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吳興“尷尬潭”變成景觀園 還取了個很洋氣的名字

在吳興區環渚街道瑤台村有這樣一處地方, 它原是村民們避之不及、談之色變的“尷尬潭”, 現如今卻成了鄰里閒話家常的好去處。

在瑤台村村口不遠處, 有一汪清澈的潭水, 潭面立著一小型噴泉, 還有幾片景觀植物, 讓平靜的水面顯得生機勃勃。 每當傍晚時分, 不少村民便會搬著小板凳或是躺椅在潭邊納涼、聊天。 “現在村裡人都喜歡在這邊坐坐, 風景好又涼快。 ”村民張阿培說, 這是全村最受歡迎的地兒。

可是誰又能想到, 如今受村民熱捧的水潭, 在幾個月前卻是村民避之不及的“尷尬潭”呢。 “這裡原先是個污水池, 蒼蠅蚊蟲滋生肆虐, 岸邊枯木雜草成堆, 周邊環境髒亂差。 ”瑤台村婦女主任史忠美介紹, “尷尬潭”讓村民的生活尷尬, 心情更是尷尬, 村民路過潭邊都不禁頻頻搖頭。

“今年全省打響了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 我們也乘著剿劣的東風, 下定決心把‘尷尬潭’整治乾淨。 ”史忠美說, 為此街道組織力量對“尷尬潭”進行了清淤, 同時提高了潭水水位。

由於“尷尬潭”積淤嚴重, 村裡組織志願者隊伍集中進行清理。 “我們村有兩支突擊隊, 共計30餘人, 他們在‘尷尬潭’整治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史忠美說, 突擊隊志願者中有黨員、生產隊長,

這些人花了三四天時間才把潭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為了讓“尷尬潭”不再尷尬, 瑤台村在潭中裝上了景觀專用噴泉, 還種上了水生植物, 增添了水潭的生氣。 “現在潭水清了, 環境好了, 我們都愛在這附近散步納涼。 ”村民張阿培說, “尷尬潭”整治完成後, 村裡便給這個潭取了好聽的名字——史家灣蕩。

建立長效機制, 保持水面長清, 瑤台村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建立巡河機制, 對包括史家灣蕩在內的6處小微水體進行巡查。 “每天上班前, 我都要去南面的幾處小微水體看看, 一旦發現有反彈就及時通知村裡的清潔隊進行清理。 ”史忠美說, 村裡的每位幹部都養成了日常巡河的習慣, 不僅如此, 村裡的黨員志願者也分組開展巡查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