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智障?自閉症:不治之症?

來臨星期天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 自閉症是“不治之症”?患者多少屬於天才型?人們對此症的認知越少, 接受度相對越小。 自1970年代, 醫學界開始較常識別此症, 目前, 極少有此症進入中老年期後的廣泛性發展研究。 記者訪問心理醫生和專家, 希望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知。 除了一般的行為分析法, 現在也有網上測試, 讓父母能更早地為自閉症兒“確診”, 及早治療。

上星期, 在面簿上看到一名16歲自閉症少年離家走失, 親友團發動面簿“人肉”搜尋, 提供這個孩子平時喜愛的活動線索, 最終於一個星期後在其住家附近購物商場找到他。

自閉症患者的家長, 最擔心孩子突然下落不明, 那分秒的煎熬是錐心的痛, 度日如年。

安琪的11歲兒子約翰(別名)也是個自閉兒, 數月前在怡豐城購物中心走丟了。 她受訪時說, 孩子跟她說要上廁所, 結果一去不返, 她找遍整個商場都不見蹤影。

她說:“我們平時對孩子的喜惡都非常注意, 我不斷地回想他可能的去處。 報了警, 最後員警在聖淘沙的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找到他, 那是四個小時以後的事。 ”後來, 她記得兩年前帶孩子到過環球影城遊玩, 相信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才導致這次意外的“出走”事件。 從環球影城把他帶回家途中, 她問孩子是否乘搭過單軌列車(monorail), 孩子點頭, 更讓她倒抽一口氣, 從商場到聖淘沙,

對一個自閉症患兒而言, 是何等兇險的一條路。

家長最擔心孩子走失

約翰喜歡注視開開關關的電動門、商場的嬉水樂園, 或是圖書館的天花板秋千等, 安琪特別留意這些, 以防萬一孩子突然從身邊溜走, 希望能從這些地方按圖索驥。

安琪說:“我們面對的挑戰, 是自閉症的孩子總不告訴她要到哪裡去, 過去曾發生四五次這類走失事件, 這次最為嚴重, 讓我們擔心受怕。 ”

由於她的孩子外貌正常, 也看不出有自閉症的模樣, 若不跟他交談, 不容易發現他患有自閉症, 這更加重他走失後尋回的難度。

自幼, 她讓孩子熟記父母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等, 但是自閉症孩子對熟悉的人會透露父母名字或聯繫, 對於陌生人, 患者心理可能封閉起來,

變得不善表達, 不過仍可通過書寫方式溝通, 這是安琪希望傳達的資訊, 讓更多公眾瞭解自閉症患者的心態。

育有另一個16歲兒子的安琪說, 家族無自閉症病史, 她在約翰兩歲多時發現他患有自閉症, 自此花全部時間照顧這個孩子。 她說, 只要提早確診病情, 讓患兒學習溝通技巧, 緩解心理情緒等, 孩子身心靈可以正常發展。

目前, 約翰在特別學校上課。 安琪說, 偶爾他會因一些事不順心而抓狂, 但是整體自身掌控情緒能力相當好。 “只要跟著他的感覺走, 用他喜歡的東西如外出、零食或玩平板電腦等作為獎勵, 他還是挺聽話的。 ”

法律能力有助確認人格是否完全

來臨星期天(4月2日)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

希望再度喚起人們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與幫助。 今年主題定為“實現自主和自決權”, 《殘疾人權利公約》確認殘疾者個人自立和個人自主的權利。 此公約強調殘疾者“在生活的各方面, 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 享有法律權利與能力”。

法律能力有助於確認一個人為具備完全人格者, 有權作出決定及簽訂合同。 但是, 一些特定能力經常被認為是完全個人自主的必要條件, 這為實現社會全面包容自閉症患者製造了障礙。 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活動將就監護權及實現自閉症患者的自決權和法律能力, 討論可實施政策和辦法。

自閉症患者面臨不同程度的溝通和社交障礙。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消息, 每160名兒童中就有一名自閉症兒童。

