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帕金森病的新希望,幹細胞療法實驗室內首獲成功

使用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症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理念, 自從 James Alexander 在1998年從人類胚胎分離出胚胎幹細胞, 並且在實驗室中培養成功後,

幹細胞就一直被認為是人類實現長生不老的希望, 如今, 雖然長生不老還沒苗頭, 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什麼是幹細胞?簡單來說, 幹細胞“具有變成其他多種細胞的潛能, 可不斷自我複製、自我更新”。 2006年日本的山中教授(Shin´ya Yamanaka)首次培育出小鼠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簡稱iPS幹細胞), 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iPS幹細胞不但能無限繁殖, 還能通過調整培養條件, 生成心肌或神經等多種臟器和組織的細胞, 是一種擁有驚人能力的新型萬能幹細胞。

使用IPS技術培育因帕金森而退化的神經細胞, 從那時起就初現曙光, 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是, IPS用於治療, 有一個巨大的潛在風險---癌化。 當人體植入外來組織的時候,

這些組織癌變的可能性高於人體自身組織, 給人體植入由IPS幹細胞培育的組織, 同樣面臨高癌變幾率問題。

不過, 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對IPS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症的研究熱情, 多年來不斷有各種相關試驗在小白鼠進行著, 最近有學者在長尾獼猴(上圖)身上使用人類IPS幹細胞成功治療了帕金森症,

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上(下圖)。

該試驗中植入患有帕金森症獼猴腦內的人類IPS幹細胞, 最後成功演變為獼猴的多巴胺能神經細胞, 讓患有帕金森症的長尾獼猴獲得了明顯好轉。 這堪稱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症“Milestone”(里程碑)式的成果,

由成年人類皮膚或血液培育的幹細胞第一次成功治療了帕金森症, 不但在理論上, 也在實踐上證明了幹細胞治療的可行性和巨大潛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