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游泳才能清華畢業 這規矩始於一位鼓浪嶼人

馬約翰

不會游泳, 事情很大?應該不會。 但是, 可以確定的是, 你可能畢不了業。

清華大學近日宣佈“重拾老校規”:從今年入學的本科新生起,

不會游泳不能畢業。

有趣的是, 這一老校規的制定者據信是鼓浪嶼人馬約翰。

校方稱游泳是必備生存技能

此前媒體報導說, 清華大學2017年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傳出消息, 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 游泳將與畢業綁定。 新生入學後將進行游泳測試, 不會游泳的學生必修游泳課, 通過者才能獲得畢業證。

這是清華新百年來首次明確將游泳與畢業“掛鉤”。 不過清華不是唯一這樣做的大學, 廈大早在2011年就出臺這一校規。

在解釋為何要把游泳與畢業綁定時, 清華校方表示, 因為游泳是必備的生存技能, 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有利。 而且游泳的鍛煉效果比較好, 有助於提升耐力, 且在水中運動, 引起關節肌肉的損傷比較小。

馬約翰童年酷愛在海裡游泳

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介紹, 早在90多年前, 清華大學就提出不會游泳不能畢業、不能留洋。 此後, 由於學生規模擴大、場館有限等因素而中止。

從現有資料看, 清華的這一老校規是由廈門人馬約翰制定的。

馬約翰雖然有一個富有洋味的名字, 卻是個地道的中國人。 1882年, 馬約翰出生於鼓浪嶼公共租界一戶並不富裕的家庭, 幼時失去父母, 令他的生活更加窘困。

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鼓浪嶼的孩子都酷愛游泳, 馬約翰也不例外。 但因家境貧寒, 買不起裝備, 每次馬約翰都是“裸泳”。 舊和平碼頭附近有一片海灘, 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每次游泳前, 他都會仔細觀察, 發現沒人才赤身躍入海中,

暢快淋漓地遊完泳後, 待附近沒人再上岸, 飛奔回家。

制定嚴厲校規為不被稱“東亞病夫”

1914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 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 最初擔任化學系助教, 隨後改到體育部任教。

馬約翰曾回憶:“有一次, 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 我表示, 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 送出的學生, 總要像樣一點, 不能送去‘東亞病夫’……我怕學生出國受欺侮, 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 就是‘東亞病夫’。 ”

1920年, 馬約翰成為清華大學的體育部主任, 制定了至今看來仍很嚴厲的規定:學生在校學習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 不過關者不能出國留學, 游泳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很多體育館懸掛的標語“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據考證, 也和馬約翰有關。

1957年11月, 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在全校體育幹部會上說:“你們看, 馬老今年已經76歲了, 還是紅光滿面。 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 ”後來, 這句話在清華演變為一個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最後傳開來。

【名片】

馬約翰

1882年出生, 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體育教育家,在體育理論、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被稱為“我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 他年輕時是運動健將, 1914年—1966年在清華大學任助教、教授、體育部主任等, 1954年起任中國田徑協會主席,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

【典故】

作家梁實秋

差點栽在游泳考試

清華的知名校友中有不少就差點栽在游泳上, 最著名的就是作家梁實秋。 梁1915年入讀清華大學,

考鉛球、鐵餅、標槍、跳高、跳遠等田徑項目都剛好能及格, 唯獨游泳是一竅不通, 在校期間竟從未下過水, 所以第一次測驗還要人在旁撐竿協助, 自然是被判定不及格。

馬約翰給了他一次補考機會, 補考時, 梁實秋拼盡全力遊完全程, 才得到馬約翰的肯定:“好啦, 算你及格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