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五常大米送進社區 他設磨米機器人碾出香糯精米 三個月售出30噸

◆ 楊運才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文| 鉛筆道 記者 趙芳馨

►導語

11月, 新米上市。 12月, 臨近年關。 楊運才踩著時間點, 把公司註冊了下來。

拿到營業執照第一天, 校友們催促他:“老楊, 開整吧!”建群後, 幾百人在群裡接龍下單。 校友還為他介紹了一位元大客戶, “加一加, 當天賣了將近20噸大米”。

首戰告捷, 米創農業及旗下品牌“楊磨坊”也正式成立。 其與黑龍江農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合作, 由後者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種植標準。 公司向農民收購五常“稻花香”大米, 以F2C模式直接配送給社區消費者。

楊運才提倡現磨大米, 因此在社區設置磨米機器人。 1~2斤帶殼稻穀, 放入磨米機器人中, 2分鐘內可以被磨成糙米, 再加工為精米。

截至目前, “楊磨坊”主要靠社群售賣, 每袋“稻花香”為5公斤裝(12.9~15.9元/斤), 另有適合家庭一次性食用的半斤罐裝, 三個月共售出約30噸大米。 社區合夥人已招募145人。

專案正尋求天使輪融資, 計畫金額500萬元。

注: 楊運才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其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 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黑土地的大米

晚上10點下班後, 學習到淩晨一點;三個半小時後起床, 繼續學習。 四年來, 為了考取國家一級註冊工程師(暖通空調專業), 楊運才重複著這樣的日子, 樂此不疲。

拿下基礎課那一年, 他也如願取得了母校哈工大設計院的Offer。

在體制內工作到2012年, 他漸漸感到這份工作上升空間不大。 往後三四十年混下去, 生活能一眼望到頭, “但外面的世界還那麼精彩”。

農民出身的楊運才選擇離職創業, 從事環保設備和景觀綠化工程的老本行。 他的本意是為身邊的夥伴做點事情, 幫他們創造就業機會。

但事實離初衷越來越遠, 靠著關係拿項目, 他的生活逐漸被“吃飯喝酒找關係”淹沒。

痛定思痛, 楊運才放棄了沒有長遠發展的行業, 意圖轉型。 身邊人都在務農, “我還是踏踏實實地立足黑土地, 幹點‘接地氣’的事兒”。

他想起曾經在福建出差的日子:吃著當地口感略硬的秈米, 越發懷念家鄉香甜軟糯的大米飯。

對他來說, 北方人去了南方, 有兩樣東西就成了情結。 “一是想念冬天的雪和踩在雪地裡嘎吱嘎吱的感覺;二是作物, 特別是大米, 每每想起都流口水。 ”

回黑龍江後, 他經常給南方的同學寄大米。 而自家的兩個寶寶, 也都是吃著家鄉的糧食長大的。

◆ 水稻在五常的生長條件

同學朋友們對安全綠色食品的需求, 讓他對農業, 尤其是大米產生了興趣。 但家鄉農民的實際情況是, “一直以來都重視產量, 不重視品質”, 更不用說產業鏈的深度發展了。

楊運才想, 自己好歹也是哈工大出身, 可以搭建一個農業平臺, 以F2C的模式把家鄉健康綠色的大米送到消費者飯碗裡。

去年12月, 他踏上二次創業之路,

成立米創農業及品牌“楊磨坊”。

現磨現吃

楊運才給自己定位為“糧食的搬運工”, 公司並不種地, 而向農民收購大米。

在朋友介紹下, 他結識了黑龍江農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的所長。 隨後, 米創農業與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 後者在水稻種植領域有豐富經驗, 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援和種植標準。

同時, 一些五常的合作社與研究所有十年以上的合作關係, 能為“楊磨坊”提供符合標準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只要保證收購量, 農民很願意與米創農業合作, “我們的收購價格也至少比市面上高1毛錢”。

解決了糧食來源的問題, 楊運才要做的是怎樣行銷和運營, 把大米賣出去。 而留心農業和大米以來, 他早在兩三年前開始調研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的米企。

