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國青年:我與金磚國家的故事

在中國留學:一段難忘的經歷

姓名:馬睿明

年齡:26歲

身份:巴西聖保羅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出生地:巴西

現居地:巴西, 聖保羅

2016年7月底, 我離開了巴西聖保羅, 啟程去往西安外國語大學。 在飛行超過20個小時後, 我和另外兩名巴西交換學生終於到達了中國廣州的白雲機場。 緊接著, 又從廣州高鐵站出發, 在高鐵上度過了另外的7個小時。 儘管旅途漫長, 但一點也不無聊——窗外的風景隨著火車的移動而不斷更新,

從南到北, 原本潮濕的天氣逐漸變得乾燥, 天空也越加晴朗。

當人們來到一處新的地方, 總是忍不住要把它和曾經去過的地方進行比較。 我也一樣, 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把廣州、西安和聖保羅的華人區對比了一番。 有很多事情讓我感到驚訝。

首先說說飲食。 西安的美食是我所見過和嘗過的中國食物中最為獨特的。 在西安的飲食裡面, 辣、酸和鹹是最常見的口味, 和我習慣的中式炒飯, 春捲等等全然不同。 像涼皮兒和肉夾饃, 這些都是西安特色菜。

接著來說語言。 廣東人說普通話聽起來又軟又慢, 而相比之下, 西安人說普通話要快而硬得多。 他們也很喜歡在詞尾加上兒音(在北京也很常見)。

我剛來西安的時候, 當和當地人交流時, 我常常無法理解他們說的話。 當然, 那時他們也聽不懂我說的普通話——顯然, 西安方言跟我們漢語教材裡的語音大不相同。

儘管飲食發生了改變、溝通也不大順利, 但是慢慢地我開始習慣了, 這些事情不再困擾我, 相反, 讓我享受起在中國的生活來。

此外, 西安這座城市最讓我震驚的地方, 就是它的歷史。 這座城市有許多博物館, 那些古老的建築物, 鐘樓、鼓樓, 依然佇立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展示著這裡曾經有過的悠長歷史——從皇朝時代起, 歷史的長河一直流淌至今, 生生不息, 從未中斷。

那時, 我已經開始更深入地瞭解中國的禮儀。 有些中國人在交流時會很大聲, 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說話者對你感到緊張,

相反, 這只是一種習慣。 這也是與我們許多西方文化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以前我總以為中國人一般不太會願意跟外國人交朋友。 可是真正到中國之後, 我才發現我想錯了。 中國人對外國人總是善良和氣、容易相處, 即使在講話看起來有點害羞, 但心裡總是很熱情的。 我在中國結交了很多好朋友, 直到現在我們還常常互相聯繫。

回到巴西後, 我依依不捨的。 其實, 我有把我在中國形成的習慣悄悄地帶回來——我仍然喜歡喝茶, 而且也會泡茶給我巴西的朋友們品嘗;在和親人朋友道別時, 一定要給他們送行, 一起走到門口, 或者公交站。 這些小細節常常讓身邊的人很感動, 也讓我感到無比開心。

我時常會懷念在中國度過的那一段美妙的時光。

將來如果還能有機會, 我一定會再次回到那個美妙的國度。

冰球運動在中國

姓名:迪瑪

年齡:25歲

身份:華東師範大學新聞專業學生

出生地:俄羅斯, 莫斯科

現居地:中國, 上海

冰球是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 在中國留學期間, 最讓我興奮的事情就是發現冰球運動在中國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了。

冰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世紀末,加拿大的男孩們就開始在冰上玩冰球了。20世紀中葉,這項並不為人所熟悉的加拿大運動俘獲了數百萬俄羅斯人的心。直到現在,冰球仍然是俄羅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因為冰球是一種北方的遊戲,一開始我很難想像冰球能夠跨越北方國家的積雪、發展到溫暖的南方國家。而如今,這項神奇的遊戲已經來到了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國度——中國。

