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為啥老師家庭“盛產”學霸!只因他們做對這5件事兒|關注

播報君最近瞭解到特新鮮的一件事兒, 拿出來跟大夥分享下。 據說大興一中高中數學組相當牛氣, 可不只因為隊伍強大, 老師們教育自家娃兒也很有一套, 出了不少區狀元呢!

這組老師自家的孩子分別囊括了2008年大興區高考文科狀元、2012年大興區高考理科狀元、2017年大興區高考文科狀元。 2017年大興區文科榜眼的媽媽萬黎遐也來自數學組。 於是年輕老師們互相開玩笑:“在我們組壓力大啊, 因為老師的孩子們都組團上北大。 ”

震驚到了沒?你說神奇不神奇?當然啦, 播報君可不是想宣揚高考狀元話題, 這種現象值得思考啊!為啥這麼多優秀孩子都來自教師家庭?又能給更多家庭帶來啥啟示?今兒個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個事兒。

大數據!3成狀元父母是老師

別以為上邊說的只是個例呢, 咱來瞅瞅大資料!最近《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 2007至2016年全國共有837名高考狀元。 其中, 35%的孩子的父母是教師, 近兩成的父母是公務員, 另有12.6%來自工程師家庭。 聽到了沒, 比例最高的就是教師家庭!!!

五大妙招! 家長快來Get新技能!

1.

老師更重視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與家長之間相互合作,

及時溝通孩子的教育情況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從事教師行業的教師深諳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孩子的學業情況的重要性及其對孩子發展的意義, 即在子女教育方面形成家長與教師之間雙向互動的迴圈圈。

而作為教師, 教師的職業習慣使其清楚地知道“家校合作”的目的和真正內涵,

即在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孩子的教育情況後, 家長也應該適時地進行持續教育, 而不是單向度地尋求孩子老師的幫助。

就像作為教師, 他們在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學業表現後, 同樣寄希望于家長在家庭內的努力。

2.

老師更注重觀察孩子行為

教師的職業敏感, 讓他們可能比一些家長更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 從中發現問題並對孩子進行適時的教育。

大興一中數學組組長楊娣娟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善於調節孩子的心理壓力。 無數個夜晚, 孩子學習累了, 她就帶著女兒去月光下散步, 迎著習習輕風, 三言兩語解決孩子思想上的困惑。 女兒最終在2008年高考中以北京市第八名的成績考入北大經濟學院。

張秀春老師講了她曾用過的一個“獨特”方法。 高三的第一次大型考試前, 女兒特別緊張, 做了大量的思想溝通之後, 她還是很焦慮, 最後張秀春給定了一個獎金制度:如果考試考得第四名以後, 就給女兒買她喜歡的禮物, 如果考了前三名,則沒獎!“是不是有點兒奇葩?其實就是想緩解一下壓力。結果孩子輕鬆考了第一名。

3.

濃郁的家庭閱讀氛圍

教師往往是最重視閱讀的一個群體,因為其職業發展要求其必須關注閱讀。在一個有著閱讀氛圍的家庭裡,孩子很容易受到薰陶和影響,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這樣讀書學習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同時,涉獵廣泛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對他們接受理解知識並進行深入的探究都是很有幫助的。

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中學教研室教研員曾擁軍的女兒今年參加高考取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二名、豐台區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績。今年豐台區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他們的媽媽也都是老師。

曾老師介紹說,從教22年,特別喜歡閱讀,家裡的藏書也比較多。這樣孩子天然對書就有了親近感。後來孩子大一些,就給她買了很多帶拼音的故事書和小說,孩子閱讀興趣更加濃厚,閱讀的範圍也更加廣泛。一有時間,就帶她到圖書大廈和圖書館,讓她沉浸在書的海洋裡。上初中後,女兒嘗試寫小說,我們也都是鼓勵和支援。

4.