以日本為例,大米被定義為生鮮品類,並存在“最佳賞味期”,即稻穀脫殼後的一個月內之內食用最佳。三個月後,大米80%營養已流失,脂肪酸化、水解,易生成脂肪酸、黃化酶等有毒物質。

受此啟發,楊運才宣導現磨大米。在F2C模式基礎上,米創農業將在社區設置磨米機器人,現場磨精米。有現磨服務時,稻穀由研究院的低溫儲備庫運至各地方倉,再配送至社區。

他與生產磨米機的廠家合作,在原有自動販售大米的基礎上,增加碾磨功能。1~2斤帶殼稻穀,放入磨米機器人中,2分鐘內可以被磨成糙米,再加工為精米。

之後的產品包裝上,他也費了一番功夫。“大米也需要呼吸。”由此,“楊磨坊”以一個簡樸的白色帆布袋裝大米,同時又有一層密封包裝防止摻假。

◆ 帆布袋裝著稻花香。

目前,磨米機器人已進入內測階段,兩三個月後可推向市場。

與此同時,楊運才啟動了社區合夥人計畫。上周,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好久,憋出了一篇《這位名校碩士理工男,你為何放棄數十萬年薪,辭職賣大米?》。文中回憶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創業初心,最後引出了社區合夥人。

一周後,他收穫了145位社區合夥人。

對品牌來說,合夥人既是社區居民,消費者的代表,又是產品體驗官和品質把控官。“未來,我們會邀請合夥人到基地體驗糧食種植的全過程,提供回饋。”

現階段,“楊磨坊”主要靠社群售賣,每袋“稻花香”為5公斤裝(12.9~15.9元/斤),另有適合家庭一次性食用的半斤罐裝,三個月共售出約30噸大米。

今年,楊運才計畫售出500~1000噸大米即可。他並不著急把市場吃透,“關鍵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組建團隊”。

而未來關於大米的玩法就更多了。“大米也能成為像紅酒、咖啡一樣的‘嗜好品’,還能發展粉絲經濟。”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劉金策

以日本為例,大米被定義為生鮮品類,並存在“最佳賞味期”,即稻穀脫殼後的一個月內之內食用最佳。三個月後,大米80%營養已流失,脂肪酸化、水解,易生成脂肪酸、黃化酶等有毒物質。

受此啟發,楊運才宣導現磨大米。在F2C模式基礎上,米創農業將在社區設置磨米機器人,現場磨精米。有現磨服務時,稻穀由研究院的低溫儲備庫運至各地方倉,再配送至社區。

他與生產磨米機的廠家合作,在原有自動販售大米的基礎上,增加碾磨功能。1~2斤帶殼稻穀,放入磨米機器人中,2分鐘內可以被磨成糙米,再加工為精米。

之後的產品包裝上,他也費了一番功夫。“大米也需要呼吸。”由此,“楊磨坊”以一個簡樸的白色帆布袋裝大米,同時又有一層密封包裝防止摻假。

◆ 帆布袋裝著稻花香。

目前,磨米機器人已進入內測階段,兩三個月後可推向市場。

與此同時,楊運才啟動了社區合夥人計畫。上周,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好久,憋出了一篇《這位名校碩士理工男,你為何放棄數十萬年薪,辭職賣大米?》。文中回憶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創業初心,最後引出了社區合夥人。

一周後,他收穫了145位社區合夥人。

對品牌來說,合夥人既是社區居民,消費者的代表,又是產品體驗官和品質把控官。“未來,我們會邀請合夥人到基地體驗糧食種植的全過程,提供回饋。”

現階段,“楊磨坊”主要靠社群售賣,每袋“稻花香”為5公斤裝(12.9~15.9元/斤),另有適合家庭一次性食用的半斤罐裝,三個月共售出約30噸大米。

今年,楊運才計畫售出500~1000噸大米即可。他並不著急把市場吃透,“關鍵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組建團隊”。

而未來關於大米的玩法就更多了。“大米也能成為像紅酒、咖啡一樣的‘嗜好品’,還能發展粉絲經濟。”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劉金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