本地每年有300到400個自閉症新病例, 當中以學前階段(6歲以前)的兒童占大多數。

自閉症症狀

如何提高自閉症的意識, 萊佛士心理醫療中心精神科顧問醫生陳慧心指出, 自閉症歸類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 社交互動、溝通和語言出現障礙, 個人行為模式包括重複做一件事或不願接受改變。 通常, 自閉症患者或其家庭對自閉症的典型誤解包括患者具有某種天分, 或是患者“沒感覺, 無感情”。

她說, 通過教育工作者、醫務人員、傳媒等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知至關重要, 讓大家知道自閉症患者的行為, 提高社會接受度。

自閉症症狀除了社交與語言障礙(有時三四歲仍無法說話或詞彙有限), 還包括:興趣狹窄(執著於某些物品或動作)、感官障礙(對特定事物或景象有異常反應), 以及情緒波動大。患者大部分對掌握新知識和技巧的能力比較差,然而少部分卻表現正常,甚至擁有較高的智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大部分自閉的人生活自理方面有缺陷。

自閉症患者與天才的關係

美國《新聞週刊》發表文章,對兒童孤獨症提出新見解。文章指出,孤獨症可以理解為兒童智力的不平衡發展,他們理解事物的能力遠遠強於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於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圖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魚一樣,如果把他們放進適合的環境,他們會非常自如。患孤獨症的男孩多過女孩,在美國100多萬孤獨症患者中男性占八成以上。據估計,每一萬人當中,有60至120人患有自閉症。

英國自閉症協會發言人巴滕指出,人們應避免將患有自閉症的人定型為天才或其他類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才能和需要。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調查顯示,平均41%的自閉症兒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智商在70分以下)。另外約59%兒童擁有邊緣智商(71-85(或高智商(8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無靈敏的測試自閉症兒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數僅代表一個估測。智商低下不代表兒童缺乏對人和事物的理解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自閉症兒童呈現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力”。

針對自閉症患者與天才之關係,陳慧心醫生指出,自閉症障礙者中,約10%具有特殊才華,如繪畫、音樂、數學計算和記憶力等,孤獨型特才(Autistic Savant)顯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稱為“分裂能力”(splinter skill),這些能力與日常生活中所需要運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與患者的認知發展也不一。調查也顯示,38%自閉症患兒有智能障礙,24%介於智能障礙邊緣。

陳醫生說,社會對自閉症患者仍存有誤解,因患者症狀各異,一些障礙不凸顯,認知不易。認知越少,相對的接受度也越小。另一方面,自閉症患者進入成年期後,缺乏相關的多種共病(comorbidities),包括多動症(ADHD)、焦慮症、智力遲鈍、癲癇症(Epilepsy)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支援服務,以及持續支援、教育與指導不足,讓此症變得更迫切需要得到有關當局的關注,有更多地方需要改進。

仍無明確治癒方案

自閉症是“不治之症”?自閉症的病因十分複雜,醫學界不斷探索病因和多方面研究(基因、免疫系統、環境因素、懷孕期間發生的事件與變化等)。

陳慧心說:“自閉症屬於慢性疾病,目前為止仍無明確治癒方案,不過有許多配合不同病況的介入療法。”早期介入計畫包括:核心技能如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和促進獨立性等,可幫助患兒掌握生活技能,過具有生產力和意義的生活。

患者進入中老年後,是否有其他後遺症或誘發的腦部、神經疾病?她指出,自閉症仍屬較“新”的病症,1943年首次有此病症描述,直到1970年代醫學界才較常識別自閉症,較少有此症進入中老年期後的發展研究。

自閉症障礙分三種程度

自閉症病情是輕微還是嚴重,要根據病症對患者的社交、語言和溝通能力影響而定;自閉症障礙可分三個不同程度:

·需要援助:可說一完整句子,卻無法正常跟人往來說話溝通。喜歡找“古怪”的人做朋友,但無果。靈活性低。

·需要實質援助:溝通交流有限,古怪的非語言溝通方式,重複性動作明顯,外人容易覺察。

·需要非常實質援助:一兩個字的言語溝通,鮮少主動溝通,有需要時才直接溝通。重複性動作影響生活。

自閉症是一種終生障礙,患者若不接受康復治療,其病情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或康復。也許在狀態上有所好轉,如語言、行為或溝通能力,但是自閉症不會消失。目前,各方努力推展瞭解自閉症的公眾教育與活動,大家需要接納與善待這一有特殊需要的人群。人們已經在這條潛力無限、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道路上了,需要的是時間與堅持。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患者面臨不同程度的溝通和社交障礙。(iStock圖片)

