沙曾向蒙古人示好求和,但遭到了斷然拒絕。最終經過長期圍困,1256年12月,“鷹巢”向蒙古軍開門投降,宣告了阿薩辛派輝煌歷史的終結。

然而,阿薩辛派畢竟曾經分佈廣泛,信徒眾多,少數倖存者逃到了印度,改名霍加派(可敬的阪依者),其首領稱阿迎汗,延續至今。今天,在敘利亞、伊朗、中亞、阿富汗、阿曼、桑吉巴和印度等地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卻已然找不到他們昔日先祖的神秘詭異與血腥暴虐。

蒙哥汗

對於阿薩辛派的毀滅,馬可·波羅在其遊記《馬可·波羅行紀》中用簡練的語言做了粗略的記載:“基督教誕生後1252年,東韃靼君主旭烈日聞此老(即教主山中長老)之大惡,欲滅之。乃選一將,命率一大軍進圍此堡。堡甚堅,圍之三年而不能克。設若彼等有糧可食,彼等殆永不能克之。然三年之後,糧食欠缺,遂盡作俘虜。山老及其部眾並被屠殺。嗣後不復有其他長老,蓋其惡貫已盈之。”

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這場激烈的戰爭:“蒙古軍隨著他的晨飲,彈響戰爭的豎琴,並且一心要摧毀敵人的防禦,他們準備用射石機和石頭作戰。同時候,該堡的守軍,在夜裡備戰並把他們倚天的城樓交給同夥的後,開始交戰;他們豎起射石機的架子,發射一排猛烈的石頭。

在另一邊,年輕的士兵也用長矛般的箭矢劈開髮絲,同時他們自己在矢石面前不退縮。箭矢,這是死神發出的致命之矛,飛向那些歹徒,像雹子穿過篩狀雲層那樣飛行。‘箭矢透過甲衣,有如春風吹過花瓣。’當太陽收回他前面的影盾時,他們停止戰鬥,但在第四天,這是他們的生死關頭,也是真理的證據得到明確之時。當天剛破曉時,呼嘯和呐喊四起,在兩邊,他們都涉足於戰爭之途。弓弩從城牆上射出飛矢,同時,在無計可施時,契丹匠人(指中國人)製造的射程為二千五百步的一種迦曼亦格甫就用來射擊那些蠢貨;在妖魔般的異教徒中,很多士兵為那些疾若流星的箭杆燒傷。從城堡上,石頭也像樹葉一樣傾落,那天嘗到了蒙古人的軍威後,他們停止戰鬥,城堡的守軍在激戰後叩打和平之門。”

蒙古軍憑藉著欺詐、殘酷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勢洶洶。“山老”見大勢已去,不得已只能投降,在他的帶頭作用下,屬於阿薩辛派的一百多個大小城堡相繼投降,但仍有一些激進分子還在負隅頑抗,旭烈兀大軍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將其一網打盡,徹底摧毀。蒙古人在解除阿薩辛派的武裝之後,將所有城堡一個不留地搗毀,哈桑一手精心策劃的人間天堂也成為廢墟。並且,旭烈兀違背了對阿薩辛派的諾言,下令將阿薩辛派的所有人全部殺死,尤其是山老的家族。因為阿薩辛派太忠誠、太狂熱、人數過多,雖然蒙古人的大屠殺海嘯般波及了不少地區,但一時也難以將其徹底消滅掉。於是,後繼的蒙古大軍便以徵發民兵為由,將庫希斯坦的伊斯瑪儀教徒全部殺死,其他地方的伊斯瑪儀人也難逃這場聲勢浩大的屠殺命運。曾經震懾西域百年的暗殺組織就此土崩瓦解。

