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修路農田被徵收,農民伯伯別怕,補償標準已經出來了

記得2000年前後農村幾乎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 到處泥濘不堪, 農民的出行不但成問題, 種植的莊稼基本靠人力來挑到固定的場地。 於是本村的村民自發的組織人工進行修路, 這種路可是不是水泥路, 而是土路。 最簡單不過的土路, 只要趕上了任何一家村民的莊稼地都得毀掉。 那時候的農民樸實, 不存在吃虧佔便宜的, 加之都是兌人頭開路, 不存在任何的費用。 既然是自發組織, 更不可能存在補償的情況。

國家2004年在“十一五”規劃中首次提出村村通的概念, 讓農村沒有過不去的路, 沒有進不了的村子, 放眼現在真正實現了村連村的小水泥路, 天陰下雨都不怕。

並且增加了修路占地補償項目, 具體補償標準各省不一, 下放到手裡也自然不同。 修路占地符合土地徵收一項, 自然會得到相應的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 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 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一次性買斷!當然這是比較規範的法律說法, 具體執行的情況還是看地方。

另外村民自行修路會得到一定補償, 一般是修路總資金的50%進行補償。 現在很多有錢人回鄉給家鄉修路, 同樣也給補償的。 比如要做3.5米寬、20釐米厚的路基, 按每平方造價約為(20cm厚)的80-95元(C20砼, 含20cm碎石墊層、壓實和簡單的路基清理)請施工隊的話每平方約110-130元。 3.5米寬X1公里=3500平方, 大約造價在35W-45W間。 補償自然是造價的50%。 最後, 道路修好了, 才能讓農民富裕起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