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兵器專題營丨隱形飛機的“隱形”秘密是什麼?

(作者:苗若玖)

今年7月,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北京理工大學分營和西北工業大學分營聯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承辦了兵器專題科學營, 在兵器專題營, 同學們聆聽了軍事主題的科普講座, 參加了各種軍事主題體驗活動, 感受到了兵器魅力。

今天, 我們也來學習兵器相關知識, 一起聊聊, 飛機“隱形”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路

一戰後隱形飛機開始誕生

自從飛機被應用於軍事, 隱藏己方飛機的蹤跡, 便成為軍事強國追求的目標。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透明飛機”的嘗試, 到現代戰爭中“無視”敵國防空網的隱形飛機, 飛機設計師們為了讓空襲更具突然性而殫精竭慮。

1911~1912年間, 義大利與土耳其發生軍事衝突。 在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局部戰爭中, 義大利軍隊的飛機執行了偵察和轟炸任務, 成為飛機參戰的開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 各個參戰國都迅速裝備了大量的飛機,

空中戰鬥很快成為廝殺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從透明飛機到雷達隱形飛機

在那個雷達尚未發明的時代, 想要發現敵機通常只能依靠地面瞭望哨或者空中力量的目視偵察。 德國的飛機設計者認為, 如果讓飛機的大部分結構成為透明的,

就有可能迷惑敵人的眼睛, 於是, 他們改裝了幾架使用透明賽璐珞蒙皮的飛機, 以驗證這一設想。 不過, 這些飛機在實驗中的表現並不出色, 因為飛機在空戰中隨時可能進行複雜的機動, 機翼、機身與陽光的夾角也會隨之不斷發生變化。 在某些特定角度, 賽璐珞會強烈地反射陽光, 使透明飛機變得更為顯眼。

於是, 人們開始轉變思路, 運用色彩偽裝飛機, 根據戰場環境為飛機設計特殊的塗裝, 讓位於空中和地面的敵人都不易發現。 現代空軍廣泛使用的 “空優塗裝” , 其實也是這種思路的延伸。

20世紀30年代中期, 最早的雷達出現了。 由於當時歐洲已經在醞釀新的世界大戰, 因此雷達迅速被投入實戰部署,

以便及早發現敵軍的進攻。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雷達都是探測敵機的利器。 不過, 在戰爭末期, 德國人意外發現, 他們正在研發中的Ho-229(也被寫作Go-229)戰鬥轟炸機, 不易被雷達探測到。 Ho-229採用獨特的飛翼佈局, 而且因為當時德國瀕臨戰敗, 物資匱乏, 機身大部分以木材製成。 這兩項特點, 使它意外地獲得了一定的對雷達隱形性能。 不過, 這種飛機還沒有裝備部隊, 德國就已經戰敗;而且, 飛翼式飛機的飛行控制, 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航空技術可以解決的。

圖片來源網路

直到半個世紀之後, 以現代航空技術武裝的飛翼式隱形轟炸機B-2, 方才正式裝備美國軍隊。 B-2的雷達隱形性能 , 依靠的是飛翼佈局和噴塗在機體表面的特殊材料, 以及特殊設計的發動機和噴氣口。 這些措施可以讓B-2有效地吸收雷達波, 並隱藏自身的紅外線特徵, 使龐大的轟炸機足以和一隻普通的鷹混淆。

在B-2之前入役的F-117A隱形攻擊機, 則採用了另一種躲避雷達和紅外線探測的思路, 它利用由電腦設計出的多個小平面組成的機身, 令敵軍雷達接收到混亂的回波。而在F-117A入役大約10年之後, 捷克的 “維拉” 系列無源雷達系統, 就已經具有了探測它的能力。到2008年,美國退役了所有的F-117A。F-117A的接替者是同樣具有隱形能力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攻擊機。它們採取了不易反射雷達波的外形、吸收雷達波的塗料,以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實現了不被敵軍雷達探測。

看完隱形飛機的發展歷程和隱形技術,你有沒有被這些“深藏不露”的傢伙所折服呢?隨著材料技術和更新技術的出現,隱身飛機的隱身能力會越來越強,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哦。

本文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文章有刪減

令敵軍雷達接收到混亂的回波。而在F-117A入役大約10年之後, 捷克的 “維拉” 系列無源雷達系統, 就已經具有了探測它的能力。到2008年,美國退役了所有的F-117A。F-117A的接替者是同樣具有隱形能力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攻擊機。它們採取了不易反射雷達波的外形、吸收雷達波的塗料,以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實現了不被敵軍雷達探測。

看完隱形飛機的發展歷程和隱形技術,你有沒有被這些“深藏不露”的傢伙所折服呢?隨著材料技術和更新技術的出現,隱身飛機的隱身能力會越來越強,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哦。

本文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文章有刪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