雖然阿薩辛作為一個嚴密的組織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的影響一直持續了很多個世紀。第一代教主哈桑為暗殺團建立了一套同心圓權力結構,與傳統金字塔結構相比,因為其核心內部機制是隱藏不露的,並且圓圈的多少也不確定,這也就意味著圓心外面的人永遠不能摸清他們距離真正的權力“圓心”有多遙遠。阿薩辛派這樣的設計非常適合秘密組織的行動原則,而且即使組織遭到部分破壞,也沒有全盤崩潰之虞。於是,他們的組織模式與結構便漸漸成為了後世各種間諜、秘密組織競相模仿的物件。其中最著名例子之一便屬共濟會,他們從聖殿騎士團那裡獲得組織結構上的靈感,而聖殿騎士團則是十字軍遠征時期阿薩辛派的著名同盟者。

阿拉穆特城堡遺址

在整個中世紀,就暗殺、潛伏、間諜工作而言,沒有第二個國家或組織能超越他們的水準。不過,依靠恐怖、威脅來“享譽”世界終不是長久之計,頻繁的刺殺固然令人心懷惴惴,但年復一年,阿薩辛的仇敵也因此越來越多。所謂失道寡助,當強大的敵人(蒙古)兵臨城下時,阿薩辛教徒們發現昔日所謂的盟友都拋棄了他們。於是這只怪獸便在旦夕間灰飛煙滅,只留下一座座險峻的古堡遺跡還在訴說著他們當年的“豐功偉績”。

但最終還是在清真寺做禮拜時遭到刺殺,因為衛兵們萬萬沒想到會有人敢冒犯真主,在神聖的清真寺中殺人。還有一個案例是說兩名阿薩辛刺客暗殺一位十字軍的侯爵,暗殺過程中,一名刺客被殺,侯爵也受了傷,而另一名刺客則暫時逃脫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計畫,而是藏在了禮拜堂裡,因為他雖然是穆斯林,但多年的訓練令他熟知這位侯爵一定會到禮拜堂裡為自己倖免一難而來感謝上帝。果然,這位受傷的侯爵如期而至,在他跪下來析禱時,便被那名倖存下來的刺客悄然奪取了性命……

為了讓暗殺行動進行得天衣無縫,阿薩辛組織往往會提前布下間諜網,他們會把培訓好的刺客派遣到某地,令其和普通人一起生活,以普通人的身份潛伏一段時間,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刺客會完全融入當地社會,甚至娶妻生子,然而一旦接到刺殺命令,他們就會立即撕下偽裝的外衣,果斷出手,既快又准,且無人懷疑。

最後便是這個組織成員聞名天下的絕對服從精神。所有的阿薩辛刺客,一旦完成刺殺目的,便會放下武器,等待被抓獲,即使面對死亡也不會有任何質疑,而且看起來非常期待死亡。這樣奇怪的行為源于組織的首領告訴過他們,執行了首領的命令而死亡的信徒定能升入天堂。對這些刺客來說,連死亡都不畏懼,更何況威脅和拷打了。

1187年,偉大的埃及蘇丹薩拉丁于哈丁會戰中決定性地擊敗了十字軍主力,稍後更順利拿下了聖城耶路撒冷及阿卡。據說教皇烏爾班三世聽聞這個消息後當即驚懼而死。西方主要列強在新教皇號召下為了奪回聖城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其中領軍人物為一代嫋雄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經過數戰,雙方互有勝負,獅心王與十字軍收復了部分耶路撒冷王國的失土(但不包括耶路撤冷本身)。西元1192年,蒙費拉的康拉德被貴族推選為耶路撒冷國王,並得到了理查一世的批准(雖然有些勉強)。此時的康拉德,意氣風發,磨拳擦掌,準備為收復聖城做出最後一搏。

然而,康拉德還來不及正式加冕,一樁意外便永遠改變了歷史。是年4月28日上午,康拉德懷孕的皇后伊薩貝拉準備同丈夫共進午餐,然而在國王返回宮殿的途中,有兩名基督徒香客與他“不期而遇”,他們恭敬地對康拉德鞠躬並在胸前劃著十字。如此虔誠的舉動使國王和他的衛隊都放鬆了警惕。當這兩個香客走到康拉德跟前的時候,他們突然從衣襟下拔出短劍,寒光一閃兩把利刃一隻刺入康拉德後背,一隻刺入肋部。其手法有如屠宰牲畜般殘忍、精准、無情。當衛士們反應過來時,耶路撒冷國王已經倒在了血泊中。他們殺死了一名刺客,活捉了另一人,這時才發現這些年輕的刺客根本不是基督徒,而是虔誠的穆斯林,是大名鼎鼎的阿薩辛刺客。