冰球傳入中國才幾年時間,它的粉絲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另外,據說冰球還會繼續向香港和澳門這樣的城市發展。我倒是有點擔心那邊的氣候了,對這種遊戲來說可能有點太熱了。

現在,中國正面臨著一項艱難而又令人興奮的挑戰:開辦國家冰球學校。早在20世紀時,蘇聯已經建立了這樣的學校。後來,為了發展冰球學校,俄羅斯教練和球員一起,提出新的練習和組合,基於班迪球、足球、籃球和手球的戰術,經過許多次實驗,最終創造了俄羅斯冰球。作為在這方面有經驗的鄰居,俄羅斯也許能幫助中國。大陸冰球聯賽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正在為這一有趣的課題尋找解決方案——如何在中國發展冰球,如何讓它流行起來,如何教中國孩子,以及如何組建國家隊。

工作才剛剛開始。KHL在中國不同的城市舉辦大師班,不僅想要與中國冰球一決高下,同時也想要借鑒中國運動員訓練時的優勢。團隊氣氛熱烈,各種訓練令人著迷,俄羅斯冰球的各種傳統和特色,我們都想展示給中國。好在中國運動員學習能力很強,他們在滑冰技術和冰球控制方面進步飛快。

中國已經邁上了創辦自己冰球學校的道路。對中國孩子來說,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當我在看年輕球員的訓練時,我注意到他們的眼睛裡面表現出的對冰球的興趣和渴望。也許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想要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的冰球,想要代表中國、為他們的國家冰球隊效力。如今,這不再是幻想,他們的國家即將建立冰球學校,在將來他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瞭解冰球的傳統和秘密。

俄羅斯和中國的兒童隊已經舉辦了冰球比賽,中國第一家加入世界頂級冰球聯賽的職業俱樂部“北京昆侖紅星冰球俱樂部”也在KHL開始了第一季的比賽。在未來,冰球還會繼續傳播到亞洲各地,KHL也將計畫創辦冰球兒童錦標賽,屆時會邀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和北美的眾多球隊前來參賽。

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到那時,冰球肯定會成為主要的運動項目之一。希望俄羅斯和中國都能在冰球比賽中取得絕佳成績。

印度人眼中的南非

姓名:卡蘭·巴賈傑

年齡:26歲

身份:開發部顧問

出生地:印度,孟買

現居地:印度,孟買

作為一個自稱為“非洲迷”的人,我很慚愧地承認,去年8月去南非度假之前,我對南非的瞭解並不多。我曾去過衣索比亞、肯亞和尚比亞,但我打心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夠像南非的西開普省那樣令人如此驚歎。坐落在群山和兩個大洋之間的開普敦是我去過的最迷人的城市。雖然南非的最後一個外來統治者是英國人,但荷蘭人統治時期留下的影響遠超過西開普省的其他文化。可以肯定地說,開普敦是最能讓人想到天堂的城市——海洋、山脈、舒適至極的氣候、異常別致的房屋以及令人流連忘返的餐館和酒吧……誰會不想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呢?

不過,我要補充一點,所有這些美好已經掩蓋了南非不久的過去被貼上的兩個標籤:種族主義和貧富分化。南非有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因為它擁有大量的黃金、鑽石和鉑金等自然資源。此外,南非還有著優良的基礎設施,而且已經成為大多數跨國公司的地區中心。話雖如此,這個國家還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為一個高增長國家的潛力,這主要是因為嚴重的貧富分化以及近些年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遺憾的是,這裡從來沒有真正從後種族隔離時代恢復過來,我去過的每個城鎮,白人和黑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都非常突出。最突出的是開普敦,它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灘別墅,然而距離這些別墅不足10英里之外便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貧民窟。

雖然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金磚國家,但與非洲其他國家相比,南非並不算非洲的真正代表,這不僅是由於它獨特的經濟發展軌跡,還有它獨特的文化。儘管距離最近的歐洲首都城市也有數千英里,這個充滿活力的非洲國家在文化上似乎更接近於歐洲大陸,而並非大多數斯拉夫國家。

