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中國孩子數學成績更優秀?美華裔記者找到了原因……

根源在於一種思維。

中國孩子為何數學表現更優秀?這個問題近些年來在西方國家已成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英國甚至還曾專門派人到中國來學習怎麼教數學。 對此, 美國國內現在又出現一個新研究, 該研究認為, 中國孩子數學表現突出要歸因於中國教育文化中潛在的一種思維模式, 而這種思維模式在美國學校中很少見, 美國人只在體育比賽中才會運用它。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9月8日報導說, 大多數情況下, 美國兒童並不擅長數學, 但中國兒童往往表現優秀。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是衡量全球教育品質最普遍的標準之一。

全球範圍內50萬名學生接受該項測試。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截圖

結果顯示, 在學術方面, 中國學生總是處於領先位置, 而美國學生則更接近倒數位置。 一些專家爭辯這是因為國際學生評估專案像所有標準化考試一樣,

主要衡量學生的應試能力, 而不是他們的知識。 但幾乎無人質疑的是, 在數學方面美國需要再努力一把。

在萊諾拉•朱(Lenora Chu)的新書《小戰士:一個美國男孩, 一所中國學校和一場全球競賽》中, 她嘗試去挖掘造成這種差距的文化差異, 而不僅僅是學校系統。 萊諾拉•朱是一名華裔美國記者。 她在德克薩斯州長大, 父母是中國移民。 2009年, 她與美國丈夫、蹣跚學步的兒子一起搬到中國上海。 為了讓兒子完全浸入中國文化中, 她和丈夫決定讓他從學前班開始讀中國公立學校。

她注意到, 上幼稚園之後, 她孩子的注意力和紀律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同時, 她也注意到一種可以影響到中國學校運行的中美文化差異, 以及中國學生測試成績優秀的原因。

除了訓練有素的教師和在理解之前強調死記硬背等等因素之外, 中國學生比賽中勝出還源于一種信念:成功是是因為辛勤, 而不是天賦異稟所致。 她認為, 這種信念現在在美國只是開始逐漸被接受, 影響力尚不突出。

朱解釋說, 中國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只要努力工作、吃苦, 所有事情都能成功。 中國人認為, 如果有一個值得完成的目標, 那麼在完成它之前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是愉悅的。 她稱, 在中國, 父母和老師向學生一遍遍強調這個信念。 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老師們往往認為其原因是不夠努力, 而非不夠聰明。 “在上海一所高中教語文的毛老師告訴我:‘我的學生智商都差不多, 努力程度是成績區別的主要因素’。

”她說。

朱引用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研究成果。 該學者提出“思維模式”這一概念, 定義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等術語。 朱認為, 中國學生往往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如果他們沒有做好, 那麼他們會更加努力, 然後取得成功。 而在學術方面, 美國學生偏向于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 如果他們成績不好, 那是因為他們不具有天賦。

朱寫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斯蒂格勒認為, 美國的做法是有問題的。 “斯蒂格勒認為, 在美國, 我們嘗試傳播這樣的想法:學習是有趣的,簡單的, 但真正的學習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學習中充滿痛苦和焦慮,

如果你不願意忍受這些情緒, 你就不會深入學習。 這些學生經常在事情變得困難或者不再有趣的時候選擇放棄。 ”斯蒂格勒告訴朱, 因為中國兒童已經認同學會忍受痛苦和不快以及所有對學習而言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老師向學生提出難題, 他們就會努力解決它。

不過, 斯蒂格勒認為, 美國人在運動上其實表現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心態。 “只想著越來越好, 越來越好, 以及更加努力。 在運動中, 競爭和努力對我們而言是可以的。 ”

比如,美國人接受在足球方面的排名。斯蒂格勒說,美國人不會因為參加競技比賽得第九名而覺得丟臉,相反,他們會認為這只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加努力,需要嘗試不同的訓練。“但在學術界,你不會想要排一個前三十來讓一些人尷尬,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錯。在美國,你要麼有學習天賦,要麼就沒有。” 斯蒂格勒說

“因此,成長型思維模式對美國兒童來說並不陌生,它只是沒有被應用於學習而已。”文章說。

本期精彩回顧

ID:huanqiu-com長按二維碼,關注環環

比如,美國人接受在足球方面的排名。斯蒂格勒說,美國人不會因為參加競技比賽得第九名而覺得丟臉,相反,他們會認為這只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加努力,需要嘗試不同的訓練。“但在學術界,你不會想要排一個前三十來讓一些人尷尬,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錯。在美國,你要麼有學習天賦,要麼就沒有。” 斯蒂格勒說

“因此,成長型思維模式對美國兒童來說並不陌生,它只是沒有被應用於學習而已。”文章說。

本期精彩回顧

ID:huanqiu-com長按二維碼,關注環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