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發明家,做醫生,開寵物店,這些願望背後的原因讓人落淚

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紅原縣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部, 畜牧業是這裡的重點產業, 而犛牛也被視為財富的象徵。 在這兒, 許多孩子讀到初中畢業就輟學回家放牧, 即使進入高中就讀, 能考上大學的也是寥寥無幾。 但凡不想上學, 父母也不反對, 胡編個理由老師大多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回家, 因為在當地人的心裡, 牧場裡的犛牛才是養活一家人的珍貴寶貝, 比起教育, 他們更重視生計。

今年八月, 浙江大學紅原支教隊來到了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紅原縣的兩所高中支教——也是這個縣城僅有的兩所高中。

只有短短二十天的支教時間, 支教隊員們一直在想能通過一個什麼樣的方式讓這次支教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契機。 一篇名為《我想》的作文, 讓他們看到了牧場上孩子們最單純最真誠的心願。

藏文中學的學生

俄奪的《我想》

“我當時就想,

如果有什麼機器可以自動擠奶的話, 我媽媽就不用那麼的累了, 我就對自己說長大後一定要當個發明家, 發明很多關於牧場上的東西, 以後, 牧場上的媽媽們就不用那麼的累了。 ”在作文中, 十五歲的牧區女孩兒俄奪這樣寫, 她想當一個發明家。

俄奪正在寫字

俄奪是紅原中學初二的學生, 念尖子班, 瘦高, 一雙丹鳳眼, 有點黑, 總是穿著深色的外套, 一條拉鍊執拗地拉到頂。 “我們家並不是那麼的窮, 之前犛牛有點兒多。 ”俄奪的媽媽十七歲嫁人, 到四十歲, 一直都打理著家裡的牧場。 “最開始有兩百多頭, 之後剩六十幾頭, 後來我讓爸爸把牛都賣了, 媽媽太辛苦了, 因為真的, 有牛的話特別辛苦的, 我不想讓她那麼辛苦。 ”

牧場的生物鐘起始于淩晨四點, 先是給牛擠奶到大約九點, 隨後把牛糞鏟起, 扔到牛圈外面, 讓它們慢慢幹掉, 好撿回做燃料。 到了中午, 放養在外的牛要趕回, 還得分開母牛和小牛, 把母牛綁起以便產奶, 早一點綁的話第二天的牛奶會更多。 從下午到晚上,

母親還要做瑣碎而繁重的家務事。 一天的工作環環相扣, 每一步都踩著點又都趕著時間, 談不上休息。 晚上八九點睡覺, 但是半夜還要起來看牛。 在俄奪的腦海中, 媽媽的早起都輕悄悄的, 從來不會打擾到她。 “原來還有我一個哥哥幫她, 後來哥哥嗯——就撞車死了。 ”說罷, 原帶著笑意的女孩突然有了哭腔。

俄奪總是穿著她的深色外套

俄奪家乃至整個紅原的牧場裡, 主事操勞的都是母親, 父親很少插手。 “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 ”看我們有些不解, 俄奪很篤定說, “在我們牧場上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由於爸爸是家裡的長子, 夫婦二人要承擔起家族所有的責任。 平日沒有人幫忙經營牧場, 爸爸的每一個妹妹出嫁, 家裡都得賣掉一些犛牛, 變現作嫁妝。 無論平時誰有什麼事情, 也都是靠俄奪的爸爸媽媽解決。 “我覺得爸爸媽媽太辛苦了。 ”終於抹乾淨眼淚的俄奪, 眼眶再一次泛紅。

“我們在瓦切鎮有家, 但從那邊去牧場的話, 騎車要兩三個小時, 沒有什麼公路、高速公路的, 只能走小路。 交通不方便,平常養牛事情又多,媽媽有時候生病了都不能去看(病)。每次在學校爸爸來看我,我問他媽媽累不累,他都說不累不累,一點都不累。”說到這,她鼻子抽著,泣不成聲。俄奪的媽媽就這樣在其中操勞了二十三年,直到把牛賣了才進城生活。“我媽媽進城都不會逛的,也沒什麼見識,她都習慣了,也不喜歡進城的。她說‘在犛牛上舒服’。”

