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曲呂家也村第一書記:苗建華真心換真情 小事換民心

河曲視窗網訊:“縣編辦派苗建華同志到呂家也村任第一書記, 她是大學生村官出身, 又在鄉鎮工作了四年, 這是發揮她的強項!”——縣編辦趙建良主任如是說。

“你在哪個村?呂家也?哎呀, 娃娃, 那可得戴上頭盔了!”——鎮幹部對這個年輕的姑娘笑道。

“一個女娃娃, 能解決甚問題, 捱上二年就走了!”——剛開始, 村民對她不屑一顧。

“苗書記, 你咋又偷偷的跑了?說了給你拿西瓜麼, 家裡也沒甚稀罕的!你要再不拿, 我給你送到家去呀!”——貧困戶感激地說。

“苗書記, 我那土地確權缺下的土地給我標上了!太感謝你啦!”村民說。

“苗書記, 來我家吃餃子哇, 你要不來, 我可給你送去呀!必須來哈!”——村民一再囑託她。

……

這些話語見證了河曲縣呂家也村第一書記苗建華一年多來的成長, 更體現了呂家也村村民對她的認可。

呂家也村自古以來就土地貧瘠, 靠天吃飯, 農業生產條件差, 無礦產資源和集體企業,

8公里的路開車也的走半小時, 遇雨雪天氣, 外面的人進不來, 裡面的人出不去, 而在村居住的均是老弱病殘, 這些失去勞動能力的人, 看病吃藥花去大量現金, 又無固定收入, 有的僅靠養老金和低保金維持生活, 還有的靠政府救濟生活, 面對這樣的村情村民, 她看到了呂家也村扶貧任務之艱, 脫貧工作之難!組織交代的任務, 她該如何完成?

家有三件事, 先從緊處來!

首先, 為了方便村民聯繫自己, 為民辦事, 她印製了100張民情聯繫卡, 入戶時每戶分發3-5張, 一年多來, 一來一回的交電費、捎鹽、買醋、帶藥、替村裡和村民跑部門辦事, 慢慢的, 村民與她的距離拉近了, 有什麼事情也願意跟她反映, 和她交心了!

一直以來,

呂家也村都處在派系鬥爭中, 內訌嚴重, 沒有一支團結幹事的班子, 缺乏一個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曾幾何時, 她也很茫然, 不知從何處下手, “火車跑得快, 全憑車頭帶”, 這句話一下點醒了她, 她頓悟, 要想富, 就得先抓“兩委”班子這個火車頭!2016年1月, 她向單位領導打了報告, 編辦領導通過與縣教育局聯繫, 與巡鎮聯校協商, 向其借用了20套已更換下來的舊桌椅, 為呂家也村委會提供了基本的辦公設施, 她又逐步落實了村黨組織“三會一課”, 慢慢的, 基層組織有了凝聚力, 每次開會, 黨員的意見和看法多了起來, 為村裡發展出謀劃策也多了起來, 會場不再死氣沉沉!今年, 她又向編辦領導申請為村裡配了一台價值1800元的印表機, 方便了村民日常打複印。
村代理主任是一個“上任新官”, 一年前, 他還是個村務“門外漢”, 經過她一年多的協助和協調, 期間, 雖然有過爭執, 但慢慢的, 他看到了她是真心為村裡辦事, 這個新官慢慢的學會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工作, 多了些從大局考慮問題, 少了些“家長制”處理事情!

“要致富, 先修路”, 這條讀了二十多年的標語, 她此時才有了真切的感覺!緊挨著呂家也村的桃山村, 土豆賣7毛, 呂家也村卻最多賣六毛半, 有時僅僅五毛, 呂家也的旱地西瓜沒有經過水地澆灌, 含糖量高, 分外的甜, 可是卻一車一車倒在了溝裡, 村裡祖輩種下的紅棗年年結, 年年落, 沒有村民會撿拾, 起初她問村民為什麼不收棗, 不賣瓜, 村民說都是笨棗,

賣不了好價錢, 她說可以嫁接改良啊!村民無奈的說因為路面破損厲害, 沒有車願意來收購, 來了的車也是拼命的壓價, 地裡產的東西沒車來收, 都靠驢車騾車拉, 能拉多少?誰白下那力氣嫁接改良?這些話深深的刺痛了她的心, 她當即決定與編辦、鎮裡協商, 向交通局打了修路報告, 經交通局領導批示, 2017年春季, 呂家也村路段工程開工!聽到這個消息, 她高興極了!因為路修好了, 父母見兒就多了, 老人也就不再孤獨了!村裡的時令貨就能賣個好價錢了!

2015年經過入戶調查走訪和村民會議選出來的7戶11人貧困戶, 其中有4戶5人是75歲以上老人;1戶1人是二級智障人;1戶3人夫妻兩人一位雙腿殘病、一位二級智障, 兒子當徒工學修車也無收入;1戶2人丈夫因喉癌手術常年吸氧, 喪失勞力,身邊不能離人,妻子因照顧丈夫,常年積勞成疾,不能勞動。針對這些無法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的貧困戶,精准扶貧,如何因戶施策?她犯了難,難道真的全都靠社會保障兜底,為國家增加負擔?她心裡告訴自己——不行!如果都靠社會保障,黨派她來幹什麼?經過與鎮領導多次協商,數次召開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大會認真討論,再多次入戶與貧困戶交談,她決定充分利用國家的扶貧資金為貧困戶增加收入!無數次村裡、鎮裡、城裡來回奔波,實施方案修了又修,改了又改,資金終於能落實了!第一批資金為兩戶配了玉米脫粒機,一戶配了磨粉機,經過與多家企業接頭,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隩州黃酒廠為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了入股分紅;在實施第二批資金時,貧困戶和村民們反映村裡沒有加工坊,平常加工非得到巡鎮,有時趕著騾車去了,加工房不開門,白跑一趟,大家一致要求配置碾米機和粉碎機,經過幾天的貨比三家,碾米機和粉碎機運進了村裡。

“我要用腳步丈量民意、用心傾聽民聲、用汗水拉近民心,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繪就一幅‘幹群連心·同步小康’的美麗畫卷!”這是她民情日記裡的一句話,我們相信,她能做到!

苗建華與縣編辦領導看望貧困戶

喪失勞力,身邊不能離人,妻子因照顧丈夫,常年積勞成疾,不能勞動。針對這些無法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的貧困戶,精准扶貧,如何因戶施策?她犯了難,難道真的全都靠社會保障兜底,為國家增加負擔?她心裡告訴自己——不行!如果都靠社會保障,黨派她來幹什麼?經過與鎮領導多次協商,數次召開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大會認真討論,再多次入戶與貧困戶交談,她決定充分利用國家的扶貧資金為貧困戶增加收入!無數次村裡、鎮裡、城裡來回奔波,實施方案修了又修,改了又改,資金終於能落實了!第一批資金為兩戶配了玉米脫粒機,一戶配了磨粉機,經過與多家企業接頭,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隩州黃酒廠為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了入股分紅;在實施第二批資金時,貧困戶和村民們反映村裡沒有加工坊,平常加工非得到巡鎮,有時趕著騾車去了,加工房不開門,白跑一趟,大家一致要求配置碾米機和粉碎機,經過幾天的貨比三家,碾米機和粉碎機運進了村裡。

“我要用腳步丈量民意、用心傾聽民聲、用汗水拉近民心,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繪就一幅‘幹群連心·同步小康’的美麗畫卷!”這是她民情日記裡的一句話,我們相信,她能做到!

苗建華與縣編辦領導看望貧困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