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部分“村村通”公路路寬3.5米,人大代表呼籲進一步拓寬

“要致富, 先修路。 ”對於農村經濟發展而言, 通暢的道路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條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縣曹家鎮展望村村委會主任楊娟娟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快農村公路提質擴容工作的建議》。

在這份建議中, 村村通公路路面過窄的問題被再一次提及。 楊娟娟指出, “‘十一五’、‘十二五’農村公路通暢工程修建的道路路面寬度僅3.5米, 使得汽車會車和急轉彎時存在困難。 ”

而此前, 在中國政府網聯合澎湃新聞等多家網路媒體舉辦的“我向總理說句話”建言徵集活動中, 也有網友曾呼籲,

“農村的車越來越多, 但村村通公路只有3米5(寬), 現在農村車越來越多, 道路非常擁堵兩車相遇, 根本破不開。 建議對農村現有道路進行改造, 以修到5米(寬)為宜。 ”

3.5m寬標準從何而來

這一次, 楊娟娟以自己的家鄉湖南省新化縣為例。 該縣是全省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 2016年尚有貧困村193個, 近12萬貧困人口, 分佈在3636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之間。 全縣共有管養農村公路5545公里, 其中村道2708公里, 絕大部分村道僅3.5米寬, 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薄弱, 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安全保障堪憂。

那麼, 村村通公路“3.5m寬標準”究竟是從何而來的?

2006年9月, 時任交通部公路司副司長的郜玉蘭曾公開介紹了中國農村公路建設情況, 她詳盡回答了網友關於村村通公路工程的疑問。

期間, 郜玉蘭提到交通部當時頒佈了第一部專門規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行政規章, 也是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綱領性檔——《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

這份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簡要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 合理確定農村公路的建設標準。 縣道和鄉道一般應當按照等級公路建設標準建設;村道的建設標準, 特別是路基、路面寬度, 應當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和經濟條件確定”。

澎湃新聞注意到, 村村通公路工程開始正式實施時, 公路建設仍執行當時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直至2015年1月1日, 才改為新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

四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或單車道公路, 設計速度宜採用20km/h, 而20km/h所對應的車道寬度最低標準便是3m(雙車道)或3.5m(單車道)。

因此, 所謂“3.5m寬標準”便是指《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的, 單車道四級公路路面寬度最低標準。

不少地方已打破3.5m寬限制

村村通公路多年為各地經濟、民生提供了不少幫助, 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增速, 3.5m寬的村村通公路也有些跟不上人們的需求。

《河南日報》2010年3月曾刊發《應適當加寬“村村通”道路》一文, 稱“僅3.5米寬的‘村村通’道路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該文列舉“3.5米路寬僅能供一台大型機械或車輛行走”、“會車或超車時車輛相撞幾率較高”、“影響農村沿路建房”等弊端。

因此, 不少地區在具體建設村村通公路時,

已經打破“3.5m寬”最低標準的限制。

據中國江蘇網2013年5月報導, 連雲港市從當年起, 繼續實施縣、鄉、村道路提檔升級, 計畫將絕大部分鄉村道路單車道四級公路、路面寬3.5米道路, 儘快改造為符合提檔升級要求的雙車道四級公路, 路面進一步拓寬至5.5米至6米。

2015年12月, 安徽省政府發佈《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意見》, 目標是到2017年底, 使全省每個鄉鎮具備1條與相鄰鄉鎮最短捷的路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全的四級及以上公路, 原則上路面寬度不低於5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