紅原中學景色

如她所述,牧場上的媽媽們都是這般過日子。許多孩子都很心疼媽媽,他們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只會瞞著自己的本心說不想讀書,以便留在牧場為自己的母親添力。“我和爸爸媽媽說我想讀書,他們就送我來這裡讀書了,我以後還想去外面讀書,我想出去。”

還算幸運的是她對未來有自己的渴望和期待,還算幸運的是她的父母並不違背她的心願,還算幸運的是她還能夠在這裡,坐在操場上背對夕陽說出《我想》。

除了些許哽咽,她其實也很舒心地笑著,說自己的表姐去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我看懂了她眼中的嚮往,和那股莫名的堅韌。被問及班裡那些總被他管教的毛孩子,她勾起嘴角“他們學習的時候都很認真,也都很想學習的”。

我們問俄奪,如果家裡的牛都賣了,她還想當一名發明家嗎,她笑著“嗯,因為牧場上還有很多的媽媽還是很辛苦……”

紅原中學景色

還有這些《我想》,他們都在訴說著,這篇高原上,一個個樸實而感人的夢想。

奪普俄布

我做一個白衣天使,因為我是藏族人,信佛教,我們有規定是不能殺生的,而我小時候老是用我的小手指去殺蟲子,所以我想做一個醫生挽回很多人的生命。

旦青厝

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當一個醫生就一直是我的夢想。因為長輩工作都很忙,家裡對我影響最大的爺爺和爸爸都是醫生,我從小就看著他們工作。有一次,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爺爺還去菜市場買了豬腦和豬心做模型為我演示解剖手術,雖然鮮血淋漓的,但我一點都不害怕。

匿名

我想學醫生讓我爸爸的病快點好起來,把他們的病減輕,讓我家經濟好一點。我家有6人,爺爺奶奶老了,爸爸病了不能為我和姐掙錢,我和姐還小不能掙錢,我家只有我媽在掙錢,我心痛,我想不能白費她們的苦心。

藏文中學學生

俄迫卓

爸媽沒什麼工作,家裡又沒錢,爸媽就挖蟲草,撿蘑菇,或者要建房子時幫別人搬東西。春天,我的學費是我自己挖貝母掙來的,冬天就沒有可以掙錢的東西,就靠爸媽攢下的血汗錢。爸媽還有很嚴重的病,爸有脊椎,媽有心臟病,如果媽心情不好而心臟病犯了,我可能一生討厭自己。

求度姐

我想和我的幾個朋友在成都開一個獨一無二的寵物店,我們不是為了賣出寵物,為保護生物,不殺害生物。

索朗可布

我擔心長大了我一無所有,我拿什麼回報父母,我真的不怕自己沒有未來,大不了就死了,到別的世界去。

紮西

我的願望不需要什麼飛行員,演員,作家,我只想我以後能夠養自己,養父母,能有一個小小的職業就可以了。

藏文中學孩子

支教隊員們的《我想》

“我想讓她們知道未來有很多種可能,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你所想的不一定能實現,但如果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實現的可能性會比你不想不做大出的多。” 佈置這篇作文的隊員說,其實自己的內心非常忐忑,當一張張天真的臉翹首以盼,眼裡全是信任,自己向他們展示的東西,究竟是不是適合他們?但如果不是《我想》這篇作文的一次嘗試,我們永遠不知道犛牛背上的孩子們有著這樣的心願。

我們欣慰地看到辛苦的生活沒能將他們的心願剝奪,卻又遺憾真實的世界沒能給他們足夠實現願望的條件。

藏文中學孩子

支教隊員們說,“我們不會否認孩子們的想法,可我們會告訴了他們其中的可行和不可行,告訴他們怎麼樣才有可能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我們不會給他們輸入自己的價值判斷,就像成功無法定義,未來生活的好壞也是。”

希望這能引導他們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努力構想出走向目標的道路,思考其間大大小小的步驟和轉折。即使真實的世界讓孩子們失落,但如果他們能由此開始思考,並獲得一份踏實前行的力量,足矣。

孩子熱情地向我們比出V的手勢

本文編輯:尤澤珺

交通不方便,平常養牛事情又多,媽媽有時候生病了都不能去看(病)。每次在學校爸爸來看我,我問他媽媽累不累,他都說不累不累,一點都不累。”說到這,她鼻子抽著,泣不成聲。俄奪的媽媽就這樣在其中操勞了二十三年,直到把牛賣了才進城生活。“我媽媽進城都不會逛的,也沒什麼見識,她都習慣了,也不喜歡進城的。她說‘在犛牛上舒服’。”

