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珍藏古董現原形 “價值不菲”的玉器竟然是玻璃做的

楊女士的兩對古董玉器最後被鑒定為是玻璃做的

工作人員正在對市民帶來的“寶貝”進行鑒定

高價買的“天然鑽石”卻不天然, “沒有加工”的綠松石原石被染了色, 珍藏多年的古董玉器竟是玻璃造……

3月10日, 重慶市質監局聯合重慶晨報開展民生品質實驗室“3·15”免費珠寶首飾鑒定活動, 在國家珠寶首飾品質監督檢驗中心, 為80名消費者免費鑒寶。

此次免費鑒定, 涉及貴金屬、鑽石、綠松石、翡翠、和田玉等多種珠寶首飾產品。

並使用了《合成鑽石鑒定技術規範》等一批最新的珠寶首飾產品地方標準, 鑒定更加精細、準確。

原石也有“冒牌貨”

石榴石冒充紅寶石 綠松石被染色

在此次免費鑒定活動中, 有不少市民還帶來了自己收藏的天然原石。 市民楊女士就帶著一顆鵪鶉蛋大小的天然原石來到鑒定現場。

“說是紅寶石, 在雲南很偏遠的一個農村挖出來的。 ”楊女士說, 這是丈夫的一位好朋友送的。 因為紅寶石的天然原石很珍貴, 所以楊女士一直把這顆天然原石珍藏在家裡, 沒有打磨加工過。

為了鑒定這顆天然原石, 楊女士特意打磨出了一個拋光面。 從拋光面的外觀來看, 這顆原石的確是晶瑩剔透, 紅得發亮。

然而, 這顆被珍藏多年的天然原石, 最後卻讓楊女士大失所望。 經過鑒定, 這的確是一顆天然原石, 但是卻不是紅寶石, 而是石榴石。 在珠寶市場上, 石榴石售價一般只有同大小的紅寶石售價的十分之一。

市民吳先生的綠松石原石也被鑒定出有“貓膩”。 吳先生說, 這顆原石雖然從外觀上來看, 算是綠松石中的上品, 但是買的時候售價並不貴, 所以他一直收藏著等待升值。

然而, 經過鑒定, 吳先生的這顆綠松石被染色處理過, 並不是純天然。

鑒定人員告訴記者, 翡翠、綠松石等珠寶經過染色處理後, 外觀會更好看, 容易誤導消費者。

高價鑽石非天然

上萬元的“天然鑽石”竟是合成的

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鑒定, 一直是珠寶鑒定中的“高難度”專案。

一些做工精細的合成鑽石冒充天然鑽石, 如果鑒定方法不夠細緻, 就可能蒙混過關。

為此, 此次免費鑒定, 我們使用了最新的鑽石鑒定地方標準。 和國家標準相比, 地方標準對合成鑽石的鑒定方法要求得更精細, 鑒定過程更複雜, 鑒定使用的儀器也更高端。

市民王女士的“天然鑽石”, 之前已經被鑒定為“天然鑽石”。 結果在精細的權威鑒定面前, 還是現了原形。

王女士說, 這枚鑽戒是她在一個珠寶展會的現場買的。 “打完折, 都花了一萬多元。 ”王女士說, 自己當時還把鑽戒拿到展會現場的一個珠寶鑒定機構進行免費鑒定。 鑒定的結果是鑽戒鑲嵌的是天然鑽石。

這次鑒定, 王女士的“天然鑽石”卻被鑒定為合成鑽石。

鑒定人員解釋說, 王女士之前的那次珠寶鑒定, 很可能沒有按照鑽石鑒定的標準方法進行。 簡單的鑒定方法, 一般很難區分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

珍藏古董現原形

兩對古董玉器全是玻璃做的

不少市民也把自己珍藏的古董珠寶拿到了鑒定現場。 市民楊女士帶來的兩對古董玉器, 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兩對古董玉器都是擺件, 一對是老虎, 一對是魚, 看上去做工都比較精美。 玉器縫隙裡的泥垢, 讓這兩對玉器更有了歷史和年代感。

“朋友送的, 珍藏了幾年了。 ”楊女士說, 自己的朋友愛好收藏, 聽朋友說, 這兩對古董玉器都很珍貴, 價值不菲。

然而, 經過鑒定, 楊女士的這兩對古董玉器不僅不是古董, 而且連玉器都不是。 鑒定結果顯示,這兩對古董玉器其實都是用玻璃做的。

“還說拿來當傳家寶,現在都不想帶回家了。”楊女士說,多虧了這次免費珠寶鑒定活動,讓她對珠寶產品有了更多的瞭解,以後在收藏珠寶前,也要先送來鑒定一下。

購買珠寶不能有“撿漏”心理

從這次免費珠寶鑒定的結果來看,被鑒定出問題的珠寶主要來源是古玩市場、小型珠寶賣場、展會、旅遊景區等地。

“購買珠寶不能有’撿漏’心理。”國家珠寶首飾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珠寶專家提醒說,購買珠寶首飾不能貪便宜。

專家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製作假冒珠寶的技術也是越來越好。因此,市民很難通過肉眼去分辨珠寶的真假。

“最好的鑒寶方法,就是看珠寶的鑒定證書。”專家建議市民在購買珠寶時,不要衝動消費,要貨比三家,同時,要保留好購買珠寶的發票和證書。

在購買價格偏高的珠寶時,如果沒有鑒定證書,最好是將珠寶送到權威機構進行鑒定後再購買。現在市場上熱捧的蜜蠟、綠松石等珠寶,從中心鑒定的結果來看,都有以假亂真的情況。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攝影 胡傑

鑒定結果顯示,這兩對古董玉器其實都是用玻璃做的。

“還說拿來當傳家寶,現在都不想帶回家了。”楊女士說,多虧了這次免費珠寶鑒定活動,讓她對珠寶產品有了更多的瞭解,以後在收藏珠寶前,也要先送來鑒定一下。

購買珠寶不能有“撿漏”心理

從這次免費珠寶鑒定的結果來看,被鑒定出問題的珠寶主要來源是古玩市場、小型珠寶賣場、展會、旅遊景區等地。

“購買珠寶不能有’撿漏’心理。”國家珠寶首飾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珠寶專家提醒說,購買珠寶首飾不能貪便宜。

專家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製作假冒珠寶的技術也是越來越好。因此,市民很難通過肉眼去分辨珠寶的真假。

“最好的鑒寶方法,就是看珠寶的鑒定證書。”專家建議市民在購買珠寶時,不要衝動消費,要貨比三家,同時,要保留好購買珠寶的發票和證書。

在購買價格偏高的珠寶時,如果沒有鑒定證書,最好是將珠寶送到權威機構進行鑒定後再購買。現在市場上熱捧的蜜蠟、綠松石等珠寶,從中心鑒定的結果來看,都有以假亂真的情況。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攝影 胡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