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市溫度丨上海64條“永不拓寬”街道確定十周年:怎樣才是最好的街道保護?

後經證明, 該消息並不屬實, 不少網友松了口氣。 今年恰逢上海確定64條“永不拓寬”街道十周年, 這場鬧劇值得我們深思:什麼是街道保護?不改變街道寬度就是保護嗎?

長樂路新舊對比

什麼樣的街道才永不拓寬

永不拓寬的街道有何特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祖安認為, 這64條街道普遍辟建歷史比較早, 比如九江路就建於19世紀50年代, 因洋行聚集, 曾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俯瞰九江路219號“聖三一堂”

重建於1866年的九江路“聖三一堂”

香港路最初修築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圖為新舊對比

路形和環境好(街道尺度宜人、綠化良好、環境清幽)也是一大特點。 此外, 這些街道, 沿路兩側有不少優秀或特色歷史建築, 如高樓大廈、新式里弄、花園洋房和石庫門裡。 被譽為“小維也納”的舟山路, 曾是二戰時期歐洲猶太難民聚集地, 保留有風格鮮明的歐式紅磚尖頂房屋。

綠蔭濃濃的衡山路

舟山路

“這些街道的沿路建築普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曾設有重要機構、團體、企業,或者在當今成為紀念場所、革命遺跡和名人故居。”鄭祖安認為。建于1907年的武康路,不僅綠樹成蔭,而且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築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

武康大樓

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李守白創作的紙雕“武康路”

“十年,保護成為城市風氣”

交通和街道保護如何權衡,直到今天依然是橫亙在城市發展前的難題。

“當年提出要保護街道的時候,很多人難以理解。”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坦言。2007年,上海正式出臺《關於本市風貌保護街道(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成為全國最早提出歷史風貌街道保護的城市,時任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的伍江就是倡議者之一。不少人覺得保存城市老街道風情是好,但交通怎麼辦?

“街道寬窄和交通通暢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伍江說,十年來這一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認可。2005年,上海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對一些街道進行拓寬。12年之後,交通依然是上海這座一線城市的難題,“時間證明,交通問題並沒有因為街道拓寬而得到根治。可是幾十年、上百年在街道上留下來的記憶一旦消失,很難再找回來。”

金山農民畫《思南路》

9月9日,“符號上海-上海風貌保護街道文化之旅系列展覽”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展,本次展覽以64條“永不拓寬”街道為主題,是上海相關主題中規模最大的展覽,其中絕大多數展品來自普通市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關注著、保護著這些街道。十年了,街道保護已經成為一種城市風氣。”伍江感慨良多。

三種藝術形式下的茂名北路(分別是金山農民畫、油畫和攝影作品)

歷史風貌保護道路永不拓寬已經成為規劃部門的共識。18.3米,是永不拓寬的復興中路寬度,為何街道尺度不像一般城市街道按照整數規劃?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林解釋道,19世紀50年代上海街道寬度按照英制計算,復興中路控制標準為60英尺,即18.3米。出於交通考慮,曾有規劃要將復興中路拓寬到32米,出於歷史風貌保護,拓寬方案作罷。“多出來的0.3米代表上海對歷史的尊重。”

畫家眼中的復興路

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只有有活力的街道才能發揮歷史的最大價值。”伍江認為,如果一味強調隔離和整治,只會讓保護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街道離不開人、離不開生活,如果沒有煙火氣,難以稱之為城市街道。”鄭祖安認為,街道要吸引人氣,在不拓寬街道之外,還要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人文故事進行挖掘。已經成為上海熱門景點的武康路就是生動案例:多年前,武康路通過一系列“微更新”手段進行街道整治,比如統一沿線建築立面的色調等,豐富的歷史資源、良好的環境資源被轉化為旅遊和文化資源,源源不斷的人氣和商業開始集聚,讓這條百年街道煥發出新生機。這一整治理念,在岳陽路改造中得以應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總工程師翁文斌介紹,正在推進“微更新”的岳陽路,不僅將建築立面顏色統一,而且嘗試“打開圍牆”:用槍籬笆替代水泥圍牆,讓街道更開放。