紅原中學景色

如她所述,牧場上的媽媽們都是這般過日子。許多孩子都很心疼媽媽,他們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只會瞞著自己的本心說不想讀書,以便留在牧場為自己的母親添力。“我和爸爸媽媽說我想讀書,他們就送我來這裡讀書了,我以後還想去外面讀書,我想出去。”

還算幸運的是她對未來有自己的渴望和期待,還算幸運的是她的父母並不違背她的心願,還算幸運的是她還能夠在這裡,坐在操場上背對夕陽說出《我想》。

除了些許哽咽,她其實也很舒心地笑著,說自己的表姐去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我看懂了她眼中的嚮往,和那股莫名的堅韌。被問及班裡那些總被他管教的毛孩子,她勾起嘴角“他們學習的時候都很認真,也都很想學習的”。

我們問俄奪,如果家裡的牛都賣了,她還想當一名發明家嗎,她笑著“嗯,因為牧場上還有很多的媽媽還是很辛苦……”

紅原中學景色

還有這些《我想》,他們都在訴說著,這篇高原上,一個個樸實而感人的夢想。

奪普俄布

我做一個白衣天使,因為我是藏族人,信佛教,我們有規定是不能殺生的,而我小時候老是用我的小手指去殺蟲子,所以我想做一個醫生挽回很多人的生命。

旦青厝

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當一個醫生就一直是我的夢想。因為長輩工作都很忙,家裡對我影響最大的爺爺和爸爸都是醫生,我從小就看著他們工作。有一次,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爺爺還去菜市場買了豬腦和豬心做模型為我演示解剖手術,雖然鮮血淋漓的,但我一點都不害怕。

匿名

我想學醫生讓我爸爸的病快點好起來,把他們的病減輕,讓我家經濟好一點。我家有6人,爺爺奶奶老了,爸爸病了不能為我和姐掙錢,我和姐還小不能掙錢,我家只有我媽在掙錢,我心痛,我想不能白費她們的苦心。

藏文中學學生

俄迫卓

爸媽沒什麼工作,家裡又沒錢,爸媽就挖蟲草,撿蘑菇,或者要建房子時幫別人搬東西。春天,我的學費是我自己挖貝母掙來的,冬天就沒有可以掙錢的東西,就靠爸媽攢下的血汗錢。爸媽還有很嚴重的病,爸有脊椎,媽有心臟病,如果媽心情不好而心臟病犯了,我可能一生討厭自己。

求度姐

我想和我的幾個朋友在成都開一個獨一無二的寵物店,我們不是為了賣出寵物,為保護生物,不殺害生物。

索朗可布

我擔心長大了我一無所有,我拿什麼回報父母,我真的不怕自己沒有未來,大不了就死了,到別的世界去。

紮西

我的願望不需要什麼飛行員,演員,作家,我只想我以後能夠養自己,養父母,能有一個小小的職業就可以了。

藏文中學孩子

支教隊員們的《我想》

“我想讓她們知道未來有很多種可能,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你所想的不一定能實現,但如果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實現的可能性會比你不想不做大出的多。” 佈置這篇作文的隊員說,其實自己的內心非常忐忑,當一張張天真的臉翹首以盼,眼裡全是信任,自己向他們展示的東西,究竟是不是適合他們?但如果不是《我想》這篇作文的一次嘗試,我們永遠不知道犛牛背上的孩子們有著這樣的心願。

我們欣慰地看到辛苦的生活沒能將他們的心願剝奪,卻又遺憾真實的世界沒能給他們足夠實現願望的條件。

藏文中學孩子

支教隊員們說,“我們不會否認孩子們的想法,可我們會告訴了他們其中的可行和不可行,告訴他們怎麼樣才有可能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我們不會給他們輸入自己的價值判斷,就像成功無法定義,未來生活的好壞也是。”

希望這能引導他們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努力構想出走向目標的道路,思考其間大大小小的步驟和轉折。即使真實的世界讓孩子們失落,但如果他們能由此開始思考,並獲得一份踏實前行的力量,足矣。

孩子熱情地向我們比出V的手勢

本文編輯:尤澤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