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商所創新發展“保險+期貨”模式 去年12個試點專案全部驗收合格

大商所創新發展“保險+期貨”模式

昨日, 經過專案彙報及專家評審等環節, 2016年大商所“保險+期貨”12個試點專案全部驗收合格, 部分試點專案創新發展得到業界好評。

在試點專案驗收評審會上, 南華期貨和陽光農險在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安農墾管局趙光農場開展的大豆“保險+期貨”試點專案, 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 該專案是趙光農場向陽光農險購買大豆價格保險, 陽光農險通過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南華期貨風險管理公司, 下稱南華資本)購買場外期權產品對沖價格風險。

項目承保大豆數量為1萬噸, 承保面積5萬畝, 保單期限為2016年6月15日至10月31日, 保險費用、費率和價格分別為200萬元、5.26%和3800元/噸, 價格保險標的為大商所黃大大豆號1701合約。 截至2016年12月試點項目結束, 黃大豆一號1701合約9—10月的收盤均價為3712.39元/噸, 低於承保價格3800元/噸, 南華資本根據約定賠付陽光農險876111元。

該專案負責人、南華期貨副總經理唐啟軍表示, 對於期貨公司來說, 項目風險點主要在價格對沖方面。 一方面是場外期權操作難點。 入場對沖時黃大豆一號1701合約的持倉在12萬手左右, 流動性較好, 入場操作當日沒有停板的風險。 另一方面是農產品(000061,股吧)保險的價格風險。 保險公司在7月初要求入場操作, 連豆期價正從3900元/噸附近跌至3700元/噸左右,

因此, 期權費用沒有超出預算。

“通過開展‘保險+期貨’試點, 可以利用期貨市場承接和轉移農產品價格風險, 彌補傳統價格保險缺少有效風險轉移機制的缺陷, 實現農戶、保險機構和期貨機構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多方共贏。 ”唐啟軍認為, 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共同開展的“保險+期貨”試點作為金融創新模式, 可滿足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農民的保值需求。

在2016年12個項目試點過程中, 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決的難題。 例如農業主體保險費率偏高、場外期權市場亟待加強建設、建立政府長效補貼機制、縮短保單審批時間和流程等。

據記者瞭解, 過去兩年“保險+期貨”試點專案基本上都是以“價格險”作為專案實施目標, 最終以期貨市場某一標準化合約一定時間內的均價作為結算依據。

而國際市場則主要是以“收入險”作為主要承保目標, 重點是保農戶的收入。 因此, 今年“收入險”開始納入部分試點專案的考慮範圍。

“今年將嘗試解決去年試點中的部分問題, 同時會創新發展試點專案。 ”華信萬達期貨專案負責人馬永波表示, 例如在大豆、玉米試點的基礎上, 進一步選擇雞蛋作為試點品種, 並擴大試點範圍。 同時, 加大對“收入險”的研究探索, 繼續提升對新型農業主體的服務力度, 利用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實現風險管理和業務對接。

部分與會專案負責人還表示, 下一步要突出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的作用, 通過風險管理公司和承保主體進行現貨貿易,

可以進一步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 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 比如通過集團引薦, 與投保戶達成試點合作, 在投保期內風險管理公司收購部分投保戶玉米, 保險產品則使投保戶不必擔憂玉米價格的下跌, 在交易時隨行就市即可。 通過項目創新, 可以實現農業經營主體風險轉移、穩定收入的目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