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全運會跨省市組合需辯證看待

在全運會男子4×100米比賽中, 北京選手張培萌與國家隊隊友組成了京浙鄂粵隊。 圖/視覺中國

●論語

天津全運會屢出新政, 除了取消金牌榜,

運動員可跨省市配對是另一大改革, 波及游泳、田徑、羽毛球、乒乓球、賽艇等10個大項的49個小項。 新政效果如何, 開幕式後首金便給出了答案, 浙江、四川、山東選手組成的浙魯川隊輕鬆拿下女子羽量級四人雙槳冠軍。

體育總局出臺這個政策, 為的是從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長遠角度考慮, 讓現有國家隊組合盡可能有完整地配對時間。 從這一出發點來說, 新政值得肯定。

天津全運會雖取消了金牌榜, 但金牌還是在的。 按規則, 跨省組合奪冠, 組隊省市均各計一枚金牌。 新政出臺後, 各省紛紛響應。 由於國家隊組合整體實力多在各省市隊之上, 這讓很多省市從這方面打起主意, 多塊金牌總是好的嘛。

所以, 當乒乓球女雙4強均為跨省市組合也就不難理解了,

丁甯/劉詩雯、朱雨玲/陳夢等人原本就是國家隊主力組合。 羽毛球方面, 柴飆/洪煒、張楠/傅海峰、陳清晨/賈一凡也都是剛剛打完世錦賽回來的固定組合。 田徑賽場, 張培萌、蘇炳添、謝震業和吳志強更是以國家隊“接力天團”亮相, 4×100米接力中一騎絕塵。

但我們也不得不看到, 新政背後帶來的其他影響。 首先, 新政說是為東京奧運備戰, 但實際裡約週期剛完, 離東京還有3年, 跨省市組合配對方面存在相當大的不穩定因素, 很多運動員都在全運會後選擇了淡出或退役。 諸如廣東隊傅海峰, 在和北京隊張楠搭檔無緣銅牌後便選擇了退役。

此外, 跨省市組合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各參賽選手的實力差距。

全運會原本就是各省市間的運動會, 比拼的是各省市之間的體育綜合實力。 很多時候, 各省市隊要依靠國家隊回來的隊員, 通過全運會讓他們提攜年輕人儘快成長。 這種情況下, 各省市組合間的實力相差無幾, 競技水準或稍遜國家隊組合, 但比賽過程卻更具懸念和挑戰性。

更重要的是, 全運會素來以各省市為單位, 這麼多年雖有“交流選手”現象, 但各省市相對獨立。 如今突然冒出來諸如“京浙蘇隊”“蘇閩湘隊”等, 難免讓人琢磨上半天, 全運會概念的清晰度或是要打折了。

□新京報體育評論員 孫海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