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首支自行設計的自動步槍誕生始末

19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左視, 刺刀折疊

1956年設計定型的“56半”和“56沖”在全軍列裝使用後, 半自動步槍的單發精度和拼刺功能, 與“56沖”的連發火力和機能可靠性, 深受全國全軍喜愛。 在1958年“大躍進”高潮推進下, 全國掀起“鼓幹勁”、“爭上游”, “放衛星”, “創奇跡”的熱潮, 國內自發設計研製新的步槍、衝鋒槍合一的通用槍的單位先後有6個。 1958年冬, 總參軍械部批准列為研究項目。 當時他們的設計思想是具有19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拼刺優勢, 兼有1956式“衝鋒槍”的連發和可靠性, 強調步、沖合一, 搞出一支能連發的自動裝填步槍, 具有拼刺優勢的槍長,

300、400米距離上有著準確的射擊精度和必要時的連發射擊能力。 編制預想為裝備步兵班全體, 除一挺輕機槍外, 全都使用通用槍, 不再區分衝鋒槍和步槍。 1959年9月, 在總後軍械部(注:軍械部轉為隸屬總後)的組織下, 軍械科學研究所張才忠等與北京工業學院55屆高年級學生劉肇祺等11名(靳天佑帶隊)一起參加在296廠進行的新式通用步槍設計。 1959年11月, 由研究所、院校和工廠聯合成一個設計試製組, 將6種樣槍綜合成01、02、03三個方案。

1963式自動步槍右視

1960年4月8日, 總後軍械部召開通用槍選型會議。 會議決定在此前由296廠、北京工業學院、軍械科研所、31試驗基地、江西軍區、69軍、南京械校、626廠研製出的3個方案基礎上, 專攻閉鎖機構, 試製出04、05兩種樣槍。

再次評選比較之後, 放棄04方案, 在05號方案基礎上進行改進。

改進後的新槍經過多次工廠試驗和進白城國家(軍械科學試驗)靶場考核子試驗, 最後成型。 結構性能特點是發射1956式7.62×39毫米槍彈(1956式7.62毫米步機彈);保留“56半”步槍的活塞杆與槍機框分開, 空倉掛機, 彈夾續壓槍彈, 520毫米槍管長, 與槍口處固定聯結的折疊刺刀, 彎頸式全木托, 成熟的表尺和準星結構;在向“56沖”靠攏上, 採用AK47式機頭回轉閉鎖機構, 回轉擊錘敲打擊針尾端的發射機構, 單、連發轉換的發射方式, 彈匣容量改為20發;新槍的革新點有降低自動機(機頭、機框和擊針等)重心高度, 利於點射精度提高;刀形刺刀改為三棱刮刀形刺刀, 刃長310毫米;創新設計導氣系統, 導氣箍上能在2.5/3.8毫米兩種孔徑間選調,

既利於精度又利於惡劣條件下的動作可靠性, 發射機構全新設計, 控制擊錘回轉的雙鉤式阻鐵, 發射系統構成獨立元件。

1963式自動步槍右視, 刺刀折疊

1963年, 新槍定型為19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 彈頭初速735米/秒, 刺刀打開全槍長1 342毫米, 刺刀折疊全槍長1 032毫米, 全寬68毫米, 全高199毫米, 木托最寬處49毫米, 槍管長520毫米, 瞄準基線長473毫米, 全槍(含20發空彈匣和通條附件)品質3.87千克, 100米距離上半數彈著圓半徑5釐米, 理論射速650發/分, 有效射程400米。

從1964年開始組織批量生產, 1964年驗收586支, 1965年驗收168支, 1966年驗收332支。

19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裝備給民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