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上海麗思卡爾頓,走進一個德國小鎮

中國女演員章子怡, 不久前和多位奧斯卡影后一起, 上了2017倍耐力年曆, 一張黑白人像照, 主題是“才華大於美貌”。 章子怡純素顏, 眼神溫柔中透著堅定。

其實早在幾年前, 還沒有做母親的章子怡就拍過這樣一張素顏、自然狀態下的膠片人像, 攝影師是逄小威。

逄小威曾是演員, 和葛優是發小, 少年時兩人都愛表演、愛攝影, 後來, 葛優成了影帝, 逄小威成為專業攝影師, 獲獎無數。

逄小威曾拍攝1000位中國電影人, 章子怡那張正是其中之一, 他還拍過186位元奧運冠軍系列, 其中有李寧。

膠片是逄小威的信仰。 他跟我們說, 有一位日本攝影師被人問, “世上膠片都停產了怎麼辦?”攝影師回答:“我自己動手做膠片”。

這大概也是逄小威的心情, 他同樣癡迷的還有“黑白”, 他極少拍彩色照片。

2015年, 逄小威來到德國薩克森州德雷斯頓, 他發現這個城市的色調就是黑、白、灰, 他就像走進了自己的作品裡。

這次拍攝是德國高級製錶品牌朗格發起的, 逄小威團隊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走過了位於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州的許多個城市和小鎮, 足跡遍佈德雷斯頓、萊比錫、開姆尼茨和格拉蘇蒂。

朗格誕生和成長在這個地方, 這裡的自然、人文和歷史,

這裡的人與他們的情感, 經過在漫長的歲月, 凝聚在腕表作品裡。

因為朗格, 有人曾經問這樣一個問題, 都說瑞士是高級腕表的國度, 為什麼德國會誕生一個頂級品牌?這個問題你也許會在逄小威的照片中找到一些答案。

薩克森有豐富的手工藝文化, 各行各業都有至今堅持傳統的匠人。 逄小威拍攝了樂器工匠、花卉畫家、工作室裡的藝術家, 當然也有朗格的製錶師。

在薩克森州戈爾茨河谷, 逄小威跑到穀底, 由下而上拍攝一座有年頭的磚橋。 這座橋設計精密, 線條優美, 像薩克森人一樣安靜, 你能看出這座橋的每一個細節都有人動過腦, 用過心。

看到這些, 也許你對薩克森人的性格有了些瞭解, 再看朗格的腕表, 或許會心一笑。

1994年, 現代朗格一次發佈了四款腕表, SAXONIA是其中之一, 這個單詞正是來源於德國薩克森州的名字。

SAXONIA是今天朗格腕表五大系列之一, 體現了薩克森人對精緻工藝的崇尚, 設計簡潔, 沒有多餘的裝飾。

在第一次發佈之後的數十年歲月裡,

SAXONIA不斷研發推出新的機芯, 融入其他複雜的功能。

怎樣實現高超的技術突破, 又能表現薩克森風格, 不落俗套的美感?逄小威的鏡頭記錄了朗格製表工匠在小小錶盤上的雕刻、打磨、鑽研。

逄小威拍攝的上千張照片中, 有山谷、森林和砂岩, 薩克森獨特的風景和地貌。

有一天,車上的逄小威偶然瞥見路邊一棵雄偉的大樹,他莫名感動,跳下車就開始拍……一個多月裡,為節省時間拍攝,整個團隊幾乎沒吃過午飯。

這些風貌景致,兩個世紀以前卻只能用“貧瘠”來形容。

1815年,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出生,他少年時拜德雷斯頓宮廷古特凱斯為師,後來又遊學法國、英國和瑞士。

在他的年代,薩克森州的厄爾士山脈地區貧困疲弱,政府也無能為力。阿道夫·朗格決心用自己畢生所學,幫助故鄉的人民。終於在1845年,他在薩克森的格拉蘇蒂鎮建立起了製錶廠。

正是為了紀念阿道夫·朗格的創業精神,朗格有了以他出生年份命名的1815系列。

你能看到朗格歷史懷錶的影子,例如藍鋼指標、阿拉伯數字、火車軌分鐘刻度以及阿道夫·朗格設計的3/4夾板。

在逄小威的攝影作品中,你能看到德雷斯頓的砂岩奇景,歷經戰火的標誌性建築聖母大教堂,德雷斯頓火車站,朗格腕表就是這樣從貧瘠中誕生,經歷戰火與分裂,仍然保持著對設計、工藝的執著。

在這個攝影系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森帕歌劇院。

1838年,朗格創始人阿道夫·朗格還是宮廷鐘錶匠古特凱斯的學徒,師徒兩人接到薩克森國王的任務,要在著名的森帕歌劇院設置一個時鐘。

要求可以讓全場觀眾看時間,但又不能像當時的懷錶那樣,非常不雅地在看戲過程中掏出來,更不能發出報時的聲響。

師徒兩人苦心鑽研,設計打造出一個顯示數位的機械鐘。它擁有兩個視窗,左邊的視窗以羅馬數字顯示小時,右邊的視窗以阿拉伯數字顯示每五分鐘。

森帕歌劇院在歷史上曾兩度遭受焚毀和翻新重建,但五分鐘數字鐘至今依然屹立為觀眾報時,更在日後成為朗格標誌性大日曆顯示的靈感源泉,在1994年首次搭載於LANGE 1腕表上。