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

教師相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把控孩子的心理變化。他們更懂得教育心理學,會通過心理暗示和引導、激勵的方法,讓孩子快樂學習。老師會培養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率,這對於孩子取得好成績有很多好處。

同時,因為教師更懂得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因此在做人做事和價值觀等方面都會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

5.

從小開發潛能,分數並不是第一位

在教師家庭中,父母都很尊重孩子,教導以鼓勵為主,基本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太贊成課外補課。很多出自教師家庭的狀元們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多,他們往往有很多時間用在課外的興趣上。

碧桂園實驗學校總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有一對龍鳳胎。兒子18歲時就獲美國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23歲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女兒16歲時考上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20歲獲得三所世界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

陳錢林認為教師自然更加瞭解兒童成長規律與教學方法,相對當前眾多家長的普遍焦慮心態,教師也相對從容而有定力。比如許多教師很重視早期教育,幼兒階段引導孩子學習琴棋書畫,學齡期奠定基礎學科,這就是很符合成長規律的教育措施。

播報君

當然啦,教師職業帶來的家庭教育因素也不都是完美的哦!比如,教師喜歡講班上最優秀的學生的事,但好的背後就是壞,有的孩子就會反感。

所以,教師一定要對自家孩子有正確定位。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興趣,發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真理噢!

內容綜編 | 《現代教育報》、“教師幫”、人民網教育頻道

圖片來源 | 網路

編輯 | 李培

如果考了前三名,則沒獎!“是不是有點兒奇葩?其實就是想緩解一下壓力。結果孩子輕鬆考了第一名。

3.

濃郁的家庭閱讀氛圍

教師往往是最重視閱讀的一個群體,因為其職業發展要求其必須關注閱讀。在一個有著閱讀氛圍的家庭裡,孩子很容易受到薰陶和影響,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這樣讀書學習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同時,涉獵廣泛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對他們接受理解知識並進行深入的探究都是很有幫助的。

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中學教研室教研員曾擁軍的女兒今年參加高考取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二名、豐台區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績。今年豐台區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他們的媽媽也都是老師。

曾老師介紹說,從教22年,特別喜歡閱讀,家裡的藏書也比較多。這樣孩子天然對書就有了親近感。後來孩子大一些,就給她買了很多帶拼音的故事書和小說,孩子閱讀興趣更加濃厚,閱讀的範圍也更加廣泛。一有時間,就帶她到圖書大廈和圖書館,讓她沉浸在書的海洋裡。上初中後,女兒嘗試寫小說,我們也都是鼓勵和支援。

4.

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

教師相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把控孩子的心理變化。他們更懂得教育心理學,會通過心理暗示和引導、激勵的方法,讓孩子快樂學習。老師會培養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率,這對於孩子取得好成績有很多好處。

同時,因為教師更懂得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因此在做人做事和價值觀等方面都會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

5.

從小開發潛能,分數並不是第一位

在教師家庭中,父母都很尊重孩子,教導以鼓勵為主,基本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太贊成課外補課。很多出自教師家庭的狀元們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多,他們往往有很多時間用在課外的興趣上。

碧桂園實驗學校總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有一對龍鳳胎。兒子18歲時就獲美國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23歲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女兒16歲時考上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20歲獲得三所世界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

陳錢林認為教師自然更加瞭解兒童成長規律與教學方法,相對當前眾多家長的普遍焦慮心態,教師也相對從容而有定力。比如許多教師很重視早期教育,幼兒階段引導孩子學習琴棋書畫,學齡期奠定基礎學科,這就是很符合成長規律的教育措施。

播報君

當然啦,教師職業帶來的家庭教育因素也不都是完美的哦!比如,教師喜歡講班上最優秀的學生的事,但好的背後就是壞,有的孩子就會反感。

所以,教師一定要對自家孩子有正確定位。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興趣,發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真理噢!

內容綜編 | 《現代教育報》、“教師幫”、人民網教育頻道

圖片來源 | 網路

編輯 | 李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