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青浦田歌、玩民族樂器、學越劇唱腔,老外們在這裡遇見中國傳統音樂

幾個星期前, 美國姑娘霍莉·弗萊克學會了人生第一首中文歌,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這位住在紐約的花腔女高音, 正在參加東方衛視《唱響中華》節目的錄製。 9月1日-3日, 霍莉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們一起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傳統音樂研習所”。 第一天去青浦喝阿婆茶聽民間歌手唱田山歌, 第二天到樂器廠瞭解中國民族樂器, 第三天去越劇院穿上戲服體驗中國戲曲的音韻與身段。

喝阿婆茶聽青浦田歌。 陳榮 攝

學員拿起手機記錄青浦田歌表演。 陳榮 攝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伴奏裡用到了一些古老的中國民族樂器, 我很想認識一下它們。 ” 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陳列室裡, 霍莉和學員們瞭解了琵琶、二胡、古箏、笙、簫等中國民族樂器。 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行政總監戴德岳介紹起各種民族樂器的歷史:敦煌飛天樂舞的故事、徐衍為皇帝演奏嵇琴時弦斷而曲不斷的故事、竹林七賢之一阮鹹和琵琶的故事, 娓娓道來, 牽引著學員們的好奇心。 霍莉說:“我在紐約唱德語歌劇和義大利歌劇比較多, 偶爾也唱些法國歌劇。 中國民歌對我來說很難, 唱腔和韻律都需要慢慢練習。 瞭解這些民族樂器能幫助我慢慢跨越這些障礙,

更好地呈現中國民歌的美好。 ”

學員們在古箏陳列室參觀。 邵思民 攝

“中國傳統音樂研習所”由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藝術發展中心舉辦, 以“走進上海”為主題, 向外國友人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經報名徵集, 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義大利、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越南、黎巴嫩、辛巴威等20個國家約30個學員參與。

他們中有一部分和霍莉一樣, 是東方衛視《唱響中華》節目的選手。 上海音樂藝術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蔡世越告訴記者, “中國傳統音樂研習所”是上海音樂學院市民公益音樂課堂的一部分, 目的是讓外國友人叩開紅牆高瓦, 與中國傳統音樂直接對話, 通過有趣的親身體驗喜歡上中國傳統文化。

老外學員操起班卓琴為民間歌手伴奏。 陳榮 攝

在生產車間, 學員們親身體驗了二胡的製作步驟之一——蒙皮。 傳統的手工蒙皮, 將處理好的蟒皮用膠水粘合在二胡琴筒口上, 利用繩索纏繞收緊。 這是二胡製作的一道重要工序, 要保證琴皮鬆緊適度、振動均衡, 才能達到最佳發音效果。 熟練的制琴工人動作麻利, 靠聽覺判斷琴皮的鬆緊, 迅速作出調整, 讓在場的學員們驚歎。 學員們還自己上手, 在指導下親身體驗了蒙皮製作的過程。

學員學習二胡製作蒙皮技藝。 邵思民 攝

在樂器展廳裡,幾位學員玩起一台馬林巴琴,琴槌敲打木質琴鍵,《獻給愛麗絲》的熟悉曲調流淌出來,贏得大家的喝彩。在二胡生產線上,學員柯克·肯尼拿起一隻二胡,雖然拉得不成曲調,但看上去有模有樣。6年前,柯克·肯尼和克裡斯·霍克在北京組了一支樂隊,演繹美國民謠、鄉村音樂、藍草等不同類型的音樂。對民族樂器和民間音樂的熱愛消除了肯尼與二胡這件陌生樂器的隔閡。

學員試著拉起二胡。 邵思民 攝

在體驗活動的最後,學員們欣賞了專業民族樂器演奏家的表演,感受了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與不同的演奏技巧。他們聆聽古琴曲《高山流水》,也在音樂裡感受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霍莉說:“我以前只知道二胡一種中國民族樂器,現在一下子認識了這麼多樂器,聆聽了它們美妙的聲音。它們如此古老,演奏技法如此精湛,背後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和哲思,太讓人著迷了!我希望能學會唱更多的中國歌曲,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傳統音樂。”

題圖來源:邵思民 攝 責任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曹立媛

學員學習二胡製作蒙皮技藝。 邵思民 攝

在樂器展廳裡,幾位學員玩起一台馬林巴琴,琴槌敲打木質琴鍵,《獻給愛麗絲》的熟悉曲調流淌出來,贏得大家的喝彩。在二胡生產線上,學員柯克·肯尼拿起一隻二胡,雖然拉得不成曲調,但看上去有模有樣。6年前,柯克·肯尼和克裡斯·霍克在北京組了一支樂隊,演繹美國民謠、鄉村音樂、藍草等不同類型的音樂。對民族樂器和民間音樂的熱愛消除了肯尼與二胡這件陌生樂器的隔閡。

學員試著拉起二胡。 邵思民 攝

在體驗活動的最後,學員們欣賞了專業民族樂器演奏家的表演,感受了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與不同的演奏技巧。他們聆聽古琴曲《高山流水》,也在音樂裡感受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霍莉說:“我以前只知道二胡一種中國民族樂器,現在一下子認識了這麼多樂器,聆聽了它們美妙的聲音。它們如此古老,演奏技法如此精湛,背後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和哲思,太讓人著迷了!我希望能學會唱更多的中國歌曲,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傳統音樂。”

題圖來源:邵思民 攝 責任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曹立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