逄小威還特別喜歡拍人物,他在薩克森拍了很多普通人,玩耍的孩子,歌劇女演員,騎三輪車的小夥子,他還拍攝了一位特別的人物——阿道夫·朗格的曾孫瓦爾特·朗格。

瓦爾特·朗格的人生飽經戰亂,在德國分裂的歲月裡,他仍然沒有改變復興朗格的決心。柏林牆倒閉後,他歷經千難萬險,回到格拉蘇蒂,重新註冊了現代朗格品牌。

逄小威為當時91歲的瓦爾特·朗格拍攝了多幅人像照片,他的眼神充滿慈愛,又閃著孩子般的喜悅。瓦爾特·朗格於2017年初去世,逄小威為他留下了生前最後的影像。

“永不停步”是朗格的格言,今天的朗格已經從首四款腕表逐漸發展為完整的五大系列腕表家族——SAXONIA、1815、LANGE 1、ZEITWERK以及RICHARD LANGE。

2017年4月1日,《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製錶展》將於在上海開幕。展覽由朗格主辦,精選逄小威80餘幅薩克森主題攝影作品與朗格的40餘枚腕表作品。

順著展覽帶線索,你將感受到薩克森文明與朗格品牌的關係,多款在國內很少甚至從未露面的朗格作品將同時展出。

逄小威說,薩克森是一個安靜、乾淨和精緻的地方,在小鎮上,小到一個門把手,都能讓人感受到精益求精的精神。即將揭幕的這場上海展上,你走進的是一種叫作薩克森的氛圍。

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製錶展》

日期:2017年4月1日至4月9日

地點: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3樓

地址:上海市陸家嘴世紀大道8號上海國金中心

開放時間:11:00-21:00

有一天,車上的逄小威偶然瞥見路邊一棵雄偉的大樹,他莫名感動,跳下車就開始拍……一個多月裡,為節省時間拍攝,整個團隊幾乎沒吃過午飯。

這些風貌景致,兩個世紀以前卻只能用“貧瘠”來形容。

1815年,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出生,他少年時拜德雷斯頓宮廷古特凱斯為師,後來又遊學法國、英國和瑞士。

在他的年代,薩克森州的厄爾士山脈地區貧困疲弱,政府也無能為力。阿道夫·朗格決心用自己畢生所學,幫助故鄉的人民。終於在1845年,他在薩克森的格拉蘇蒂鎮建立起了製錶廠。

正是為了紀念阿道夫·朗格的創業精神,朗格有了以他出生年份命名的1815系列。

你能看到朗格歷史懷錶的影子,例如藍鋼指標、阿拉伯數字、火車軌分鐘刻度以及阿道夫·朗格設計的3/4夾板。

在逄小威的攝影作品中,你能看到德雷斯頓的砂岩奇景,歷經戰火的標誌性建築聖母大教堂,德雷斯頓火車站,朗格腕表就是這樣從貧瘠中誕生,經歷戰火與分裂,仍然保持著對設計、工藝的執著。

在這個攝影系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森帕歌劇院。

1838年,朗格創始人阿道夫·朗格還是宮廷鐘錶匠古特凱斯的學徒,師徒兩人接到薩克森國王的任務,要在著名的森帕歌劇院設置一個時鐘。

要求可以讓全場觀眾看時間,但又不能像當時的懷錶那樣,非常不雅地在看戲過程中掏出來,更不能發出報時的聲響。

師徒兩人苦心鑽研,設計打造出一個顯示數位的機械鐘。它擁有兩個視窗,左邊的視窗以羅馬數字顯示小時,右邊的視窗以阿拉伯數字顯示每五分鐘。

森帕歌劇院在歷史上曾兩度遭受焚毀和翻新重建,但五分鐘數字鐘至今依然屹立為觀眾報時,更在日後成為朗格標誌性大日曆顯示的靈感源泉,在1994年首次搭載於LANGE 1腕表上。

逄小威還特別喜歡拍人物,他在薩克森拍了很多普通人,玩耍的孩子,歌劇女演員,騎三輪車的小夥子,他還拍攝了一位特別的人物——阿道夫·朗格的曾孫瓦爾特·朗格。

瓦爾特·朗格的人生飽經戰亂,在德國分裂的歲月裡,他仍然沒有改變復興朗格的決心。柏林牆倒閉後,他歷經千難萬險,回到格拉蘇蒂,重新註冊了現代朗格品牌。

逄小威為當時91歲的瓦爾特·朗格拍攝了多幅人像照片,他的眼神充滿慈愛,又閃著孩子般的喜悅。瓦爾特·朗格於2017年初去世,逄小威為他留下了生前最後的影像。

“永不停步”是朗格的格言,今天的朗格已經從首四款腕表逐漸發展為完整的五大系列腕表家族——SAXONIA、1815、LANGE 1、ZEITWERK以及RICHARD LANGE。

2017年4月1日,《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製錶展》將於在上海開幕。展覽由朗格主辦,精選逄小威80餘幅薩克森主題攝影作品與朗格的40餘枚腕表作品。

順著展覽帶線索,你將感受到薩克森文明與朗格品牌的關係,多款在國內很少甚至從未露面的朗格作品將同時展出。

逄小威說,薩克森是一個安靜、乾淨和精緻的地方,在小鎮上,小到一個門把手,都能讓人感受到精益求精的精神。即將揭幕的這場上海展上,你走進的是一種叫作薩克森的氛圍。

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製錶展》

日期:2017年4月1日至4月9日

地點: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3樓

地址:上海市陸家嘴世紀大道8號上海國金中心

開放時間:11:00-21:0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