1124年5月23日,哈桑去世,此時他已經在“鷹巢”裡度過了34個春秋。這些年中哈桑從未出堡一次,走出其宅第也僅僅兩次。他終日置身於密室之中,對自己和對別人一樣殘忍冷酷。他的一個兒子因殺了一名身為庫希斯坦長官的伊斯瑪儀派教友,另一位兒子因行為放蕩,皆被哈桑活活打死。“山中老人”這一血腥與神秘的稱號傳遍整個中東地區。

哈桑死後,阿薩辛派經歷了7位領袖的統治,先後長達132年的時間。領袖被稱作“謝赫”,有時自稱“霍加”、“伊瑪目”。由謝赫、總傳道師、傳道師、菲達因首領組成領導集團,其宗教上層稱為“知秘者”,一般信徒對謝赫要絕對服從。阿薩辛派注重宣教活動,其傳道師多為受過專門教育的宗教學者。

阿薩辛派血腥的惡名最終為一位黃金家族後裔所知曉,拖雷的長子蒙哥隨堂兄拔都西征時,曾遇見加茲溫城大法官舍思丁,見其人前來謁見時也身著鎖子甲,十分奇怪,便詢問緣故。大法官告訴他伊斯蘭世界的上層人士都必須“常穿此甲以防伊斯瑪儀人的匕首”,並詳述了這些暗殺者的暴行。正是這句話,將阿薩辛派推向死路。

13世紀,成群結隊的蒙古人從東方如潮水般襲來,他們的強悍、冷血與殘暴令阿薩辛刺客團都惶恐不已。蒙古鐵騎如同旋風一般橫掃伊朗高原、中東、近東,乃至東歐。面對共同的強敵,什葉派和遜尼派總算冰釋前嫌,開始商議共同應戰。但這醒悟已經為時太晚了。

當時,蒙古可汗蒙哥派遣其弟旭烈兀帶領蒙古軍隊西征,一路所向披靡。阿薩辛派為了挽救伊斯蘭世界,試圖謀刺蒙哥,但在蒙古人的嚴密防衛下功虧一簣。此舉徹底激怒了蒙古帝國,他們將阿薩辛派視作了心腹之患。阿薩辛派擁有多座地勢險要的城堡。他們相信大可以據險自保,但他們不知道旭烈兀是有備而來,他的西征軍中有一支來自中國的萬人工程部隊。這些工程兵會製造精巧靈活的滑輪戰車,並能將巨大的攻城器械拆卸後再一件件地運上山,接著在要塞下一一組裝起來。

1256年,旭烈兀大軍渡過阿姆河,逼近阿拉穆特堡。據說,末代阿薩辛派教主魯克賴丁庫沙曾向蒙古人示好求和,但遭到了斷然拒絕。最終經過長期圍困,1256年12月,“鷹巢”向蒙古軍開門投降,宣告了阿薩辛派輝煌歷史的終結。

然而,阿薩辛派畢竟曾經分佈廣泛,信徒眾多,少數倖存者逃到了印度,改名霍加派(可敬的阪依者),其首領稱阿迎汗,延續至今。今天,在敘利亞、伊朗、中亞、阿富汗、阿曼、桑吉巴和印度等地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卻已然找不到他們昔日先祖的神秘詭異與血腥暴虐。

蒙哥汗

對於阿薩辛派的毀滅,馬可·波羅在其遊記《馬可·波羅行紀》中用簡練的語言做了粗略的記載:“基督教誕生後1252年,東韃靼君主旭烈日聞此老(即教主山中長老)之大惡,欲滅之。乃選一將,命率一大軍進圍此堡。堡甚堅,圍之三年而不能克。設若彼等有糧可食,彼等殆永不能克之。然三年之後,糧食欠缺,遂盡作俘虜。山老及其部眾並被屠殺。嗣後不復有其他長老,蓋其惡貫已盈之。”

