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PhD親述,讀博前需知的幾件事

作者:Maggie Kuo

編譯:子非魚

眼瞅著開學已過一周, 不少博士生在親身實踐完這一周的課程後, 均會感覺得博士與本碩經歷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即將到來的全日制科學研究、獨立的自我約束能力, 都需要博士新生對自身狀態做個重大調整。 為了幫大家快速實現這一轉變, 國外的PhD親述了他們在初進入博士生涯中, 最希望自己已經瞭解的幾件事情。

善於提出問題

——紐約奧爾巴尼醫學院四年級神經科學博士Alexandra Schober

當沒有任何神經科學背景的我參與了一個神經科學研究專案時, 我很擔心我會被課題組踢出來,

因而很怕被課題組看出來我對該研究專案其實一無所知, 所以我從來沒有向導師詢問過問題。

每每導師談論他的研究項目以及我在項目中承擔科學任務時, 如果我對某些事情感到困惑, 我會花幾個小時在網上尋找答案, 而不是僅僅詢問導師, 因為我不想讓導師認為我是愚蠢的。

但我的導師真的很執著, 他會不斷問我某些科學問題, 無論我是否知道該問題的答案, 他都會說:“詢問問題是OK的, 你需要大膽的將心中疑惑提出來”。 有一天, 我告訴他, 我很害怕提問, 他說:“哦, 天哪, 你根本就無需害怕。 科學的資訊這麼多, 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研究中的每一個細節。 所以對科研專案你可以不是很瞭解, 但一定要懂得問問題。

規劃是關鍵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一年級化學博士後研究員Julian West

我在科學上總是很容易就激動, 當靈感襲來時, 我總是會放下一切, 跑進實驗室, 來測試我的新想法。 在我博士的最初幾年, 我常興高采烈地在晚上8點進行一個歷經24小時的實驗, 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實驗的完成是需要幾個小時的提純和分析的。

我經常在深夜加班, 而我正常工作日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等待實驗完成和尋找可做的事情上。 意識到這一點, 我想如果我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才開始這些研究工作, 結果會如何。 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測試, 並愉快地發現, 讓我花費整個晚上的提純實驗完全可以在白天午餐之前這段漫長的時間裡進行操作。

為了充分利用白日裡等待的時間, 我常常會問自己以下這一系列問題, 包括:這個實驗需要多長時間?採取步驟後需等待多長時間?它們能等到第二天嗎?現在通過對實驗進行合理的規劃, 已經充分解放了我的晚上時間。 因而當我再次有一個新的想法時, 我仍然會有著同樣的興奮, 但我已經學會了合理地安排實驗進度, 而不會犧牲我在工作之外的時間。

好好照顧自己

——雅典喬治亞大學的四年級生態學博士Cecilia Sanchez

其實, 研究生的期望並不如本科生的那麼明確, 也沒有任何“正確”的答案。 你必須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 然後努力嘗試自己回答, 當然這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 你可能很容易感到沮喪,

而這種人格特質很可能會對你的研究進展造成阻礙。

儘管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 但是如果你和同齡人交談, 你會發現他們也會對其在科研實驗中掙扎的時間肆意吐槽。 我想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想過放棄, 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你所在領域中的知名教授。

另外, 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從事與研究工作無關的活動。 我玩滾球德比(Roller derby), 因為它完全可將我的注意力從即將到來的最後期限、令人沮喪的會議或其他任何困擾我的事情上分散開來。 而通過重新調整我的鍛煉效率, 重置我的精神耐力, 使我不會因為在電腦前呆了一整天而感到內疚。

不要把實驗失敗只當成自己的事

——美國FDA二年級化學博士後研究員Geoffrey Heinzl

每次實驗都失敗了, 我覺得這是我的錯:“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 我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和金錢。 ”直到我博士的第三年或第四年, 當我發表文章時, 回顧了曾經所做的研究工作發現, 儘管研究過程中遇到很多次失敗的實驗, 但最終我們制定了一個新的研究策略和方案, 在分析了該處理的變數後並得到我們預期中的結果。

我這才意識到, “哦, 並不是所有失敗都是我的錯。 不是我把科學搞砸了, 而是科學遠比我們預想的要複雜的多。 ”

此後, 我學會了不再盲目的重複失敗實驗。 在實驗失敗時, 我會和導師進行溝通。 不要害怕導師會說, “顯然你是個失敗的研究者, 你不該呆在這裡”, 這種情況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頻繁, 導師總歸是希望你能做的很好。 而你實驗失敗時,你應該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從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如此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了。

導師風格並不總是最適合你的

——紐約奧爾巴尼醫學院的四年級神經科學博士生Jessica Nuwer

導師的類型多種多樣,有些導師喜歡事必躬親,科研管理細緻入微;而有些導師則喜歡坐鎮後方,讓學生自由發揮等等。這些導師指導風格也許並不是最適合你的,但為了更好的完成學業,你還是得跟導師的指導風格相互磨合,才能達到雙方默契的程度。

我的導師非常支持我獨立承擔研究項目,我也很慶倖我們之間相處得很好,且我不覺得他會討厭我所做的一切。但有時導師的無動於衷也讓我感覺非常難過,我也期望能獲得導師多一些的指導和類似於“讓我們坐下來談談你的科研專案的細節”的對話。

