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雜項丨明末清初時流行玩什麼?

鼻煙壺是盛鼻煙的器皿, 明末由西方傳入我國, 現代所見到的明代煙壺大都是藥壺。 煙壺主要流行在清代, 可以用玉、石、瑪瑙、翡翠、料、漆、瓷、牙、琺瑯、匏器、犀角、珊瑚、金屬等材料製成。 煙壺或運用雕刻、鑲嵌、琺瑯、漆品等工藝手段, 或集書法、繪畫於一體, 有的頗具中國的民族特色, 有的融中外藝術於一爐, 成為一種即可實用, 又具觀賞、收藏價值的工藝品。 自清代以來, 受到眾多收藏家的關注。

清乾隆藍科嵌羅甸喜鵲登梅鼻煙壺高6釐米, 腹寬5.5釐米。 煙壺腹部兩側嵌羅甸、梅花, 肩上有二獸頭小耳, 所嵌羅甸光澤閃耀,

在藍地襯托下分外奪目, 代表了乾隆時期製作鼻煙壺工藝的最高水準, 為乾隆造辦處所作。

明碧玉雙螭藥壺高5釐米, 底寬3.2釐米。 鼻煙壺是明末從西方傳到我國的, 但是歐美盛鼻煙的器皿是煙盒。 這種煙盒, 攜帶不便又易走味, 所以許多吸煙的中國人就把中國的小藥壺改作煙壺使用,

大概也是受藥壺的啟發, 人們在康熙年間就正式製作出鼻煙壺了。

清乾隆款料胎琺瑯彩西洋人鼻煙壺高7.1釐米, 腹寬2.8釐米。 這件鼻煙壺為長長方形, 料胎用琺瑯在上作畫融入西洋畫法, 畫一西洋女子在樹蔭下觀賞美麗景色,

畫工精細, 為宮廷造辦處製作。

清乾隆款銅胎琺瑯彩鼻煙壺高5釐米, 腹寬4釐米。 這是一件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製作的銅胎琺瑯鼻煙壺。 琺瑯彩鼻煙壺創造於康熙年間, 至乾隆年間, 琺瑯煙壺的式樣花紋都有了變化, 這件鼻煙壺就是以西洋人物入畫,

並融入一些西畫方法, 它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當年中西文化的交流。

清乾隆款料胎琺瑯彩花鳥鼻煙壺高5釐米, 腹寬4釐米。 料胎琺瑯彩是一種複合工藝, 是用琺瑯彩釉在玻璃料上繪製圖案, 經火燒而成, 其中以乳白玻璃地為最佳, 其潔如白紙,

故在這種玻璃料上繪圖效果最好, 但是乳白色玻璃與琺瑯釉熔點接近, 故極難制成功, 這件胎琺瑯彩鼻咽壺金色精細、典雅, 是琺瑯彩鼻煙壺之精品。

清乾隆嵌羅甸鼻煙壺高6.5釐米, 腹寬3.5釐米。 此煙壺呈瓶形, 頸長、腹大, 通身嵌有羅甸, 上、下部所嵌花紋不同, 上部嵌淩形花紋圖案,腹部及底部嵌梅花圖案,整個作品色彩斑讕,風格沉著,這種裝飾煙壺的手法頗為罕見,為乾隆造辦處所作。

清乾隆墨玉巧作乘槎煙壺

高8釐米,腹寬6釐米。這兩件墨玉煙壺作工精緻,作者巧用留皮之法,在煙壺面上雕松樹,松蔭下一白馬並刻金字,“踏花歸去馬蹄香”等字,另一件正面雕一人乘槎,抱書題詞,對面石香題陰刻填金字草書數行,粉色碧璽蓋、與墨玉煙壺相配,相互襯托分外奪目。

清乾隆白玉雕山水人物煙壺高7.3釐米,腹寬5.2釐米。此壺玉質潔白無暇,溫潤細膩,系上好的子玉製成,壺身用淺浮手法雕山水、人物,刻工精細,當系造辦處匠人的作品。

乾隆翠玉花鳥人物煙壺高6釐米,腹寬4.6釐米。煙壺的一面雕花鳥,另一面雕一人騎馬射箭。此壺通身碧綠,壺身淺浮雕花鳥,另一面雕刀馬人,壺蓋也由同一種材料作成,色彩諧調,風格統一。

瑪瑙料時維揚鷹鼻煙壺高5釐米,腹寬4釐米。這件瑪瑙煙壺,用巧琢的方法利用瑪瑙料自然色澤,雕刻山鷹、虎、石,反面有“時維揚鷹”4字,蓋為粉紅色,煙壺上雕刻的圖案非常精緻,為乾隆時期瑪瑙煙壺精品。時維揚無考。在中國美術史上許多民間世藝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然而他們的名字都長期被淹沒,這不得不說是我國美術史上一大憾事。我們應該記住這位製作瑪瑙壺的大師——時維揚。