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這場激烈的戰爭:“蒙古軍隨著他的晨飲,彈響戰爭的豎琴,並且一心要摧毀敵人的防禦,他們準備用射石機和石頭作戰。同時候,該堡的守軍,在夜裡備戰並把他們倚天的城樓交給同夥的後,開始交戰;他們豎起射石機的架子,發射一排猛烈的石頭。

在另一邊,年輕的士兵也用長矛般的箭矢劈開髮絲,同時他們自己在矢石面前不退縮。箭矢,這是死神發出的致命之矛,飛向那些歹徒,像雹子穿過篩狀雲層那樣飛行。‘箭矢透過甲衣,有如春風吹過花瓣。’當太陽收回他前面的影盾時,他們停止戰鬥,但在第四天,這是他們的生死關頭,也是真理的證據得到明確之時。當天剛破曉時,呼嘯和呐喊四起,在兩邊,他們都涉足於戰爭之途。弓弩從城牆上射出飛矢,同時,在無計可施時,契丹匠人(指中國人)製造的射程為二千五百步的一種迦曼亦格甫就用來射擊那些蠢貨;在妖魔般的異教徒中,很多士兵為那些疾若流星的箭杆燒傷。從城堡上,石頭也像樹葉一樣傾落,那天嘗到了蒙古人的軍威後,他們停止戰鬥,城堡的守軍在激戰後叩打和平之門。”

蒙古軍憑藉著欺詐、殘酷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勢洶洶。“山老”見大勢已去,不得已只能投降,在他的帶頭作用下,屬於阿薩辛派的一百多個大小城堡相繼投降,但仍有一些激進分子還在負隅頑抗,旭烈兀大軍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將其一網打盡,徹底摧毀。蒙古人在解除阿薩辛派的武裝之後,將所有城堡一個不留地搗毀,哈桑一手精心策劃的人間天堂也成為廢墟。並且,旭烈兀違背了對阿薩辛派的諾言,下令將阿薩辛派的所有人全部殺死,尤其是山老的家族。因為阿薩辛派太忠誠、太狂熱、人數過多,雖然蒙古人的大屠殺海嘯般波及了不少地區,但一時也難以將其徹底消滅掉。於是,後繼的蒙古大軍便以徵發民兵為由,將庫希斯坦的伊斯瑪儀教徒全部殺死,其他地方的伊斯瑪儀人也難逃這場聲勢浩大的屠殺命運。曾經震懾西域百年的暗殺組織就此土崩瓦解。

雖然阿薩辛作為一個嚴密的組織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的影響一直持續了很多個世紀。第一代教主哈桑為暗殺團建立了一套同心圓權力結構,與傳統金字塔結構相比,因為其核心內部機制是隱藏不露的,並且圓圈的多少也不確定,這也就意味著圓心外面的人永遠不能摸清他們距離真正的權力“圓心”有多遙遠。阿薩辛派這樣的設計非常適合秘密組織的行動原則,而且即使組織遭到部分破壞,也沒有全盤崩潰之虞。於是,他們的組織模式與結構便漸漸成為了後世各種間諜、秘密組織競相模仿的物件。其中最著名例子之一便屬共濟會,他們從聖殿騎士團那裡獲得組織結構上的靈感,而聖殿騎士團則是十字軍遠征時期阿薩辛派的著名同盟者。

阿拉穆特城堡遺址

在整個中世紀,就暗殺、潛伏、間諜工作而言,沒有第二個國家或組織能超越他們的水準。不過,依靠恐怖、威脅來“享譽”世界終不是長久之計,頻繁的刺殺固然令人心懷惴惴,但年復一年,阿薩辛的仇敵也因此越來越多。所謂失道寡助,當強大的敵人(蒙古)兵臨城下時,阿薩辛教徒們發現昔日所謂的盟友都拋棄了他們。於是這只怪獸便在旦夕間灰飛煙滅,只留下一座座險峻的古堡遺跡還在訴說著他們當年的“豐功偉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