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達達殺入C端同城即時配送市場,動了誰的乳酪?

近日, 國內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達達, 正式宣佈發力C端業務“達達快送”, 並在業內首推針對C端的“保價賠付”, 它的加入重新點燃了同城即時配送市場, 戰況也愈發激烈。 達達的創始人蒯佳祺自信的認為“這個市場的參與者, 既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創業公司, 也有包括順豐在內的行業領袖, 但我們有信心且有實力拿下這個市場”。 未來的戰局將如何演變?能否如蒯佳祺所言“拿下這個市場”呢?達達究竟將如何撬動這個市場?

為何殺入同城配送?

首先, 同城配送是一個千億級的增量藍海, 市場潛力很大。 由於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 消費成為主導經濟的馬車, 消費者對效率愈加重視, 且消費水準也整體升級, 這些都客觀上刺激了同城快遞市場的迅猛發展。 去年11月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 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51.1億件, 大約為同期異地快遞規模的1/3,

同比增長40.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85.3億元, 同比增長41.4%。 如此巨大的一塊“蛋糕”也引得眾多企業紛紛加入戰局, 以便先人一步搶佔行業高地。

其次, 達達敏銳地洞察到消費升級後人們更願意為便捷服務買單, 希望從幕後轉到台前, 成為同城即時配送領域的第一品牌。 隨著消費升級, 人們變得越來越懶, 也更願意為產品功能以外的附加價值付費, 比如便利性、氛圍、體驗等。 過去達達專注為B端服務, 成為消費升級“懶人經濟”背後的綠葉, 而這次發力C端, 也是從幕後到台前的轉變, 更是強化其消費者心目中第一同城即時配送品牌的重要決策。 此次, 達達為滿足C端用戶同城即時送取物件的需求, 提供專人直送、15分鐘上門取件、1小時送達、7×24小時全天候服務,

寄送或帶去的物品範圍涵蓋了合同檔、服裝、零配件、食品飲料、發票證件、禮物鮮花等。

最後, 達達的供給網路已經構建起來, 場景延伸能夠增強有效運力池的粘性, 捍衛行業地位。 在過去三年, 達達已聚集起龐大的運力供給, 目前, 平臺擁有260萬眾包配送員, 日單量峰值300萬單/天, 覆蓋350多個城市, 是全國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 達達眾包物流從初期的面向外賣平臺、餐飲門店等B端配送需求, 逐步拓展到鮮花水果以及京東到家、京東商城的訂單, 訂單更加多元化。 而此次場景延伸, 拓展更高品質的C端服務, 一方面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一站式需求, 多元化即時配送的場景;另一方面, 也進一步提升配送隊伍的非高峰期訂單量,

使其收入增加, 平臺有效運力池的粘性就會越來越強, 這對達達鞏固行業地位就至關重要。 因為撬動雙邊市場的核心在有效供給端的搭建, 哪個平臺能更好的滿足供給端的需求, 才更有議價能力去約束供給端更好的服務C端消費者。

無論對達達還是其他玩家來說, C端同城即時配送都是一個必爭之地。 那麼筆者倒想縱橫比較一下, 達達相比其他玩家究竟有何不同?

達達的競爭優勢在哪?

其一, 達達的類滴滴眾包模式能更好滿足離散(點對點)需求, 即時性配送比大型快遞企業的計劃性配送更加高效。 本質上來看, 順豐的整套物流配送體系是為電商而生的, 優勢在於通過層層分撥,

有計劃性地從全國的幹線網路, 再到城市的配送網點, 再通過快遞員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雖然它有同城快遞, 但是需要通過同城的集散網點之間調撥, 再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並不是點對點那麼直接。 我們可以看下圖:

按照此流程, 一個快件需要經收件員->收件的集散網點A->發件的集散網點B->派件員->收件客戶等多個環節, 相比達達的點對點模式,順豐的同城快遞模式要慢許多,當中要經歷集散中心的調撥與再分派,並至少要經過2個快遞員的分段配送,所以很多時候無法滿足及時快速送達的需求,能夠勉強實現當日達就已很了不起,更談不上要實現小時級的配送需求了。而達達本質更類似於滴滴,是完全離散點對點眾包模式,沒有網站的概念,直接從A地取件然後由配送員直接送達B地,這好比我們初中學習的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樣,直線的距離一定是最短的,因此達達能夠更快捷服務同城物流配送。

其二,達達在同類點對點模式中更具網路效應,且過去3年為B端服務,積累了大量有效運力池,服務口碑也很好,更易切入到同城即時配送市場。與閃送等同類玩家相比,達達配送員更多,覆蓋更廣。這就意味著,同樣一個訂單,在達達上能有更多的配送員搶單,也更容易匹配到離寄件客戶最近的配送員,所以C端的體驗更好,因此更多的寄件用戶會選擇達達平臺,這也使得更多的配送員傾向去達達平臺接單,從而使得供需兩端都能呈現螺旋式的上升,實現更高效的供需匹配,讓雙邊市場的體驗都很滿意。即寄件客戶的快遞能更快送達,而配送員每天能接到更多訂單,獲得更高的收入。另外,達達從服務外賣品牌到聯手京東到家、沃爾瑪等零售巨頭以及60多萬家線下商戶,這些都錘煉了達達的服務水準,更容易得到C端消費者的信賴。

其三,達達首推“保價賠付”機制,引領行業服務標準。解決目前使用者服務保障不規範、賠付制度不完善、顧客權益難維護等諸多痛點。目前大部分同城快遞公司規模都很小,缺乏服務保障,配送過程會出現“丟失”、“損壞”等情況。由於沒有一個好的賠付制度,無辜的用戶往往自認倒楣,自己承擔損失。針對這些痛點,達達在殺入C端業務後,在業內首推針對C端的“保價賠付”,用戶只需繳納一定費用,便可獲得最高200倍保價金額的賠付。達達通過引領行業服務標準,降低使用者使用急件配送的心理門檻,建立起用戶對達達品牌的信任感,形成口碑效應,自然會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和帶來更高的複購率。

達達的這些優勢都奠定了其“攪局者”的角色和實力,那麼它宣佈進軍C端同城急件市場究竟會給物流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動了誰的乳酪?

