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習近平仍記得三尺講臺上的你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 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 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的是希望, 守巢的總是你……”199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傳遍神州大地, 悠揚的旋律將書聲琅琅的教室、承載無限知識的黑板、不斷在摩擦中飛舞的粉筆、仿佛永遠屹立不倒的三尺講臺一句一句串起, 深情地讚頌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這句歌詞也因此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並列成為對教師的獻禮。

今天——2017年9月10日, 我們迎來了第33個教師節。 學習大軍想問問讀者們, 走上社會的你還記得當年老師的模樣嗎?古人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人們尊師敬師愛師,習近平總書記亦是如此。 他曾經這麼說過:“教過我的老師很多, 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 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 讓我受益無窮。 ”作為曾經的學生, 習近平仍然能回憶起當年有過“教育之恩”的老師們, 作為如今的掌舵人, 習近平更是念念不忘每一位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的教師們——

你是俯下身來的樣子。 2014年5月4日,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聖的使命。 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我體會,

這樣的大師, 既是學問之師, 又是品行之師。 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 甘當人梯, 甘當鋪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 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 先進的教育離不開優秀的教師, 優秀的教師必定是如梅貽琦先生所說的“大學者”, 是“學問道德都好的楷模”;必定是如習近平所說的“人梯”、“鋪路石”, 用身軀托舉起莘莘學子, 只為他們的展翅高飛。 作為一個教師, 具備高人一等的學識才能不是最重要的, 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獻身精神才是最值得稱道的。 因為, 只有俯下身來, 才能時刻背負起教育的使命, 才能貼近學生, 時刻傾聽學生的心聲, 做到誨人不倦、育人不止。 高昂著頭顱,
傲視一切, 看不見學生的所需所求, 難以與學生拉近距離, 如何為學生指明前進的道路, 為他們打開智慧的大門呢?

你是“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樣子。 2015年9月10日, 習近平在給“國培計畫(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說到:“發展教育事業, 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希望你們牢記使命、不忘初衷, 紮根西部、服務學生, 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貧困地區,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補上這個短板, 必須做好扶貧工作。 而扶貧必先扶智。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 是解決貧困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這就需要廣大教師, 特別是青年教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為教育改革出謀劃策, 為教育扶貧身先士卒, 為學生成長澆灌施肥, 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帶去生活的希望和未來。 令人欣慰的是, 中國的教育史上不斷湧現出了優秀的人民教師——已考上公費研究生卻為了教育而停學到窮鄉支教的的徐本禹;從教28年, 為資助貧困學生三年挖煤, 天天吃白開水泡飯和鹹菜的劉念友;在一輛狂奔而至的車輛面前, 用身軀護住路過學生, 最後光榮犧牲的殷雪梅……這些可親可敬的教師, 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甚至是生命深刻詮釋了什麼叫做“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人民教師, 他們當之無愧!

你是讓人羡慕的樣子。 2016年9月9日, 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 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 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 讓教師成為讓人羡慕的職業。 ”造就了“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盛景, 擁有了“桃李滿天下, 學子盡乾坤”的喜悅, 收穫了“十丈龍孫繞鳳池”的成就, 這樣的好老師讓人羡慕, 這樣的優秀教師讓全世界都“垂涎欲得之”。 毋庸置疑, 一個好老師不僅是學生和學校的希望, 更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而讓好老師不斷湧現的最佳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熱情,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從教環境,在社會上重塑尊師重教的美好風尚。當越來越多的人都懷揣著一份熱烈的“教育之夢”,當愈來愈多的學生家長對教師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那麼教師這份職業或許才真正算得上是讓人豔羨的。

你是“大先生”的樣子。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後可能會過時,可能會遺忘,但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會讓他們終生難忘。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範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把真善美的種子不斷播撒到學生心中。”西漢學者揚雄在《法言·學行》有雲:“師者,人之模範也。”《後漢紀》亦有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職責。教授學生學科知識,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二者缺一不可,而後者重於前者。習近平推崇的“大先生”,不是“肚有墨水,腹有詩書”,只知道傳道受業解惑的“經師”,而是德行純正、教人求真的“人師”。書本知識可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忘卻,但做人的道理卻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貫穿他們的整個生命。當幾何代數、定理方程、詩詞歌賦從記憶中漸漸模糊,真善美的種子卻早已生根發紮,慢慢浸透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當學生時代成為遙遠的過去,存留在回憶裡的或許不是當年老師上課講了哪篇課文、哪個實驗、哪種規律,而是他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衣服上滲出汗水的背影,是他在作業堆裡奮筆疾書、連頭都不抬一下的畫面……用愛傳播教育的“大先生”會培育出無數個“小先生”,而這些“小先生”終將成長為優秀的“大先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錦上添花,再添輝煌。

你心無旁騖,堅守三尺講臺;你寫下真理,擦去一切功利;你舉起後人,奉獻自己……教師節到了,讓我們牢牢記住教師們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樣子,向他們致敬!(文/學習大軍,2017年9月10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更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而讓好老師不斷湧現的最佳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熱情,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從教環境,在社會上重塑尊師重教的美好風尚。當越來越多的人都懷揣著一份熱烈的“教育之夢”,當愈來愈多的學生家長對教師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那麼教師這份職業或許才真正算得上是讓人豔羨的。

你是“大先生”的樣子。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強調:“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後可能會過時,可能會遺忘,但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會讓他們終生難忘。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範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把真善美的種子不斷播撒到學生心中。”西漢學者揚雄在《法言·學行》有雲:“師者,人之模範也。”《後漢紀》亦有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職責。教授學生學科知識,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二者缺一不可,而後者重於前者。習近平推崇的“大先生”,不是“肚有墨水,腹有詩書”,只知道傳道受業解惑的“經師”,而是德行純正、教人求真的“人師”。書本知識可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忘卻,但做人的道理卻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貫穿他們的整個生命。當幾何代數、定理方程、詩詞歌賦從記憶中漸漸模糊,真善美的種子卻早已生根發紮,慢慢浸透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當學生時代成為遙遠的過去,存留在回憶裡的或許不是當年老師上課講了哪篇課文、哪個實驗、哪種規律,而是他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衣服上滲出汗水的背影,是他在作業堆裡奮筆疾書、連頭都不抬一下的畫面……用愛傳播教育的“大先生”會培育出無數個“小先生”,而這些“小先生”終將成長為優秀的“大先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錦上添花,再添輝煌。

你心無旁騖,堅守三尺講臺;你寫下真理,擦去一切功利;你舉起後人,奉獻自己……教師節到了,讓我們牢牢記住教師們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樣子,向他們致敬!(文/學習大軍,2017年9月10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