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家長注意:9月1日起全國中小學生統一換教材 怎麼學?如何考?

根據國家語文、歷史、德育三科教材統編統用、3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 2017年秋季學期, 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

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 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這是一項涉及義務教育階段1.4億在校學生的“大工程”。 新教材什麼樣?今後學生怎麼學?以後考試怎麼考?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一一解答。

增加革命傳統文化內容:

8年抗戰改為14年

統編三科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注重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革命傳統教育。 以最受關注的語文教育為例,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 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共選古詩文132篇, 占全部課文選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 初中古詩文選篇124篇, 占所有選篇的51.7%, 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 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 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 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均有收錄。 此外, 課本還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 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開國大典》等, 小學約40篇, 初中30多篇。

此前《建軍大業》上映時, 有年輕觀眾分不清葉挺、葉劍英, 不知道朱德有沒有犧牲在三河壩戰役, 顯示出對新中國歷史教育的缺失。 新版《歷史》教材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的14年史實, 並將“8年抗戰”明確改為“14年抗戰”。

“以前教材可能只羅列幾次大型戰役, 現在的教材中有正面戰場也有敵後戰場, 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也得到充分體現。 ”《歷史》教材執行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葉小兵介紹, 歷史教材有專門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

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史實, 涉及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

教材還注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國際理解教育, 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人類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與憂患意識。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特別否認了魯迅在中小學課文中“大撤退”的說法。 “魯迅先生還在, 小學我們選擇了2篇, 如《少年閏土》, 初中選擇了6篇,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

提高興趣和思辨能力:

先認漢字再學拼音

這次調整的教材, 按照通常理解屬於“文科”, 知識記憶型內容比較多。 但根據專家們介紹, 新教材在教學過程中, 會更注重學生的成長規律, 注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也就是說, 教材的立足點是讓學生怎麼學得好, 而不是老師怎麼方便教。

以語文為例。 過去都是一年級開學就學拼音, 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 新教材改為把拼音學習推後1個月, 先認一些漢字, 再學拼音, 邊學拼音邊認字。

“孩子對語文的第一印象是天、地、人、你、我、他, 而不是字母abc, 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 ”溫儒敏認為這個順序的改變別有意味, “要幫孩子找到對漢字的原初感覺, 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

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 不是目的”。

當然, 更現實的考慮是, 現在很多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英語了, 英語跟bo、po、mo、fo混在一起很難區分。 現在流行一個詞, 叫“綜合素質”, 在新教材裡, 大量的課外閱讀和思辨能力培養, 被認為是培養綜合素質的關鍵。 “部編本”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想了許多辦法。 比如, 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 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 引導讀書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 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 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 注重“一書一法”, 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方法。

激發興趣, 傳授方法, 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 如流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 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提示引導。

歷史教材同樣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一方面,從教材設置上,更強調探究活動和材料研讀,鍛煉學生從材料中提取知識,用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新教材將過去課後練習題中的填空題、名詞解釋等需要機械記憶的題型,改為活動分析的綜合思考題,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

另一項比較大的變化是德育課變成了“德”“法”課,意在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為了落實這一要求,新教材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編寫了小學教材共12冊,初中教材共6冊。

新編教材在小學和初中還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考試中考點變化不大:

死記硬背行不通

換教材,除了怎麼學,家長和學生更關心的是未來怎麼考。尤其是初中學生,3年後面臨中考,新內容、新題型,都需要根據新教材“琢磨”。

從目前情況看,未來的考試肯定會更“活”,把對知識點的記憶變成分析思考的素材。“歷史課裡都有《馬關條約》,主要知識點是割地賠款,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開工廠。”葉小兵舉例說,以前歷史教材課後題大都是名詞解釋,要求學生記憶條約簽訂的時間、地點、內容條款,但新教材給出的卻是一道思考題:“《馬關條約》裡提出的開放商埠、允許日本投資開工廠,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設立的特區、自貿區、允許外商投資有什麼不同?”

顯然,這道題需要學生有歷史的宏觀視野,還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對於初中生而言,算是不小的挑戰。不過,記者專門諮詢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田慧生。他表示,對初中學生無需太過緊張。“教材內容形式有調整,但考點變化不大。現在的教學注重分析思考,在今後的考試中也會延續這一思路。這是教育改革以來的目標,死記硬背肯定是行不通了。”

受新教材影響的不只是學生、家長和學校,因為教學內容的調整,吃培訓飯的教育培訓機構這幾天也開始忙起來。記者諮詢了以文科培訓見長的龍文教育。一位顧問表示,之前就連北京不同區之間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樣,教育培訓機構都是按照孩子使用的教材授課。“以語文為例,我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培訓主要是拼音,現在教材調整了,老師的授課內容也會相應調整。”他還表示,龍文的老師每週都要培訓一次,目前已經在調整教學內容了。

新教材已經投入使用。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改進。據教育部介紹,教材投入使用後,將專門開闢三科教材意見回饋管道,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跟蹤調研,瞭解一線使用情況。結合中小學教學週期,教育部還將組織專家定期全面修訂教材,週期內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也就是說,教材調整是常態,學習能力才是關鍵。

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提示引導。

歷史教材同樣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一方面,從教材設置上,更強調探究活動和材料研讀,鍛煉學生從材料中提取知識,用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新教材將過去課後練習題中的填空題、名詞解釋等需要機械記憶的題型,改為活動分析的綜合思考題,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

另一項比較大的變化是德育課變成了“德”“法”課,意在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為了落實這一要求,新教材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編寫了小學教材共12冊,初中教材共6冊。

新編教材在小學和初中還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考試中考點變化不大:

死記硬背行不通

換教材,除了怎麼學,家長和學生更關心的是未來怎麼考。尤其是初中學生,3年後面臨中考,新內容、新題型,都需要根據新教材“琢磨”。

從目前情況看,未來的考試肯定會更“活”,把對知識點的記憶變成分析思考的素材。“歷史課裡都有《馬關條約》,主要知識點是割地賠款,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開工廠。”葉小兵舉例說,以前歷史教材課後題大都是名詞解釋,要求學生記憶條約簽訂的時間、地點、內容條款,但新教材給出的卻是一道思考題:“《馬關條約》裡提出的開放商埠、允許日本投資開工廠,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設立的特區、自貿區、允許外商投資有什麼不同?”

顯然,這道題需要學生有歷史的宏觀視野,還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對於初中生而言,算是不小的挑戰。不過,記者專門諮詢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田慧生。他表示,對初中學生無需太過緊張。“教材內容形式有調整,但考點變化不大。現在的教學注重分析思考,在今後的考試中也會延續這一思路。這是教育改革以來的目標,死記硬背肯定是行不通了。”

受新教材影響的不只是學生、家長和學校,因為教學內容的調整,吃培訓飯的教育培訓機構這幾天也開始忙起來。記者諮詢了以文科培訓見長的龍文教育。一位顧問表示,之前就連北京不同區之間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樣,教育培訓機構都是按照孩子使用的教材授課。“以語文為例,我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培訓主要是拼音,現在教材調整了,老師的授課內容也會相應調整。”他還表示,龍文的老師每週都要培訓一次,目前已經在調整教學內容了。

新教材已經投入使用。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改進。據教育部介紹,教材投入使用後,將專門開闢三科教材意見回饋管道,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跟蹤調研,瞭解一線使用情況。結合中小學教學週期,教育部還將組織專家定期全面修訂教材,週期內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也就是說,教材調整是常態,學習能力才是關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