以及情緒波動大。患者大部分對掌握新知識和技巧的能力比較差,然而少部分卻表現正常,甚至擁有較高的智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大部分自閉的人生活自理方面有缺陷。

自閉症患者與天才的關係

美國《新聞週刊》發表文章,對兒童孤獨症提出新見解。文章指出,孤獨症可以理解為兒童智力的不平衡發展,他們理解事物的能力遠遠強於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於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圖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魚一樣,如果把他們放進適合的環境,他們會非常自如。患孤獨症的男孩多過女孩,在美國100多萬孤獨症患者中男性占八成以上。據估計,每一萬人當中,有60至120人患有自閉症。

英國自閉症協會發言人巴滕指出,人們應避免將患有自閉症的人定型為天才或其他類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才能和需要。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調查顯示,平均41%的自閉症兒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智商在70分以下)。另外約59%兒童擁有邊緣智商(71-85(或高智商(8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無靈敏的測試自閉症兒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數僅代表一個估測。智商低下不代表兒童缺乏對人和事物的理解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自閉症兒童呈現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力”。

針對自閉症患者與天才之關係,陳慧心醫生指出,自閉症障礙者中,約10%具有特殊才華,如繪畫、音樂、數學計算和記憶力等,孤獨型特才(Autistic Savant)顯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稱為“分裂能力”(splinter skill),這些能力與日常生活中所需要運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與患者的認知發展也不一。調查也顯示,38%自閉症患兒有智能障礙,24%介於智能障礙邊緣。

陳醫生說,社會對自閉症患者仍存有誤解,因患者症狀各異,一些障礙不凸顯,認知不易。認知越少,相對的接受度也越小。另一方面,自閉症患者進入成年期後,缺乏相關的多種共病(comorbidities),包括多動症(ADHD)、焦慮症、智力遲鈍、癲癇症(Epilepsy)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支援服務,以及持續支援、教育與指導不足,讓此症變得更迫切需要得到有關當局的關注,有更多地方需要改進。

仍無明確治癒方案

自閉症是“不治之症”?自閉症的病因十分複雜,醫學界不斷探索病因和多方面研究(基因、免疫系統、環境因素、懷孕期間發生的事件與變化等)。

陳慧心說:“自閉症屬於慢性疾病,目前為止仍無明確治癒方案,不過有許多配合不同病況的介入療法。”早期介入計畫包括:核心技能如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和促進獨立性等,可幫助患兒掌握生活技能,過具有生產力和意義的生活。

患者進入中老年後,是否有其他後遺症或誘發的腦部、神經疾病?她指出,自閉症仍屬較“新”的病症,1943年首次有此病症描述,直到1970年代醫學界才較常識別自閉症,較少有此症進入中老年期後的發展研究。

自閉症障礙分三種程度

自閉症病情是輕微還是嚴重,要根據病症對患者的社交、語言和溝通能力影響而定;自閉症障礙可分三個不同程度:

·需要援助:可說一完整句子,卻無法正常跟人往來說話溝通。喜歡找“古怪”的人做朋友,但無果。靈活性低。

·需要實質援助:溝通交流有限,古怪的非語言溝通方式,重複性動作明顯,外人容易覺察。

·需要非常實質援助:一兩個字的言語溝通,鮮少主動溝通,有需要時才直接溝通。重複性動作影響生活。

自閉症是一種終生障礙,患者若不接受康復治療,其病情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或康復。也許在狀態上有所好轉,如語言、行為或溝通能力,但是自閉症不會消失。目前,各方努力推展瞭解自閉症的公眾教育與活動,大家需要接納與善待這一有特殊需要的人群。人們已經在這條潛力無限、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道路上了,需要的是時間與堅持。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患者面臨不同程度的溝通和社交障礙。(iStock圖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