我還想說的一點就是,南非恰好是我兩個偶像的出生地——一個是商業巨頭和發明家埃隆·馬斯克,他的存在時刻提醒我思想永無止境;另一個是羅傑·費德勒,他對網球的熱情成為我對待生活中任何事情的標準。這兩個人移民到西方才取得他們如今的成就,發揮出他們的全部潛力,但我認為這並意味著南非成功故事的終結。我屏息以待,有朝一日,我們終將在南非看到更多這樣的成功和勝利。

需剝離世俗,才懂印度

姓名:桑托斯

年齡:31歲

身份:曾就讀印度塔塔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專業

出生地:西安

現居地:德國,柏林

憶想印度,必須就著刹羅琴的古遠和悠揚,伴著多赫拉鼓的輕快和頓挫,才有味道,才看起來典雅。說起印度,總有說不完的神和道不清的秘,比如瓦拉納西黃昏中人神對話的各種儀式,恒河上漂浮著的未燃盡的死屍與岸邊淨身教徒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苦行僧剝離肉體修行靈魂的執著,阿薩姆茶農朗朗吟起的泰戈爾詩集,還有那七天七夜不語的冥想……

印度,愛它的人能愛到天昏地暗,不喜歡它的人卻可能連半分興趣都沒有。他們喜歡或者討厭印度的理由,很多時候可以出奇地一致——喜歡慢節奏的人,可以隨處享受各種廟宇無時無刻誦讀經文的靜,而性子急的則無法容忍即使片刻的等待;追隨精神超脫的人,可以隨時隨處地打坐和冥想,而現代的科學崇拜者則對此嗤之以鼻;擁護包容文化的人,可以感悟貧民窟裡亞文化的多樣性,而不喜歡的人則只能看到各種“亂”……

但凡說起印度,人們總要把“現代印度國家”和“古印度文明”區分開來。前者屬現代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印度,即世俗意義上的我們對於現代國家的理解,而後者需剝離世俗,剝離民族,站在文明的、精神的、哲學的角度來看待。不幸的是,世俗已經蒙蔽了世人的雙眼。於是只要提及印度,總會帶有一些政治經濟色彩的批判。不可否認,在現代主義背景下,印度大多被標籤以貧困、落後,甚至野蠻,尤其在19世紀歐洲的“東方主義”運動下,殖民者以“開化人”的視角向全世界講述著世俗上的印度,使得印度文明的刻板形象從此固化,並引領世人在世俗意義上越走越遠。

現代主義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單一化,然而這與印度的多元化在本質上絕緣。離開印度多年後,突然對這樣一句廣為認同的話恍然大悟——“即使去過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但若是唯獨沒有去過印度,那只能說你距離瞭解全世界還有一半的路程(這裡多指精神上的超自然的認知)”。離開印度以後,卻很少離開印度的文學、哲學、宗教、音韻學,以及思想。懷念更多的也是正在逝去的非世俗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如今走得遠了,走得久了,走得累了,總會拿出泰戈爾的詩集翻翻,方可安慰那顆浮躁的心靈。

學會中國話 朋友遍天下

姓名:宋內妮

年齡:17歲

身份:斐京華僑公學學生

出生地:南非,普利托里亞

現居地:南非,普利托里亞

我第一次聽說漢語橋比賽是在2007年,那時候我一年級,剛剛開始人生中第一節中文課。多年以後,我已經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產生了極大的熱愛。於是我問老師,漢語橋是什麼樣的比賽?我也能參加嗎?

聽了老師的解釋,我瞭解到,漢語橋比賽是各國學生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的重要平臺,在中國與世界各國青年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比賽通過漢語語言能力、中國國情知識、中國文化技能和綜合學習能力等層層選拔,優勝者還將獲得來華留學獎學金等獎勵。這是多麼的令人驚歎!

