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王永勝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療進展和乳腺癌人工智慧診療

2017年8月25-27日, 第五屆上海浦東乳腺癌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主辦, 會議內容涉及乳腺癌診療的多個方面, 注重先進性和臨床實用性的結合, 並引入人工智慧參與病例討論。 在會議期間, 【腫瘤資訊】有幸邀請到來自山東省腫瘤醫院的王永勝教授, 王教授為我們分享了近期乳腺癌外科領域的進展、熱點, 以及對人工智慧在中國乳腺癌診療中作用的觀點和想法。

王永勝教授

山東省腫瘤醫院乳腺病中心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NCCN乳腺癌臨床實現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乳腺癌學組委員

腫瘤資訊:今天的會議上您對“乳腺癌外科治療進展”進行了精彩盤點。 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近1年乳腺癌外科治療領域值得關注的進展。

王永勝教授: 過去1年中乳腺癌外科治療領域中有很多進展, 最重要的是乳腺癌手術的降階梯治療, 無論是理念、指南還是臨床實踐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表現為降階梯治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認識到全身治療有助於乳腺癌局部控制;在全身治療基礎上乳腺癌放療變得越來越重要;由傳統的腫瘤負荷作為主要預測指標到現在以生物學指標作為全身治療選擇更為重要的考量;乳腺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對乳腺腋窩淋巴結的降期處理非常重要。

總之, 經過多種診療手段, 促進乳腺癌手術的降階梯治療, 顯著改變患者的絕對獲益。

乳腺癌手術降階梯治療指南和臨床實踐的變化具體如下, 今年的St. Gallen會議上進一步明確了乳腺癌原發灶的降階梯外科處理, 包括切緣定義更加明晰, 浸潤性乳腺癌就是切緣無腫瘤;導管內癌陰性切緣的距離增加到2毫米, 以更好的局部區域控制;多灶性或是多中心性乳腺癌, 在保證切緣陰性、比較好的美容效果以及全乳放療基礎上, 可行保乳治療;新輔助治療有效患者, 特別是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 可使乳腺癌手術明顯降階梯, 原發腫瘤降期患者的保乳手術切除不再以初始腫瘤範圍為界,

而以降期腫瘤範圍為准;不適合保乳患者, 只要乳頭、乳暈陰性, 可以做保留乳頭、乳暈的皮下腺體切除, 增加乳房重建美容效果, 減少手術創傷。

在區域淋巴結方面, 已經明確對未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 前哨淋巴結陰性或1-2個前哨淋巴結陽性的低負荷患者可以安全避免清掃,

減低相關併發症。 新輔助化療後淋巴結活檢應依據臨床分期, 對初始臨床腋窩淋巴結陰性者, 新輔助治療後行前哨淋巴結活檢, 陰性者指南仍推薦避免腋窩淋巴結清掃;初始陽性者, 降期後3個以上前哨淋巴結均是陰性, 此時可和患者溝通避免腋窩淋巴結清掃, 但如果這方面工作開展不好的單位, 腋窩淋巴結清掃仍是標準處理。 總體來說, 現在已經到了乳腺癌原發灶和腋窩淋巴結外科手術降階梯處理的時代。

腫瘤資訊: IV期乳腺癌是否進行原發灶手術一直是研究熱點。 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研究進展, 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王永勝教授:近年對初診IV期乳腺癌的關注越來越多, 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有效的全身治療,

初診IV期患者療效較前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由於診斷敏感性提高, 如CT和MRI, 發現了更多的初診IV期患者。 因此IV期乳腺癌的外科處理也受到更多關注。

回顧性研究顯示, 手術切除乳房原發灶能夠延長初診IV期乳腺癌患者生存, 但前瞻性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不過總體趨勢是隨著隨訪時間延長, 手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生存。 具體臨床實踐中, 初診IV期乳腺癌患者是不是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或是腋窩手術, 要綜合考量如下因素:患者一般狀況、轉移部位、轉移腫瘤負荷, 伴發疾病, 切除的徹底性以及其它相關治療。 對於一些惰性腫瘤, 如受體陽性、HER2陰性、增殖指數不是太高的腫瘤, 原發腫瘤切除能夠改善患者生存, 而多發肝轉移、肺轉移,手術治療效果並不好,所以臨床上要個體化處理。有一點需要強調,腫瘤的手術切除要求是根治性切除,而且不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或是顯著增加併發症,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有選擇的進行。

腫瘤資訊:今天的論壇上,Watson腫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登臺亮相,為病例討論環節增加了不少亮點。您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在中國乳腺癌診療中的地位和前景?

王永勝教授:人工智慧是這幾年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去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會議上人工智慧顯示了提供治療方案、幫助醫生決策的能力,讓它逐漸走入中國。無論怎樣人工智慧已經來到我們面前,進入臨床實踐,應該以包容的態度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的優勢是可以隨時納入最新前瞻性臨床試驗結果、指南、薈萃分析、專家共識,在大資料基礎上提供非常完善的處理方案。但缺點是目前的人工智慧是基於國外臨床試驗結果和國外資源,人工智慧在中國臨床實踐中會涉及資源可及性的問題,希望在這一方面能夠整合入中國的實際情況。總體來說,人工智慧對臨床醫師,特別是基層醫師是非常好的幫手,當然它也需要不斷優化,我們期待完全適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慧。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而多發肝轉移、肺轉移,手術治療效果並不好,所以臨床上要個體化處理。有一點需要強調,腫瘤的手術切除要求是根治性切除,而且不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或是顯著增加併發症,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有選擇的進行。

腫瘤資訊:今天的論壇上,Watson腫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登臺亮相,為病例討論環節增加了不少亮點。您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在中國乳腺癌診療中的地位和前景?

王永勝教授:人工智慧是這幾年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去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會議上人工智慧顯示了提供治療方案、幫助醫生決策的能力,讓它逐漸走入中國。無論怎樣人工智慧已經來到我們面前,進入臨床實踐,應該以包容的態度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的優勢是可以隨時納入最新前瞻性臨床試驗結果、指南、薈萃分析、專家共識,在大資料基礎上提供非常完善的處理方案。但缺點是目前的人工智慧是基於國外臨床試驗結果和國外資源,人工智慧在中國臨床實踐中會涉及資源可及性的問題,希望在這一方面能夠整合入中國的實際情況。總體來說,人工智慧對臨床醫師,特別是基層醫師是非常好的幫手,當然它也需要不斷優化,我們期待完全適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慧。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