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為何在晚年推翻自己,離家出走死於車站?

#沐心堂*談古論星# 1828.9.9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出生。

日月水合于處女、海王三合日水、海王四分南北交、火海合、日火三合、火冥四分、金土合、冥王三合金土、天王對分金土、木星六合火星

托爾斯泰出身貴族, 1歲半喪母, 10歲喪父, 他由家裡的親戚撫養成人。 年輕時不專心學業, 癡戀社交生活, 同時卻對哲學, 尤其是對道德哲學發生濃厚的興趣, 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 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 23歲當兵, 作戰勇敢、開始發表小說。 25歲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非常欽佩。 27歲回到聖彼德堡, 重新投入娛樂圈, 酗酒好賭。 偏激的個性導致他與屠格涅夫長達17年的決裂。 28歲以中尉銜退役, 起草方案, 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 並在自己莊園試行。

32歲因長兄尼古拉逝世, 加深了悲觀情緒。 四年間幾乎中輟創作, 先後在家鄉附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 並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

34歲與17歲的索菲婭結婚, 前後育有13個孩子。 新婚之後, 革命形勢逐漸轉入低潮, 他也逐漸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機。 他脫離社交, 安居莊園, 購置產業, 過著儉樸、寧靜、和睦而幸福的生活。 從1863年起他以6年時間寫成巨著《戰爭與和平》。 1866年他出席軍事法庭為士兵希布甯辯護。 希布甯因不堪軍官的虐待打了軍官的耳光, 雖經托爾斯泰為之奔走, 希布寧卻終被槍決。 這一事件使他開始形成反對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1869年9月因事途經阿爾紮馬斯, 深夜在旅館中突然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憂愁和恐怖。 這就是所謂“阿爾紮馬斯的恐怖”。 之後開始新的思想危機和新的探索。 他訪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隱修士, 研讀各種哲學和宗教書籍, 不能找到答案。 這些思想情緒在當時創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鮮明的反映。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勢和全國性大饑荒的強烈影響下, 托爾斯泰棄絕了本階級, 完成60年代開始醞釀的世界觀的轉變, 轉到了宗法制農民的立場上。 在《懺悔錄》 等論文裡, 他廣泛闡述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 然而, 他也反對暴力革命, 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 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從此他厭棄自己及周圍的貴族生活,不時從事體力勞動,自己耕地、縫鞋,為農民蓋房子,摒絕奢侈,持齋吃素。也改變了文藝觀,指斥自己過去的藝術作品包括《戰爭與和平》等巨著為“老爺式的遊戲”,並把創作重點轉移到論文和政論上,以直接宣傳自己的社會、哲學、宗教觀點,揭露地主資產階級社會的各種罪惡。

在世界觀激變後,於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離家出走。這種意圖在他80至90年代的創作中頗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後幾年,他意識到農民的覺醒,因為自己和他們的思想情緒有距離而不免悲觀失望;對自己的地主莊園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爾斯泰主義者和他的夫人之間的糾紛更使他深以為苦。

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托爾斯泰增強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對自己宣傳的博愛和不抗惡思想也常常感到懷疑。沙皇政府因他的《論饑荒》一文而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又因《復活》的發表,指責他反對上帝,不信來世,於1901年以俄國東正教名義革除他的教籍,引起舉世抗議。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而撰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給人民自由並廢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又撰文反對日俄戰爭。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對革命的到來表示歡迎,但卻不瞭解並回避1905年革命。在革命失敗後,他又反對沙皇政府殘酷殺害革命者,寫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托爾斯泰離家之前,與妻子的決裂程度人人皆知。最後,他於1910年10月28日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逝世。遵照他的遺言,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墳上沒有樹立墓碑和十字架。

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從此他厭棄自己及周圍的貴族生活,不時從事體力勞動,自己耕地、縫鞋,為農民蓋房子,摒絕奢侈,持齋吃素。也改變了文藝觀,指斥自己過去的藝術作品包括《戰爭與和平》等巨著為“老爺式的遊戲”,並把創作重點轉移到論文和政論上,以直接宣傳自己的社會、哲學、宗教觀點,揭露地主資產階級社會的各種罪惡。

在世界觀激變後,於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離家出走。這種意圖在他80至90年代的創作中頗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後幾年,他意識到農民的覺醒,因為自己和他們的思想情緒有距離而不免悲觀失望;對自己的地主莊園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爾斯泰主義者和他的夫人之間的糾紛更使他深以為苦。

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托爾斯泰增強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對自己宣傳的博愛和不抗惡思想也常常感到懷疑。沙皇政府因他的《論饑荒》一文而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又因《復活》的發表,指責他反對上帝,不信來世,於1901年以俄國東正教名義革除他的教籍,引起舉世抗議。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而撰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給人民自由並廢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又撰文反對日俄戰爭。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對革命的到來表示歡迎,但卻不瞭解並回避1905年革命。在革命失敗後,他又反對沙皇政府殘酷殺害革命者,寫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托爾斯泰離家之前,與妻子的決裂程度人人皆知。最後,他於1910年10月28日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逝世。遵照他的遺言,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墳上沒有樹立墓碑和十字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