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曾是民族鬥士的他,國家獨立成首任總理,萬隆會議曾力挺中國加入

吳努, 緬甸獨立後首任總理。 1907年, 他出生于緬甸一個商人家庭, 畢業于仰光大學法律系。 緬甸曾是中國的藩屬國, 19世紀英國連續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 迫使中國與英國簽署條約, 承認了英國對緬甸的支配權。 英國隨後將緬甸納為印度一省, 並將政府設于仰光。 為了求得民族獨立, 緬甸人民不斷展開獨立鬥爭。 吳努在大學期間, 與學生領袖昂山一道反對英國殖民奴化教育, 參與領導罷課運動而被學校開除。

在緬甸人民反抗下, 1937年英國被迫同意緬人自治, 緬甸脫離印度, 成為大英帝國緬甸本部。 吳努積極參加政治活動, 加入了德欽党, 成為該黨宣傳方面的負責人。 因組織反英獨立運動, 1940年吳努被英國人關入監獄, 兩年後日軍侵入緬甸時, 英國獄官逃遁前將其釋放。 日軍在緬甸組建傀儡政府後, 昂山成為國防部長, 吳努曾任宣傳部長。 1944年, 日軍在南亞戰場節節敗退之際,

吳努與昂山組織“自由同盟”對抗日軍。

1945年, 緬甸抗日取得了勝利, 但戰後仍受英國控制。 作為昂山副手, 吳努積極與英國人進行談判鬥爭, 力求緬甸早日實現民族真正獨立。 1947年昂山被暗殺後, 吳努成為自由同盟最高領袖。 1948年緬甸獲得了獨立, 自由同盟成為執政黨, 他也成為首任總理, 並任職長達十多年。 期間, 吳努與中國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 曾六次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 還同周恩來總理發表了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聯合聲明。

1954年12月底, 包括緬甸在內的南亞5國總理在印尼茂物舉行會議, 研究召開亞非萬隆會議問題。 在是否邀請中國參加的問題上, 正反雙方相持不下。 印尼作為東道主不作表態, 印度和緬甸歡迎中國參加, 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堅決反對。 就在陷入僵局之際, 吳努突然站起來說, “中國不參加, 我也不參加”, 一舉打破了會議僵局。 於是, 萬隆會議籌辦方決定正式邀請中國參加。

雖然吳努是一位受尊敬的政治家, 但困擾於緬北少數民族的反抗,

經濟衰退。 自由同盟內部反對派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發動工人罷工, 學生罷課。 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 1958年吳努被迫辭去總理職務, 並求助於緬軍總司令吳奈溫, 授權他成立看守政府, 為舉行一次公平合理的大選創造條件。 結果, 以吳奈溫為首的軍人集團通過一年多執政, 獲得了不可阻擋的實力, 加強了對各個方面的控制。

1960年, 緬甸恢復議會政體後, 吳努再度出任總理。 兩年後, 羽翼豐滿的吳奈溫發動政變, 建立軍政府, 將吳努監禁起來。 1969年, 吳努獲得人生自由後, 他離開緬甸前往印度, 組織過反對吳奈溫政府的抵抗運動。 運動失敗後, 他繼續留居印度。 1980年, 吳努應邀請回到仰光, 一度剃度成為佛教僧侶。 1995年2月14日, 吳努在仰光去世, 享年88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