達達享有增量市場的先發紅利,充分利用傳統快遞物流企業還未反應過來的時間窗,迅速搶佔市場形成競爭壁壘。現在大部分物流公司已經意識到這塊迅速崛起的同城即時配送市場,據說有的也在暗暗做測試,但大公司的決策和調整畢竟沒創業公司那麼快,即使它們想明白行動了,一時半會也很難構成威脅。歸根結底,一方面是因為快遞物流企業需要改變原有的物流配送模式,轉為點對點配送模式;另一方面,達達在同城配送的點對點網路上具有先發的優勢,並利用好時間窗,建立起網路效應和第一品牌的認知壁壘,提升消費者遷移到新品牌的門檻,這樣就會導致傳統快遞物流企業很難分享這場盛宴。

此外,達達的網路優勢與優質的服務體驗,也將引領行業服務標準,讓其他競品望塵莫及。通常,在一個具有網路效應的市場中,未來的競爭格局會逐漸往Winner takes all即領先者通吃的方向發展,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供需兩端都會被更強的網路所吸引,即消費者願意選擇回應更快、配送更及時的平臺,而配送員也願意加入訂單更多、收入更高的平臺,從而對落後平臺形成擠壓效應,最終蛋糕都被領導者分完了。

也許現在你能明白達達創始人蒯佳祺的篤定背後的內涵了。

相比達達的點對點模式,順豐的同城快遞模式要慢許多,當中要經歷集散中心的調撥與再分派,並至少要經過2個快遞員的分段配送,所以很多時候無法滿足及時快速送達的需求,能夠勉強實現當日達就已很了不起,更談不上要實現小時級的配送需求了。而達達本質更類似於滴滴,是完全離散點對點眾包模式,沒有網站的概念,直接從A地取件然後由配送員直接送達B地,這好比我們初中學習的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樣,直線的距離一定是最短的,因此達達能夠更快捷服務同城物流配送。

其二,達達在同類點對點模式中更具網路效應,且過去3年為B端服務,積累了大量有效運力池,服務口碑也很好,更易切入到同城即時配送市場。與閃送等同類玩家相比,達達配送員更多,覆蓋更廣。這就意味著,同樣一個訂單,在達達上能有更多的配送員搶單,也更容易匹配到離寄件客戶最近的配送員,所以C端的體驗更好,因此更多的寄件用戶會選擇達達平臺,這也使得更多的配送員傾向去達達平臺接單,從而使得供需兩端都能呈現螺旋式的上升,實現更高效的供需匹配,讓雙邊市場的體驗都很滿意。即寄件客戶的快遞能更快送達,而配送員每天能接到更多訂單,獲得更高的收入。另外,達達從服務外賣品牌到聯手京東到家、沃爾瑪等零售巨頭以及60多萬家線下商戶,這些都錘煉了達達的服務水準,更容易得到C端消費者的信賴。

其三,達達首推“保價賠付”機制,引領行業服務標準。解決目前使用者服務保障不規範、賠付制度不完善、顧客權益難維護等諸多痛點。目前大部分同城快遞公司規模都很小,缺乏服務保障,配送過程會出現“丟失”、“損壞”等情況。由於沒有一個好的賠付制度,無辜的用戶往往自認倒楣,自己承擔損失。針對這些痛點,達達在殺入C端業務後,在業內首推針對C端的“保價賠付”,用戶只需繳納一定費用,便可獲得最高200倍保價金額的賠付。達達通過引領行業服務標準,降低使用者使用急件配送的心理門檻,建立起用戶對達達品牌的信任感,形成口碑效應,自然會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和帶來更高的複購率。

達達的這些優勢都奠定了其“攪局者”的角色和實力,那麼它宣佈進軍C端同城急件市場究竟會給物流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動了誰的乳酪?

達達享有增量市場的先發紅利,充分利用傳統快遞物流企業還未反應過來的時間窗,迅速搶佔市場形成競爭壁壘。現在大部分物流公司已經意識到這塊迅速崛起的同城即時配送市場,據說有的也在暗暗做測試,但大公司的決策和調整畢竟沒創業公司那麼快,即使它們想明白行動了,一時半會也很難構成威脅。歸根結底,一方面是因為快遞物流企業需要改變原有的物流配送模式,轉為點對點配送模式;另一方面,達達在同城配送的點對點網路上具有先發的優勢,並利用好時間窗,建立起網路效應和第一品牌的認知壁壘,提升消費者遷移到新品牌的門檻,這樣就會導致傳統快遞物流企業很難分享這場盛宴。

此外,達達的網路優勢與優質的服務體驗,也將引領行業服務標準,讓其他競品望塵莫及。通常,在一個具有網路效應的市場中,未來的競爭格局會逐漸往Winner takes all即領先者通吃的方向發展,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供需兩端都會被更強的網路所吸引,即消費者願意選擇回應更快、配送更及時的平臺,而配送員也願意加入訂單更多、收入更高的平臺,從而對落後平臺形成擠壓效應,最終蛋糕都被領導者分完了。

也許現在你能明白達達創始人蒯佳祺的篤定背後的內涵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