剛接觸我的研究課題時,我只是死板的將導師作為一個傳話板,因而錯過了很多我本應該瞭解的知識。而且當時我也不具備從導師的言談之中提煉出好的科研Idea的能力,我只是覺得我需要導師啟動我的大腦,幫我尋找好的課題研究思路,但彼時導師已經開始希望我可以立即動手做實驗了。

然而在摸索研究方向的同時,我也正在快速成長。即使在提出研究課題時磕磕絆絆,我仍認為我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對實驗技術和protocol都有著深入的理解,並掌握了如何跟那些比我知曉更多的人進行交談。

而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導師則喜歡事無巨細的管理實驗室,且總是擔心她不夠獨立,不適合做博士後,而我卻不會有如此的擔心。其實,所有導師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因而瞭解導師指導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以合適的方式與導師的指導方式達成一致,對博士的學習生涯而言,也是有極大的益處的。

記住:在研究生院讀博的你,已經足夠優秀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四年級生理學博士生Alyssa Frederick

漫漫讀博路,一把辛酸淚。讀博的艱辛確實讓在學海裡掙扎的一眾學子們的心靈備受煎熬(《Science:1/3博士有心理問題,導師也有責任疏導》)。學生們除了要應對科學研究帶來的智力挑戰,還要承擔著額外教學壓力和申請資金的壓力。

此外,當他們身處一個陌生的環境或做著一份比兼職薪水還少的工作時,無疑會增加自身壓力,使人感到分外疲憊。諸如此類的事情總會動搖我們在科研學術上的自信心,時日長久後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狀態中。

這時我們就需要採取行動來克服這種欺騙綜合征(impostor syndrome)。而擁有一個強大的後援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自己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來提醒自己:你已經足夠優秀。如此方可化壓力為動力,才能更加的努力工作。

接受他人對你褒獎,因為這份評價確是真實的。同樣,要提醒自己,其實每個人在真的成功之前都是在假裝,有些人只是更擅長讓自己看起來知曉一切,但實際上層出不窮的學術研究論文也證明了人們所瞭解的遠遠只是客觀存在真理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What to know before starting your Ph.D. program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而你實驗失敗時,你應該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從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如此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了。

導師風格並不總是最適合你的

——紐約奧爾巴尼醫學院的四年級神經科學博士生Jessica Nuwer

導師的類型多種多樣,有些導師喜歡事必躬親,科研管理細緻入微;而有些導師則喜歡坐鎮後方,讓學生自由發揮等等。這些導師指導風格也許並不是最適合你的,但為了更好的完成學業,你還是得跟導師的指導風格相互磨合,才能達到雙方默契的程度。

我的導師非常支持我獨立承擔研究項目,我也很慶倖我們之間相處得很好,且我不覺得他會討厭我所做的一切。但有時導師的無動於衷也讓我感覺非常難過,我也期望能獲得導師多一些的指導和類似於“讓我們坐下來談談你的科研專案的細節”的對話。

剛接觸我的研究課題時,我只是死板的將導師作為一個傳話板,因而錯過了很多我本應該瞭解的知識。而且當時我也不具備從導師的言談之中提煉出好的科研Idea的能力,我只是覺得我需要導師啟動我的大腦,幫我尋找好的課題研究思路,但彼時導師已經開始希望我可以立即動手做實驗了。

然而在摸索研究方向的同時,我也正在快速成長。即使在提出研究課題時磕磕絆絆,我仍認為我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對實驗技術和protocol都有著深入的理解,並掌握了如何跟那些比我知曉更多的人進行交談。

而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導師則喜歡事無巨細的管理實驗室,且總是擔心她不夠獨立,不適合做博士後,而我卻不會有如此的擔心。其實,所有導師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因而瞭解導師指導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以合適的方式與導師的指導方式達成一致,對博士的學習生涯而言,也是有極大的益處的。

記住:在研究生院讀博的你,已經足夠優秀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四年級生理學博士生Alyssa Frederick

漫漫讀博路,一把辛酸淚。讀博的艱辛確實讓在學海裡掙扎的一眾學子們的心靈備受煎熬(《Science:1/3博士有心理問題,導師也有責任疏導》)。學生們除了要應對科學研究帶來的智力挑戰,還要承擔著額外教學壓力和申請資金的壓力。

此外,當他們身處一個陌生的環境或做著一份比兼職薪水還少的工作時,無疑會增加自身壓力,使人感到分外疲憊。諸如此類的事情總會動搖我們在科研學術上的自信心,時日長久後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狀態中。

這時我們就需要採取行動來克服這種欺騙綜合征(impostor syndrome)。而擁有一個強大的後援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自己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來提醒自己:你已經足夠優秀。如此方可化壓力為動力,才能更加的努力工作。

接受他人對你褒獎,因為這份評價確是真實的。同樣,要提醒自己,其實每個人在真的成功之前都是在假裝,有些人只是更擅長讓自己看起來知曉一切,但實際上層出不窮的學術研究論文也證明了人們所瞭解的遠遠只是客觀存在真理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What to know before starting your Ph.D. program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