我看到了競爭對選手個性和性格的積極影響,它會給人一種力量、責任感和社會互動感。我把這些告訴了媽媽。媽媽說,說不定等你長大了,你也會去參賽,也會和他們一樣。如今,我的直覺告訴我,屬於我的日子,已經到來。

8月4日星期五,所有的參賽者都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晚宴,在那裡我們有機會互相交流,瞭解彼此,並抽籤決定我們將要參加的比賽的順序。真正的競爭發生在第二天,並以筆試開始,接著是準備好的演講和一場才藝表演。

對於演講我很是緊張,因為作為一名外國學生,用心學習是需要很多時間、努力和決心的。儘管如此,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我的老師和我所投入的辛勤工作。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中國話 朋友遍天下》,而令我驚訝的是,我竟然拿到了這各環節的最高分數。

演講結束後,剩下的就是才藝展示。我朗誦了《花木蘭》,又表演了中國武術,希望能用我的才華打動評委。這是我第一次朗誦中國詩歌,幾乎是個挑戰,既要記住詩歌本身,又要理解它的深度和背景,同時,在理解之後和使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去表達情感——儘管很難,但卻十分有趣,我真的很喜歡它!而我對武術熱愛更是從小學就開始了,參加過中國文化營,接觸到武術、書法以及中國傳統的舞蹈之後,我對這些都產生了深深的興趣。

當我的名字被宣佈為預選賽第一名的時候,我震驚的坐在那裡,萬分驚喜,老師和父母走過來擁抱我和我的夥伴們。我對自己非常滿意,並且在接下來的比賽之中還會加倍努力。我想,等到大學,我還要繼續學習漢語,甚至將來還要用漢語工作。學習漢語的經歷教會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夠勤奮、有決心,一切皆有可能。

最讓我興奮的事情就是發現冰球運動在中國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了。

冰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世紀末,加拿大的男孩們就開始在冰上玩冰球了。20世紀中葉,這項並不為人所熟悉的加拿大運動俘獲了數百萬俄羅斯人的心。直到現在,冰球仍然是俄羅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因為冰球是一種北方的遊戲,一開始我很難想像冰球能夠跨越北方國家的積雪、發展到溫暖的南方國家。而如今,這項神奇的遊戲已經來到了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國度——中國。

冰球傳入中國才幾年時間,它的粉絲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另外,據說冰球還會繼續向香港和澳門這樣的城市發展。我倒是有點擔心那邊的氣候了,對這種遊戲來說可能有點太熱了。

現在,中國正面臨著一項艱難而又令人興奮的挑戰:開辦國家冰球學校。早在20世紀時,蘇聯已經建立了這樣的學校。後來,為了發展冰球學校,俄羅斯教練和球員一起,提出新的練習和組合,基於班迪球、足球、籃球和手球的戰術,經過許多次實驗,最終創造了俄羅斯冰球。作為在這方面有經驗的鄰居,俄羅斯也許能幫助中國。大陸冰球聯賽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正在為這一有趣的課題尋找解決方案——如何在中國發展冰球,如何讓它流行起來,如何教中國孩子,以及如何組建國家隊。

工作才剛剛開始。KHL在中國不同的城市舉辦大師班,不僅想要與中國冰球一決高下,同時也想要借鑒中國運動員訓練時的優勢。團隊氣氛熱烈,各種訓練令人著迷,俄羅斯冰球的各種傳統和特色,我們都想展示給中國。好在中國運動員學習能力很強,他們在滑冰技術和冰球控制方面進步飛快。

中國已經邁上了創辦自己冰球學校的道路。對中國孩子來說,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當我在看年輕球員的訓練時,我注意到他們的眼睛裡面表現出的對冰球的興趣和渴望。也許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想要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的冰球,想要代表中國、為他們的國家冰球隊效力。如今,這不再是幻想,他們的國家即將建立冰球學校,在將來他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瞭解冰球的傳統和秘密。