乾隆瑪瑙松樹老人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5釐米。利用瑪瑙這片段色巧琢成山石、松樹、老人,老人的衣服巧用黑色、兩頭卻是白色,土地、樹杆的顏色也恰到好處,真可以說是一件巧奪開工的作品。

清瑪瑙巧琢牧牛圖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4釐米。所謂巧琢就是充分利用材料質上的皮或瑕磨成美麗圖案的方法,此圖利用和遷就瑪瑙上的黑瑕,雕琢成山水、人物、松樹,這種因材施藝的製作方法,取得掩瑕揚瑜的效果。

清乾隆竹黃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2.7釐米。竹黃又稱貼黃,是將較大的竹子劈開,加熱後壓平,使內層竹黃在外,竹皮在內,可製成各種盒、罐、壺等,並在竹英傑上雕刻各種紋飾。一般竹黃雕刻多為陰刻,陽刻難度較大,此壺為六面體,每面皆陽刻蟠螭。壺的質地細膩,呈牙黃色,頗似古色古香的牙刻作品,此件為宮廷御用品。

雕漆鼻煙壺高6.3釐米,腹寬3.2釐米。此壺以剔紅雕漆手法製作,集錦地上雕刻山水、人物,銀勺銅蓋,紅黃相配分外富麗華貴,此壺雕工刀法肥厚頗具大明風格,當系清初仿明作品。

雍正款青花礬紅二龍戲珠煙壺高5.2釐米,腹寬3.5釐米。雍正年間傳世的鼻煙壺極為罕見,此壺以青花表現祥雲和海水,以紅釉描繪二龍戲珠,二龍張牙舞爪,神彩飛揚,形象生動,底部落款“雍正年制”4字款。

團龍團鳳鼻煙壺高5.5釐米,腹寬4.5釐米。紅套料煙壺,地子透明,雕工精緻,雕團龍團鳳,形象生動,刀法厚重,當系乾隆年間所制精品。

套紅料四螭鼻煙壺高7釐米,腹寬4.3釐米。紅套料煙壺,地子透明,雕工精緻,雕四個蟠螭,形象生動,刀法厚重,乾隆年間造。

套料龍鳳鼻煙壺

高7釐米,腹寬4釐米。白色料胎呈半透明狀,套草綠色龍鳳,配上一個翠綠的蓋,色彩和皆統一,給人以美感。

彩料鼻煙壺高6.3釐米,腹寬4.5釐米。此件作品在透明的胎體上裝飾色彩斑讕的紋飾,色彩自然協調,是早於乾隆時期的作品。

紅套料荷花鼻煙壺高5釐米,腹寬3.5釐米。此作品以半透明料作胎,外套紅白兩種料,以套紅料雕刻成荷花,這種套多種色料的方法,使作品色彩、紋飾的變化更加豐富多彩。

乾隆套料鼻煙壺高6.2釐米,腹寬4釐米。壺胎用藕粉地製作成,外套半透明黃褐色料蟠螭,色彩協調,當系鼻煙壺中的精品。

套料紅魚鼻煙壺高5.9釐米,腹寬5.2釐米。此壺料地潔白如玉,套紅料鯉魚、荷花紅白相間落落大方,系嘉慶道光年間製作。

乾隆紅套料螭虎鼻煙壺高6.5釐米,腹寬5釐米。套料是玻璃煙壺的主要裝飾手法,其方法是在料胎上滿滿地套上一層不同顏色的色料再在外料上進行雕刻,或是用一種半熔的色料直接在底料上畫紋飾,具有浮雕的藝術效果。這件鼻煙壺在白玻璃地上浮雕,紅色螭虎。系乾隆時期作品。

藍色套料雕魚煙壺高6.5釐米,腹寬4釐米。這件套料煙壺是在白玻璃地上套蘭料,雕刻一條鯉魚,魚體肥碩,揚尾立鰭,魚下有河水、浪花,形象生勸,是清道光年間的作品。

乾隆紅套料蟠螭鼻煙壺高5.2釐米,腹寬4釐米。此煙壺是紅料倭瓜瓤色,相對兩面套黃料,壺中一螭虎,紋飾自然,巧奪天工。

周樂元繪荷塘遊魚內畫壺高7.5釐米,腹寬5釐米。光緒至民國初,內畫壺盛行,一時名家輩出,著名內畫師有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等,周樂元生卒年代不祥,善畫花鳥、山水仿王石谷、紗燈畫師,住在北京宣武門南,所以往往自署其齋名為“宣獻房舍”或“藕香書屋”,這件荷塘遊魚圖就是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作於藕香書屋的。

