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鄧鐵濤(國醫大師)論治胸痹心痛(二):調理脾胃治療胸痹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 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鄧鐵濤

歷代前賢的醫療實踐調理脾胃治療胸痹, 最早見於《內經》, 如《靈樞·雜病篇》雲:“心痛, 腹脹, 音音然, 大便不利, 取足太陰。 ”《靈樞·厥病篇》雲:“胃心痛, 取之大都、太白)”通過針刺脾胃經脈的瑜穴, 調節脾胃經氣.達到治癒因脾失調而導致的胸痹心痛的目的。

漢代張仲景開創了運用藥物從脾胃論治胸痹的範例。 如《金匾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中指出:“胸痹, 心中痞氣, 氣結在胸, 胸滿.脅下逆搶心, 積實蓬白桂枝湯主之, 人參湯亦主之”;“胸痹, 胸中氣塞, 短氣, 獲等杏仁甘草湯主之, 橘積姜湯亦主之”。 人參湯(即理中湯)、橘積姜湯等方的運用, 是從中焦脾胃論治胸痹,

前者溫補中陽, 散寒祛濕, 後者溫胃散痞, 行氣消食。

唐代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心勞病者, 補脾以益之, 脾王則感於心矣”明確地提出了調脾以治心的法則。 並用散寒行氣, 除濕化痰之通氣湯, 治療以`胸滿短氣, 噎塞”為表現的胸痹。

金元時期的李東垣,

在《脾胃論》中指出:`“夫飲食人胃, 陽氣上行, 津液與氣, 人於心, 貫於肺……今飲食損胃, 勞倦傷脾, 脾胃虛, 則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當先於心分補脾之源。 ”主張用健脾益氣、燥濕散寒、升清降濁之草豆落丸調理脾胃, 以治心病之源清代程國彭的《醫學心悟》記載了用歸脾湯“`治氣血虛弱, 以致心痛”, 並將此類心痛名之曰“虛痛”, `.虛痛者, 心悸怔忡, 以手按之則痛止, 歸脾湯主之”。

鄧鐵濤(國醫大師)論治胸痹心痛(三) :從脾胃論治的病因病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