俄羅斯和中國的兒童隊已經舉辦了冰球比賽,中國第一家加入世界頂級冰球聯賽的職業俱樂部“北京昆侖紅星冰球俱樂部”也在KHL開始了第一季的比賽。在未來,冰球還會繼續傳播到亞洲各地,KHL也將計畫創辦冰球兒童錦標賽,屆時會邀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和北美的眾多球隊前來參賽。

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到那時,冰球肯定會成為主要的運動項目之一。希望俄羅斯和中國都能在冰球比賽中取得絕佳成績。

印度人眼中的南非

姓名:卡蘭·巴賈傑

年齡:26歲

身份:開發部顧問

出生地:印度,孟買

現居地:印度,孟買

作為一個自稱為“非洲迷”的人,我很慚愧地承認,去年8月去南非度假之前,我對南非的瞭解並不多。我曾去過衣索比亞、肯亞和尚比亞,但我打心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夠像南非的西開普省那樣令人如此驚歎。坐落在群山和兩個大洋之間的開普敦是我去過的最迷人的城市。雖然南非的最後一個外來統治者是英國人,但荷蘭人統治時期留下的影響遠超過西開普省的其他文化。可以肯定地說,開普敦是最能讓人想到天堂的城市——海洋、山脈、舒適至極的氣候、異常別致的房屋以及令人流連忘返的餐館和酒吧……誰會不想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呢?

不過,我要補充一點,所有這些美好已經掩蓋了南非不久的過去被貼上的兩個標籤:種族主義和貧富分化。南非有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因為它擁有大量的黃金、鑽石和鉑金等自然資源。此外,南非還有著優良的基礎設施,而且已經成為大多數跨國公司的地區中心。話雖如此,這個國家還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為一個高增長國家的潛力,這主要是因為嚴重的貧富分化以及近些年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遺憾的是,這裡從來沒有真正從後種族隔離時代恢復過來,我去過的每個城鎮,白人和黑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都非常突出。最突出的是開普敦,它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灘別墅,然而距離這些別墅不足10英里之外便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貧民窟。

雖然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金磚國家,但與非洲其他國家相比,南非並不算非洲的真正代表,這不僅是由於它獨特的經濟發展軌跡,還有它獨特的文化。儘管距離最近的歐洲首都城市也有數千英里,這個充滿活力的非洲國家在文化上似乎更接近於歐洲大陸,而並非大多數斯拉夫國家。

我還想說的一點就是,南非恰好是我兩個偶像的出生地——一個是商業巨頭和發明家埃隆·馬斯克,他的存在時刻提醒我思想永無止境;另一個是羅傑·費德勒,他對網球的熱情成為我對待生活中任何事情的標準。這兩個人移民到西方才取得他們如今的成就,發揮出他們的全部潛力,但我認為這並意味著南非成功故事的終結。我屏息以待,有朝一日,我們終將在南非看到更多這樣的成功和勝利。

需剝離世俗,才懂印度

姓名:桑托斯

年齡:31歲

身份:曾就讀印度塔塔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專業

出生地:西安

現居地:德國,柏林

憶想印度,必須就著刹羅琴的古遠和悠揚,伴著多赫拉鼓的輕快和頓挫,才有味道,才看起來典雅。說起印度,總有說不完的神和道不清的秘,比如瓦拉納西黃昏中人神對話的各種儀式,恒河上漂浮著的未燃盡的死屍與岸邊淨身教徒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苦行僧剝離肉體修行靈魂的執著,阿薩姆茶農朗朗吟起的泰戈爾詩集,還有那七天七夜不語的冥想……

印度,愛它的人能愛到天昏地暗,不喜歡它的人卻可能連半分興趣都沒有。他們喜歡或者討厭印度的理由,很多時候可以出奇地一致——喜歡慢節奏的人,可以隨處享受各種廟宇無時無刻誦讀經文的靜,而性子急的則無法容忍即使片刻的等待;追隨精神超脫的人,可以隨時隨處地打坐和冥想,而現代的科學崇拜者則對此嗤之以鼻;擁護包容文化的人,可以感悟貧民窟裡亞文化的多樣性,而不喜歡的人則只能看到各種“亂”……