周樂元繪山水人物內畫壺高8釐米,腹寬6釐米。作者在一隻小小的煙壺內,畫出高山疊嶂,樹木鬱鬱,還有亭台、船隻和人物,背面楷書五言絕句一首:“品居五煙戈,味祭雙樽酒,知禮自齊奠,狂風弗相友。”一山三兄大人正之,落款“周樂元畫”陽文章一方。周樂元的兩件作品都是水晶壺,因為他的名氣極大,傳說他從不畫料壺,只有水晶壺才畫,這也是鑒別周樂元作品真偽的重要標誌之一。

馬少宣繪松蔭讀書圖內畫鼻煙壺高6.8釐米,腹寬4.5釐米。馬少宣,生卒年代不祥,約活動在光緒至民國年間,是一位回族藝術家,他的內畫特色是書畫並重,往往正面為繪畫,背面為書法。他擅畫人物,並能在壺內畫肖像。其書法學歐陽詢,西元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馬少宣畫玻璃煙壺16件一份獲名譽獎。

馬少宣繪劉海戲金蟾內畫煙壺高6.5釐米,腹4.3釐米。此壺為水晶製成,一面繪劉海戲金蟾,另一面楷書七律一首:“赤腳蓬頭不計年,十洲三島任蹁躚,蓬萊久隔人間世,常伴金蟾會眾仙”。畫書結合相得益彰,此壺作為丁西冬對日,即西元1897年。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上部嵌淩形花紋圖案,腹部及底部嵌梅花圖案,整個作品色彩斑讕,風格沉著,這種裝飾煙壺的手法頗為罕見,為乾隆造辦處所作。

清乾隆墨玉巧作乘槎煙壺

高8釐米,腹寬6釐米。這兩件墨玉煙壺作工精緻,作者巧用留皮之法,在煙壺面上雕松樹,松蔭下一白馬並刻金字,“踏花歸去馬蹄香”等字,另一件正面雕一人乘槎,抱書題詞,對面石香題陰刻填金字草書數行,粉色碧璽蓋、與墨玉煙壺相配,相互襯托分外奪目。

清乾隆白玉雕山水人物煙壺高7.3釐米,腹寬5.2釐米。此壺玉質潔白無暇,溫潤細膩,系上好的子玉製成,壺身用淺浮手法雕山水、人物,刻工精細,當系造辦處匠人的作品。

乾隆翠玉花鳥人物煙壺高6釐米,腹寬4.6釐米。煙壺的一面雕花鳥,另一面雕一人騎馬射箭。此壺通身碧綠,壺身淺浮雕花鳥,另一面雕刀馬人,壺蓋也由同一種材料作成,色彩諧調,風格統一。

瑪瑙料時維揚鷹鼻煙壺高5釐米,腹寬4釐米。這件瑪瑙煙壺,用巧琢的方法利用瑪瑙料自然色澤,雕刻山鷹、虎、石,反面有“時維揚鷹”4字,蓋為粉紅色,煙壺上雕刻的圖案非常精緻,為乾隆時期瑪瑙煙壺精品。時維揚無考。在中國美術史上許多民間世藝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然而他們的名字都長期被淹沒,這不得不說是我國美術史上一大憾事。我們應該記住這位製作瑪瑙壺的大師——時維揚。

乾隆瑪瑙松樹老人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5釐米。利用瑪瑙這片段色巧琢成山石、松樹、老人,老人的衣服巧用黑色、兩頭卻是白色,土地、樹杆的顏色也恰到好處,真可以說是一件巧奪開工的作品。

清瑪瑙巧琢牧牛圖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4釐米。所謂巧琢就是充分利用材料質上的皮或瑕磨成美麗圖案的方法,此圖利用和遷就瑪瑙上的黑瑕,雕琢成山水、人物、松樹,這種因材施藝的製作方法,取得掩瑕揚瑜的效果。

清乾隆竹黃鼻煙壺高6釐米,腹寬2.7釐米。竹黃又稱貼黃,是將較大的竹子劈開,加熱後壓平,使內層竹黃在外,竹皮在內,可製成各種盒、罐、壺等,並在竹英傑上雕刻各種紋飾。一般竹黃雕刻多為陰刻,陽刻難度較大,此壺為六面體,每面皆陽刻蟠螭。壺的質地細膩,呈牙黃色,頗似古色古香的牙刻作品,此件為宮廷御用品。

雕漆鼻煙壺高6.3釐米,腹寬3.2釐米。此壺以剔紅雕漆手法製作,集錦地上雕刻山水、人物,銀勺銅蓋,紅黃相配分外富麗華貴,此壺雕工刀法肥厚頗具大明風格,當系清初仿明作品。

