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家長更要重視起來

現在的孩子教育普遍滯後, 為什麼?因為對孩子可以說是無條件投降。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只要一鬧什麼都要滿足。 這也是幼師很頭疼的事情, 特別在獨生子家庭, 孩子在家只要一鬧就可以得到滿足。 這個習慣如果帶到幼稚園, 後果不堪設想。

專家建議:

對於孩子, 尤其是性格養成期的幼兒, 他要想得到什麼, 就給他一個條件, 讓他達到, 從而滿足。 讓孩子知道做什麼都要有代價。 從而訓練孩子的忍耐力。 而且在家裡也必須這樣。

孩子教育要從人格教育開始。 現在的孩子智力都很好。 不用擔心, 但讓人擔心的就是孩子們忍耐力不行。 想什麼, 就要馬上讓家長得到什麼, 自己不想動, 什麼都靠家長。 想過沒有, 你還年輕, 能滿足孩子。 當你老了那一天, 中國正處於養老形社會, 孩子會給你什麼?所以, 忍耐力教育是必行的。

忍耐力教育是一種生存教育。 首先, 做家長的要有很好心理承受力。 因為孩子一開始對忍耐都是很厭煩的。 比如, 孩子吃飯看電視, 飯也不好好地吃, 你說: “寶寶, 吃完飯再看電視, 怎麼樣?”孩子會說:“我不!”再堅持, 孩子會嚎, 一家人都嫌煩, 都說:“順了他的意, 讓他安靜會。 ”是不是。 所以, 要訓練孩子前提就是家長不怕孩子哭。

忍耐力訓練是有技巧的, 強硬地執行是不行的。 先從孩子有興趣的地方開始。 比如, 孩子喜歡家長陪著出去玩。 你給他設定一個條件, 當你幹了什麼什麼以後, 大人會帶你去的。 開始, 他想急切地去, 但你堅持必須完成條件。 一次兩次下來, 只要家長堅持, 孩子自然會敗下陣來聽你的。 但前提是你一定要說話算話。

慢慢把這種訓練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 孩子想看動畫片, 你說:“行, 不過要吃了飯才行。 ”孩子自然會聽。 形成讓他明白, 做什麼都要等一下。 有什麼事都要有代價。

其實, 在幼稚教育這個方面, 幼師有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家長的支援與説明的。 如果只是幼稚園單方面努力, 而家庭方面隨意放縱的話, 對於孩子, 對於幼師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