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武術推廣大有可為

第十三屆全運會舉辦地天津是武術名家霍元甲的故鄉, 作為中國傳統體育專案的亮眼標籤, 在全運會賽場上武術項目應有一席之地。 圍繞著中國武術的推廣和提高, 至少有三個時間節點值得關注。

改革開放初期, 伴隨著《少林寺》《霍元甲》等武俠影視劇的熱播, 社會掀起一股習武熱潮。 在體育設施匱乏的時代, 武術成為老百姓簡便易行的健身方式。 國際交流開始增多, 逐漸走出國門的中國武術, 超越強身健體的體育範疇, 成為中國文化的標誌之一。

全運賽場的武術套路比賽吸引了包括外國習武愛好者在內的大批觀眾觀看, 武術的魅力逐漸走出了國門, 走向了全世界

以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 圍繞“武術入奧”, 中國武術協會等相關部門付出不少努力。 武術段位制推廣;“派出去、請進來”, 向外國武術愛好者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大家形成共識:過去中國一家獨大,

對武術的發展沒有好處。 此次全運會賽場, 非洲5個國家的19名習武愛好者專程到現場觀看比賽。

2014年, 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商業性和群眾性賽事審批全面取消, 武術專案同樣得到資本的青睞, 尤其是以散打為基礎的搏擊類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這以後, 武術項目推廣不再是體育部門一家之事, 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讓武術在大眾視野中得到更精彩的呈現。

陝西選手許家恒在男子90公斤級散打決賽中2秒KO對手, 高超的技戰術使得比賽缺乏觀賞性, 卻也讓更多觀眾藉以瞭解了散打比賽的規則

從民眾自發到政府主導, 再到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中國武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在新時期, 如何引導民眾健康、正確認識武術, 依然值得從業者重視。 或許沒人再說“武術就是打架”, 但套路和散打、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 能搞清楚區別和聯繫的人應該不多。 全運會散打男子90公斤級比賽, 陝西選手許家恒只用2秒鐘就KO(擊倒)對手獲得冠軍,

“我只低頭看一下朋友圈, 比賽就完了”“這麼快?退票”等評論的背後, 說明人們對武術的理解還有待加深, 項目普及仍大有可為。

相似的發展路徑, 柔道、跆拳道等其他國家的類似項目也曾經歷過。 雖說全運會是競技場, 但也是專案展示和宣傳的舞臺, 願中國武術有新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