但凡說起印度,人們總要把“現代印度國家”和“古印度文明”區分開來。前者屬現代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印度,即世俗意義上的我們對於現代國家的理解,而後者需剝離世俗,剝離民族,站在文明的、精神的、哲學的角度來看待。不幸的是,世俗已經蒙蔽了世人的雙眼。於是只要提及印度,總會帶有一些政治經濟色彩的批判。不可否認,在現代主義背景下,印度大多被標籤以貧困、落後,甚至野蠻,尤其在19世紀歐洲的“東方主義”運動下,殖民者以“開化人”的視角向全世界講述著世俗上的印度,使得印度文明的刻板形象從此固化,並引領世人在世俗意義上越走越遠。

現代主義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單一化,然而這與印度的多元化在本質上絕緣。離開印度多年後,突然對這樣一句廣為認同的話恍然大悟——“即使去過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但若是唯獨沒有去過印度,那只能說你距離瞭解全世界還有一半的路程(這裡多指精神上的超自然的認知)”。離開印度以後,卻很少離開印度的文學、哲學、宗教、音韻學,以及思想。懷念更多的也是正在逝去的非世俗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如今走得遠了,走得久了,走得累了,總會拿出泰戈爾的詩集翻翻,方可安慰那顆浮躁的心靈。

學會中國話 朋友遍天下

姓名:宋內妮

年齡:17歲

身份:斐京華僑公學學生

出生地:南非,普利托里亞

現居地:南非,普利托里亞

我第一次聽說漢語橋比賽是在2007年,那時候我一年級,剛剛開始人生中第一節中文課。多年以後,我已經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產生了極大的熱愛。於是我問老師,漢語橋是什麼樣的比賽?我也能參加嗎?

聽了老師的解釋,我瞭解到,漢語橋比賽是各國學生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的重要平臺,在中國與世界各國青年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比賽通過漢語語言能力、中國國情知識、中國文化技能和綜合學習能力等層層選拔,優勝者還將獲得來華留學獎學金等獎勵。這是多麼的令人驚歎!

我看到了競爭對選手個性和性格的積極影響,它會給人一種力量、責任感和社會互動感。我把這些告訴了媽媽。媽媽說,說不定等你長大了,你也會去參賽,也會和他們一樣。如今,我的直覺告訴我,屬於我的日子,已經到來。

8月4日星期五,所有的參賽者都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晚宴,在那裡我們有機會互相交流,瞭解彼此,並抽籤決定我們將要參加的比賽的順序。真正的競爭發生在第二天,並以筆試開始,接著是準備好的演講和一場才藝表演。

對於演講我很是緊張,因為作為一名外國學生,用心學習是需要很多時間、努力和決心的。儘管如此,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我的老師和我所投入的辛勤工作。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中國話 朋友遍天下》,而令我驚訝的是,我竟然拿到了這各環節的最高分數。

演講結束後,剩下的就是才藝展示。我朗誦了《花木蘭》,又表演了中國武術,希望能用我的才華打動評委。這是我第一次朗誦中國詩歌,幾乎是個挑戰,既要記住詩歌本身,又要理解它的深度和背景,同時,在理解之後和使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去表達情感——儘管很難,但卻十分有趣,我真的很喜歡它!而我對武術熱愛更是從小學就開始了,參加過中國文化營,接觸到武術、書法以及中國傳統的舞蹈之後,我對這些都產生了深深的興趣。

當我的名字被宣佈為預選賽第一名的時候,我震驚的坐在那裡,萬分驚喜,老師和父母走過來擁抱我和我的夥伴們。我對自己非常滿意,並且在接下來的比賽之中還會加倍努力。我想,等到大學,我還要繼續學習漢語,甚至將來還要用漢語工作。學習漢語的經歷教會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夠勤奮、有決心,一切皆有可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