雍正款青花礬紅二龍戲珠煙壺高5.2釐米,腹寬3.5釐米。雍正年間傳世的鼻煙壺極為罕見,此壺以青花表現祥雲和海水,以紅釉描繪二龍戲珠,二龍張牙舞爪,神彩飛揚,形象生動,底部落款“雍正年制”4字款。

團龍團鳳鼻煙壺高5.5釐米,腹寬4.5釐米。紅套料煙壺,地子透明,雕工精緻,雕團龍團鳳,形象生動,刀法厚重,當系乾隆年間所制精品。

套紅料四螭鼻煙壺高7釐米,腹寬4.3釐米。紅套料煙壺,地子透明,雕工精緻,雕四個蟠螭,形象生動,刀法厚重,乾隆年間造。

套料龍鳳鼻煙壺

高7釐米,腹寬4釐米。白色料胎呈半透明狀,套草綠色龍鳳,配上一個翠綠的蓋,色彩和皆統一,給人以美感。

彩料鼻煙壺高6.3釐米,腹寬4.5釐米。此件作品在透明的胎體上裝飾色彩斑讕的紋飾,色彩自然協調,是早於乾隆時期的作品。

紅套料荷花鼻煙壺高5釐米,腹寬3.5釐米。此作品以半透明料作胎,外套紅白兩種料,以套紅料雕刻成荷花,這種套多種色料的方法,使作品色彩、紋飾的變化更加豐富多彩。

乾隆套料鼻煙壺高6.2釐米,腹寬4釐米。壺胎用藕粉地製作成,外套半透明黃褐色料蟠螭,色彩協調,當系鼻煙壺中的精品。

套料紅魚鼻煙壺高5.9釐米,腹寬5.2釐米。此壺料地潔白如玉,套紅料鯉魚、荷花紅白相間落落大方,系嘉慶道光年間製作。

乾隆紅套料螭虎鼻煙壺高6.5釐米,腹寬5釐米。套料是玻璃煙壺的主要裝飾手法,其方法是在料胎上滿滿地套上一層不同顏色的色料再在外料上進行雕刻,或是用一種半熔的色料直接在底料上畫紋飾,具有浮雕的藝術效果。這件鼻煙壺在白玻璃地上浮雕,紅色螭虎。系乾隆時期作品。

藍色套料雕魚煙壺高6.5釐米,腹寬4釐米。這件套料煙壺是在白玻璃地上套蘭料,雕刻一條鯉魚,魚體肥碩,揚尾立鰭,魚下有河水、浪花,形象生勸,是清道光年間的作品。

乾隆紅套料蟠螭鼻煙壺高5.2釐米,腹寬4釐米。此煙壺是紅料倭瓜瓤色,相對兩面套黃料,壺中一螭虎,紋飾自然,巧奪天工。

周樂元繪荷塘遊魚內畫壺高7.5釐米,腹寬5釐米。光緒至民國初,內畫壺盛行,一時名家輩出,著名內畫師有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等,周樂元生卒年代不祥,善畫花鳥、山水仿王石谷、紗燈畫師,住在北京宣武門南,所以往往自署其齋名為“宣獻房舍”或“藕香書屋”,這件荷塘遊魚圖就是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作於藕香書屋的。

周樂元繪山水人物內畫壺高8釐米,腹寬6釐米。作者在一隻小小的煙壺內,畫出高山疊嶂,樹木鬱鬱,還有亭台、船隻和人物,背面楷書五言絕句一首:“品居五煙戈,味祭雙樽酒,知禮自齊奠,狂風弗相友。”一山三兄大人正之,落款“周樂元畫”陽文章一方。周樂元的兩件作品都是水晶壺,因為他的名氣極大,傳說他從不畫料壺,只有水晶壺才畫,這也是鑒別周樂元作品真偽的重要標誌之一。

馬少宣繪松蔭讀書圖內畫鼻煙壺高6.8釐米,腹寬4.5釐米。馬少宣,生卒年代不祥,約活動在光緒至民國年間,是一位回族藝術家,他的內畫特色是書畫並重,往往正面為繪畫,背面為書法。他擅畫人物,並能在壺內畫肖像。其書法學歐陽詢,西元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馬少宣畫玻璃煙壺16件一份獲名譽獎。

馬少宣繪劉海戲金蟾內畫煙壺高6.5釐米,腹4.3釐米。此壺為水晶製成,一面繪劉海戲金蟾,另一面楷書七律一首:“赤腳蓬頭不計年,十洲三島任蹁躚,蓬萊久隔人間世,常伴金蟾會眾仙”。畫書結合相得益彰,此壺作為丁西冬對日,即西元1897年。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