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榮華富貴不能換來當老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在表彰會上講話 圖據四川大學官網

9月8日下午, 四川大學舉行教師節表彰會。 今年, 川大在“十佳獎”和“寶鋼教育獎”之外,

還專門增設了“伯樂獎”, 表彰為學校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做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包括魏于全院士在內的三名教授獲得此項殊榮。

大學老師這個崗位崇高且神聖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在表彰會上說, 當一個大學老師並不容易, 當一個好的大學老師更不容易。 不是誰都可以上講臺, 也不是誰都可以當老師, 更不是誰都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因為“大學老師”這個崗位是崇高和神聖的, 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熱愛、去敬畏的。 之所以說“大學老師”值得我們熱愛和敬畏?源自於教育事業本身的使命, 源自於我們肩負的教書育人責任, 源自于我們大學對老師嚴格的要求, 也源自于我們作為大學老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大學老師不應是謀生而是喜歡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 是能夠影響每個人一生的事業, 也是為每個人未來更好的發展做準備的事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就談到, 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幫助一個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實現他自己, 成為實現他自己潛能的主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教育是一項值得用畢生精力去從事與追求的事業。 所以, 作為從事教育事業的大學老師, 就不能僅僅把老師當作“謀生”, 而應該去“喜歡”, 更應該發自內心去熱愛和敬畏。 當我們熱愛和敬畏自己大學老師的工作, 它就會成為事業;當我們熱愛和敬畏自己的事業, 它就會成為藝術;當我們熱愛和敬畏教書育人這門藝術,

它就會為你帶來快樂和幸福。

大學老師是學生探索真知的鏡子

對大學老師的熱愛和敬畏, 就源自於我們肩負的教書育人重任。 作為一個老師, 我們在治學做人上的品德、學識、境界, 就是學生認識社會、探索真知的一面鏡子;我們在課堂的講授內容、平常的一言一行, 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未來的價值觀、人生觀, 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我們難道不應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難道不應該用自己全部的知識、智慧和情感為學生講好每一門課和每一堂課?難道不應該全身心投入去熱愛、珍惜和敬畏“大學老師”的崗位?

不是誰都可以成為一個好老師

我們要做一個大學老師不容易, 要成為川大這樣一所高水準大學的老師就更不容易。

品德好、學術好是成為大學老師的基本資格和門檻, 一個大學老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 要有“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學識, 還要有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能力;除了教好書、講好課, 還要搞好科研, 不斷地提升學術和教學水準, 真正做到教學優秀和學術卓越, 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大學的好老師。 老師的水準就是一所大學的水準, 特別是作為川大這樣一所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的老師, 如果在課堂上僅僅是傳授知識, 那無論你把知識點講得多精彩, 可能最多也只適合做一名中學老師。 大學老師一定要有高水準學術研究作為基礎,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 更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知識、創造知識,
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教會學生如何獨立思考問題, 培養迎接未來挑戰的潛質和能力, 這才是大學老師應具備的標準和要求。 只有達到這些標準和要求, 才能算合格的大學老師。 所以, 不是誰都可以上講臺, 也不是誰都可以當老師, 更不是誰都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作為大學老師, 自己首先更要看重自己, 更應該去熱愛、去珍惜、去敬畏自己的崗位。

桃李滿天下是老師最好的回報

對大學老師的熱愛和敬畏, 就源自於我們獲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做老師最好的回報就是學生成人成才, 桃李滿天下。 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優秀老師, 有些已經離開我們很久遠了, 可是他們的學生和我們的校友還是在津津樂道地回憶他們、懷念他們, 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他們。所以,當我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將來能夠學有所成、成長成才;當我們退休以後還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尊敬、還能讓教過的學生津津樂道,回味教學相長時的感悟,這種幸福感和成就感不管你擁有多高的權力和地位、不管你獲得多少財富和榮譽,都是體會不到的,也是無法換來的。所以,我們更應去熱愛和敬畏自己大學老師這個職業,更應熱愛和敬畏我們的講臺、我們的學生。

老師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片海洋

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關鍵在於積累扎實學識。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但在當前的資訊時代,一桶水的要求早已經不夠了,而是需要一片海洋,這就對我們每個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作為川大這樣一所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的好老師,一定要有高水準的學術研究作為基礎,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去應用知識、去創造知識,教會學生去思考問題、去想像創新;不僅要把本學科的知識、教材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索相關學科的前沿動態,去培養學生多學科的知識面和探索未來的潛質與能力。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重點在於堅守底線。做人要堅守底線,做老師更要堅守底線。對於大學老師來講,不僅要堅守法律底線、紀律底線和政策底線,更要堅守基本的學術道德底線。我們要嚴格按照學術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的學術科研活動,真正弄清楚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牢記學術道德紅線不可逾越、學術道德底線不可觸碰。我們寧可晚一點評職稱、慢一點出成果,也要靠自己的真努力、真功夫做真學問、真科研,守住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底線,兢兢業業教好書、踏踏實實做科研、勤勤懇懇育好人。

教育的生命在於愛心的傳遞

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根本體現在關愛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一直認為,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在於愛心的傳遞,在於教與學的互動、在於情感的投入,就是要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我們對“大學老師”的熱愛和敬畏,歸根結底就體現在發自內心對每個學生的熱愛和敬畏。所以,我希望我們每位教職工都能把每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來關愛、來教化,都能站在促進每個學生自由全面成長發展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去做好每項工作、設計每個服務流程,都能發自內心把每個學生都作為獨立、平等的個體去關愛和包容。

封面新聞記者 李寰

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他們。所以,當我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將來能夠學有所成、成長成才;當我們退休以後還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尊敬、還能讓教過的學生津津樂道,回味教學相長時的感悟,這種幸福感和成就感不管你擁有多高的權力和地位、不管你獲得多少財富和榮譽,都是體會不到的,也是無法換來的。所以,我們更應去熱愛和敬畏自己大學老師這個職業,更應熱愛和敬畏我們的講臺、我們的學生。

老師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片海洋

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關鍵在於積累扎實學識。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但在當前的資訊時代,一桶水的要求早已經不夠了,而是需要一片海洋,這就對我們每個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作為川大這樣一所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的好老師,一定要有高水準的學術研究作為基礎,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去應用知識、去創造知識,教會學生去思考問題、去想像創新;不僅要把本學科的知識、教材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索相關學科的前沿動態,去培養學生多學科的知識面和探索未來的潛質與能力。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重點在於堅守底線。做人要堅守底線,做老師更要堅守底線。對於大學老師來講,不僅要堅守法律底線、紀律底線和政策底線,更要堅守基本的學術道德底線。我們要嚴格按照學術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的學術科研活動,真正弄清楚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牢記學術道德紅線不可逾越、學術道德底線不可觸碰。我們寧可晚一點評職稱、慢一點出成果,也要靠自己的真努力、真功夫做真學問、真科研,守住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底線,兢兢業業教好書、踏踏實實做科研、勤勤懇懇育好人。

教育的生命在於愛心的傳遞

熱愛和敬畏“大學老師”根本體現在關愛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一直認為,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在於愛心的傳遞,在於教與學的互動、在於情感的投入,就是要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我們對“大學老師”的熱愛和敬畏,歸根結底就體現在發自內心對每個學生的熱愛和敬畏。所以,我希望我們每位教職工都能把每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來關愛、來教化,都能站在促進每個學生自由全面成長發展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去做好每項工作、設計每個服務流程,都能發自內心把每個學生都作為獨立、平等的個體去關愛和包容。

封面新聞記者 李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