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外語 敢於試錯勝過完美開口

記得剛接觸心理學時參加過一個團體遊戲, 問:如果你重回十幾歲, 最想做好的事是什麼?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 但有一項高度一致:學好外語。 其實在座的人外語水準不一定有多差, 但提到外語學習, 卻仿佛是很多人的痛點。

如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留學、移民定居海外, 在異鄉學習、適應環境不僅是語言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也涉及個人的心理成長。

在法國南部旅行, 我遇上在此定居6年的英國人格拉姆。 他大約70歲, 同為外國人, 我們聊起法語學習的經驗。 他是6年前移居法國後才正式開始學法語的,

作為學習法語不到兩年的我, 想要向他取經。 他告訴我他學習法語的重要經驗是——突破心理障礙, 允許自己犯錯誤。

身為軟體工程師的他曾經在蘇格蘭的一個成長中心生活過6年, 在那裡擔任廚師, 每天為七八十個人做晚餐。 因為要做的工作太多, 所以沒法讓每個人都滿意。 “我從那時起, 開始放下對自己的完美期待”。

他把這個啟示移植到了法語學習上, 不再試圖取悅於每個人, 允許並接受自己犯錯誤。 “與法國人對話時, 對方知道你是外國人, 對你的法語水準並沒有高期待, 重要的是你要放下對自己的苛求, 允許自己發聲。 ”這個允許使他有更多機會練習法語, 所以在他70歲時, 能夠用比較流利的法語交流, 更好地融入了當地生活。

所以, 表面看起來似乎是語言學習能力的強弱, 背後卻是個人心理成長水準的高低——你是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用一種新的語言表達自己時, 可能出現不連貫、詞不達意甚至結結巴巴的現象。

籃球巨星姚明在2016年入選名人堂後作了一場精彩的英文演講, 演講過程中掌聲陣陣。 雖然在末了, 因為卡殼說了句“對不起, 瞧我這英語”, 但全場還是報以熱烈掌聲, 因為不論是籃球還是英語, 他都足夠優秀。 有人說從姚明這篇演講中看出了他的高情商, 的確, 他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裡一人不落地感謝了生命中所有的重要他人, 感恩與尊重滿溢其中, 而且不乏幽默。

實際上, 姚明剛進NBA時幾乎不會說英語, 教練講解戰術都要靠翻譯人員傳達,

但剛過一個賽季, 他已能和媒體用英語交流。 姚明是這樣回應人們的疑問與好奇的:“開始學習一門新語言, 不要試圖力求完美。 這會讓你不敢說話, 你要放下這個念頭。 ”

網球巨星李娜同樣有過類似的表達:“英語學習, 我覺得就是要臉皮厚, 不管對不對, 直接跟老外說。 慢慢老外也能聽懂, 有時候還能教教你。 ”

這兩位贏得良好國際聲譽的中國健將, 不僅是因為在各自專業領域表現突出, 同時他們良好的英語水準及人格魅力也是重要因素。 他們學習英語的重要經驗就是破除心理障礙, 在外語環境、公開場合敢於去說。

我的先生是個比利時人, 他發現在中國和中國人說中文時, 對方往往首先回應:對不起,

我不懂英文……這也許說明, 我們一些中國人在面對外國人時, 心理的本能反應首先可能是“我英語不好”, 至於對方是在說中文還是英文, 已經無暇顧及了, 因為心理能量都放在應對自身的緊張上了, 總在關注“我不懂”“我英語不夠好”“我無法勝任這個對話”……

在異鄉生活, 語言本身就是一道巨大的屏障, 比語言這道屏障更厲害的其實是心理屏障。 比如格拉姆, 他看到自己的變化和成長, 能夠更好地接納自己, 他和自己、和外界的關係更加友好和諧, 所以作為聯結關係、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 也就相應變得容易掌握。

母語給我們一種確定感和安全感, 面對新的語言或文化, 則需要我們放下原有的語言及文化圈裡的固有的自我形象,

突破心理舒適區, 進入一種尚未完全掌握的新的語言文化, 這時候, 積極開放的心態直接決定了你的學習及融入進程。

在北京生活了15年的法國朋友紅在見到我時說:“你看我在中國生活了這麼長時間, 我很喜歡中國, 但我的中文並沒有進步, 所以不是生活的時間越長, 語言就一定越好。 所以去法國, 你要抓緊這開始的幾年。 ”

這是另一個提醒, 對異邦文化心懷開放, 突破心理屏障後, 還要抓住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如同孩子生命早期的語言敏感期一樣。 所以, 你同時還要擁有清晰明確的意願以及實際的行動, 透過新的語言及文化與當地生活深入互動融入。

所以, 我的目標是什麼, 你一定已經看出來了, 作為一個學了十幾年英語的中國人, 我至少不能比格拉姆落後,畢竟我比他年輕那麼多。

責編:賈志強

我至少不能比格拉姆落後,畢竟我比他年輕那麼多。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