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實務|“電動吸奶器”怎麼歸類?內附歸類偷懶指引

上一期內容有網友問到“電動吸奶器”的歸類問題。 歸類作為報關的基礎, 隨著海關改革的深入, 越來越引起企業的重視。

某公眾號推送內容

那麼, 怎麼才能最快獲取商品歸類資訊呢?我們今天就來試一下。

求助12360

有(海關)問題, 找12360。 那麼商品歸類能不能撥打12360熱線諮詢呢?帶著這個疑問, 作者撥打了好幾家直屬海關的12360熱線, 諮詢電動吸奶器如何歸類。

答案是婉拒的:

根據海關規定, 對申報的進出口商品進行歸類、確定稅號是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的法定義務, 海關依法對申報的商品編碼進行審核。 建議您查詢《進出口稅則》、聯繫報關代理企業確定商品編碼。

不過, 這裡要表揚一下黃埔海關12360熱線的美眉, 雖然沒有告訴答案, 但也為作者提供了另一條路。

網站業務諮詢

根據熱線美眉的提示, 作者通過百度搜索到了黃埔海關官網, 點擊“交流互動”—“業務諮詢”—“商品歸類”,

開始了互聯網的業務諮詢。

網站截圖

網站頁面除了提示要登錄或者註冊外, 還有業務諮詢問題列表流覽 , 作者輸入“吸奶器”搜索後並沒有找到相關內容, 於是點擊註冊。

不過提醒一下, 千萬不要用手機登錄, 除了頁面難看以外, 作者多次註冊都顯示“驗證碼輸入錯誤”。

直到作者老老實實地使用筆記型電腦打開網站, 一次性就完成了註冊。

手機端截圖

註冊完之後, 就開始進行諮詢了。

根據熱線美眉的提示, 需要提交品名、規格、型號、成分、含量、說明用途等資訊, 這時候作者也遇到難題了,

這個怎麼填呢?索性找了某東上的類似商品詳情填了上去:

電動吸奶器, 主要組成部分, 電動馬達組件、密封墊、 自然系列新生兒奶嘴套件、儲奶包等。 很快, 註冊的郵箱就收到了提醒。

歸類化驗App

在等待回復的同時, 作者仍然不滿足現有的業務諮詢,

於是又嘗試使用“中國海關歸類化驗”App進行搜索。

打開App就是海關的logo和海關總署金關二期的標誌, 權威性自然不言而喻。

主介面包括了進出口稅則、HS稅目結構、稅則商品及商品注釋、重點商品、化驗狀態等, 上方的關注按鈕, 可以顯示你之前關注的內容, 對於有網友問的“能否給出《協調制度注釋》修改的對照版”, 建議可以通過重點商品或者稅則關注,即時查看。

這款軟體時不時抽風,顯示伺服器連接逾時。

作者直接輸入“吸奶器”進行查詢,發現查到任何相關資料。

於是作者又嘗試輸入空調等,還是能搜索到相關內容,因此作者猜測只有在稅則中或者重點商品中出現的商品才可能被搜索到。這也意味著你得大致知道商品的歸類,才能使用這款軟體來進行核對。

論壇

嘗試了半天,我們似乎還是沒有解決電動吸奶器的歸類問題(作者暫時還沒有收到黃埔海關業務諮詢回復),那麼電動吸奶器到底歸多少呢?8509809000。答案就在福步外貿論壇。

作為一個外貿的專業性論壇,作者常常登錄福步論壇使用論壇搜索來查找資料。這一回,簡簡單單搜索吸奶器,就直接出來了相關帖子。當然,為了確保準確性,我們還可以使用“中國海關化驗歸類”App再來搜索一下商品注釋,驗證一下。

結語

“條條大路通羅馬”,作者本意是希望列舉一些偷懶的方式來供大家選擇,不過在操作環節,還是發現值得改善的地方。

比如“業務諮詢”環節,作者也順便登錄了其他直屬海關的相關板塊,儘管海關可以以“歸類是企業義務”指引企業自行歸類,找專業的報關公司或者預歸類公司,但企業一旦遇到歸類爭議,則出現投訴無門的情況。

在“互聯網+政務”方面,海關確實有不少創新之舉,不過如果能在App上查詢“歸類先例”對於企業而言可能更為理想。畢竟,只有確定了歸類,明確了監管條件和稅率等,才能確定是否進出口,而不是等到要報關時才選取與本企業進出口商品相同的歸類先例資料進行歸類申報。

文:汪碩

編輯、發佈:代俊

建議可以通過重點商品或者稅則關注,即時查看。

這款軟體時不時抽風,顯示伺服器連接逾時。

作者直接輸入“吸奶器”進行查詢,發現查到任何相關資料。

於是作者又嘗試輸入空調等,還是能搜索到相關內容,因此作者猜測只有在稅則中或者重點商品中出現的商品才可能被搜索到。這也意味著你得大致知道商品的歸類,才能使用這款軟體來進行核對。

論壇

嘗試了半天,我們似乎還是沒有解決電動吸奶器的歸類問題(作者暫時還沒有收到黃埔海關業務諮詢回復),那麼電動吸奶器到底歸多少呢?8509809000。答案就在福步外貿論壇。

作為一個外貿的專業性論壇,作者常常登錄福步論壇使用論壇搜索來查找資料。這一回,簡簡單單搜索吸奶器,就直接出來了相關帖子。當然,為了確保準確性,我們還可以使用“中國海關化驗歸類”App再來搜索一下商品注釋,驗證一下。

結語

“條條大路通羅馬”,作者本意是希望列舉一些偷懶的方式來供大家選擇,不過在操作環節,還是發現值得改善的地方。

比如“業務諮詢”環節,作者也順便登錄了其他直屬海關的相關板塊,儘管海關可以以“歸類是企業義務”指引企業自行歸類,找專業的報關公司或者預歸類公司,但企業一旦遇到歸類爭議,則出現投訴無門的情況。

在“互聯網+政務”方面,海關確實有不少創新之舉,不過如果能在App上查詢“歸類先例”對於企業而言可能更為理想。畢竟,只有確定了歸類,明確了監管條件和稅率等,才能確定是否進出口,而不是等到要報關時才選取與本企業進出口商品相同的歸類先例資料進行歸類申報。

文:汪碩

編輯、發佈:代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