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4架戰機偽裝成客機騙過防空雷達 穿越2國12枚導彈摧毀這國核電站

現代戰爭, 與以前雙方面對面交鋒已有大不同, 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外科手術”式打擊。 所謂外科手術式攻擊, 就是用精准的兵力, 對特定目標進行的一種遠距離突擊作戰行動。

f16

這樣的作戰方式以空軍戰機遠端奔襲精確打擊最為常見, 自該理論被提出來以後, 首次在實戰中得到完整體現是在1981年6月7日, 以色列的空軍戰機實行的的巴比倫行動。 主角就是上圖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一款單發空優戰機, F-16。 該機造價約為3000萬美元, 最大起飛重量19噸, 能夠搭載近8噸重的武器。 由於該機性能優異, 世界上近30個國家和地區引進裝備了F-16戰機, 其中就有以色列空軍。

沙漠塗裝更適合沙漠作戰

70年代, 伊拉克在國外的幫助下建成了反應堆, 很快就能生產處核武器。 以色列為了避免在日後遭受核威懾, 便想盡辦法組織其繼續發展核技術。 為此, 他們制定了一次空襲反應堆的計畫, 並命名為“巴比倫”行動。 為了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他們甚至建造一個一模一樣的核反應爐。

建設中的核電站

81年的6月7號, 這一天是星期天。 由6架F15和8架F16戰機組成的編隊從以色列的基地悄然起飛, 他們將要低空飛行1300公里完成這次空襲任務。 一路非常順利, 被約旦的雷達發現時, 也因為16架戰機編隊緊湊, 在雷達螢幕上就是一個大亮點, 和一個大型的民航客機差不多。 因此飛行員使用標準的通用英語回答“民航機”, 成功蒙混了過去。

傍晚時分, 編隊到達反應堆的上空, 6架F15戰機在高空進行掩護,

8架攜帶精確制導炸彈的f16戰機開始進行攻擊。 2分鐘內, 12枚導彈準確命中核反應爐的穹頂, 瞬間就被炸成了一堆廢墟。

14架戰機往返2600公里, 穿越了兩個國家, 自身毫髮無損, 且徹底摧毀了核反應爐。 當返回的F-16戰機在跑道上著陸時, 油箱裡幾乎都要耗盡最後一滴燃油。

此次行動的總指揮按捺不住激動, 命令地面人員給所有的戰機加滿油, 重新起飛, 用傳統的降落方式再來一次著陸。 於是機群再次升空, 打開加力低空通場, 任務圓滿結束。

護航的f15戰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