新場古鎮擁有人氣的歷史風貌保護道路

“歷史風貌保護街道的整治尤其要注重分寸。”伍江認為,歷史風貌保護街道不應該清除商業活動。“形成人氣和業態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如果街道已經具備富有活力的業態,管理者應謹慎對待,即使它在過去的管理中不一定合規合法。”伍江建議,人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頂層設計、通過法規調整去留存適合人居的街道活力。

責任編輯:張奕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

舟山路

“這些街道的沿路建築普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曾設有重要機構、團體、企業,或者在當今成為紀念場所、革命遺跡和名人故居。”鄭祖安認為。建于1907年的武康路,不僅綠樹成蔭,而且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築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

武康大樓

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李守白創作的紙雕“武康路”

“十年,保護成為城市風氣”

交通和街道保護如何權衡,直到今天依然是橫亙在城市發展前的難題。

“當年提出要保護街道的時候,很多人難以理解。”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坦言。2007年,上海正式出臺《關於本市風貌保護街道(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成為全國最早提出歷史風貌街道保護的城市,時任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的伍江就是倡議者之一。不少人覺得保存城市老街道風情是好,但交通怎麼辦?

“街道寬窄和交通通暢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伍江說,十年來這一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認可。2005年,上海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對一些街道進行拓寬。12年之後,交通依然是上海這座一線城市的難題,“時間證明,交通問題並沒有因為街道拓寬而得到根治。可是幾十年、上百年在街道上留下來的記憶一旦消失,很難再找回來。”

金山農民畫《思南路》

9月9日,“符號上海-上海風貌保護街道文化之旅系列展覽”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展,本次展覽以64條“永不拓寬”街道為主題,是上海相關主題中規模最大的展覽,其中絕大多數展品來自普通市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關注著、保護著這些街道。十年了,街道保護已經成為一種城市風氣。”伍江感慨良多。

三種藝術形式下的茂名北路(分別是金山農民畫、油畫和攝影作品)

歷史風貌保護道路永不拓寬已經成為規劃部門的共識。18.3米,是永不拓寬的復興中路寬度,為何街道尺度不像一般城市街道按照整數規劃?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林解釋道,19世紀50年代上海街道寬度按照英制計算,復興中路控制標準為60英尺,即18.3米。出於交通考慮,曾有規劃要將復興中路拓寬到32米,出於歷史風貌保護,拓寬方案作罷。“多出來的0.3米代表上海對歷史的尊重。”

畫家眼中的復興路

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只有有活力的街道才能發揮歷史的最大價值。”伍江認為,如果一味強調隔離和整治,只會讓保護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街道離不開人、離不開生活,如果沒有煙火氣,難以稱之為城市街道。”鄭祖安認為,街道要吸引人氣,在不拓寬街道之外,還要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人文故事進行挖掘。已經成為上海熱門景點的武康路就是生動案例:多年前,武康路通過一系列“微更新”手段進行街道整治,比如統一沿線建築立面的色調等,豐富的歷史資源、良好的環境資源被轉化為旅遊和文化資源,源源不斷的人氣和商業開始集聚,讓這條百年街道煥發出新生機。這一整治理念,在岳陽路改造中得以應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總工程師翁文斌介紹,正在推進“微更新”的岳陽路,不僅將建築立面顏色統一,而且嘗試“打開圍牆”:用槍籬笆替代水泥圍牆,讓街道更開放。

新場古鎮擁有人氣的歷史風貌保護道路

“歷史風貌保護街道的整治尤其要注重分寸。”伍江認為,歷史風貌保護街道不應該清除商業活動。“形成人氣和業態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如果街道已經具備富有活力的業態,管理者應謹慎對待,即使它在過去的管理中不一定合規合法。”伍江建議,人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頂層設計、通過法規調整去留存適合人居的街道活力。

責任編輯:張奕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