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3”閱兵上,那個敬禮標準的開國將軍走了,送別老兵!

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因病醫治無效, 於9月10日淩晨2:37在南京逝世, 享年101周歲。 根據老首長生前意願, 喪事一切從簡, 捐獻可用器官(眼角膜), 謝絕外地親朋好友來寧弔唁。

張玉華同志1916年11月15日出生於山東省文登市文登營鄉張皮村一個農民家庭。 193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入伍。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二級解放勳章,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曾任團政委, 師政治部主任, 師政委, 軍政治部副主任, 軍炮兵副軍長兼炮兵司令員, 軍區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副政委、政委, 武漢軍區副政委, 中共湖北省委書記, 南京軍區副政委, 南京軍區顧問等職。

▲再看張玉華將軍參加春晚片段, 眼淚忍不住了!

23歲:第一次參加戰鬥

雷神廟戰鬥, 打下日軍一架飛機

張玉華將軍是天福山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曾參加過膠東抗日第一仗雷神廟戰鬥,

並打下一架日寇飛機。 “雷神廟戰鬥, 是我打的第一仗。 ”老將軍說。

1938年2月12日, 膠東特委部署攻打牟平城, 摧毀偽政權。 一大隊擔負攻城任務。 一中隊於13日拂曉從南門攻進城內, 沖進縣政府, 活捉偽縣長宋健吾。

攻城結束後, 大部分人員轉移走了,

張玉華等20多個幹部集合在離城2裡路的雷神廟開會。 中午, 先是日機在上空盤旋, 接著日軍汽車開到廟邊, 下來50多個海軍陸戰隊員把雷神廟包圍起來。 敵眾我寡, 我軍固守反擊, 打退了5次衝鋒, 敵人一直未能進入廟內。 到黃昏時分, 敵人仍久攻不下, 怕我軍天黑後有部隊增援, 便爬上汽車帶著傷患、屍體潰退而去。

對於戰鬥中打下日軍飛機的細節, 老將軍的敘述十分客觀謹慎:“在戰鬥中, 我還對著空中盤旋的日機打了5槍, 後來聽煙臺來人說那架日機墜落在煙臺附近, 日軍用老牛拖回去了。 但具體是誰打中的, 說不準。 ”對於步槍打飛機的可能性, 張玉華說他後來曾去機場看過日本飛機, 發現那些飛機的機身都是薄鐵皮包的, 有的還是硬帆布包的, 手指頭戳得動, 所以步兵只要掌握好射擊的方向、高度和提前量, 用步機槍也能擊落擊傷敵機。

由於在這次戰鬥中表現突出, 張玉華受到膠東特委軍政委員會的通令嘉獎, 並授予戰鬥獎章1枚。 雷神廟戰鬥是膠東抗日的第一仗,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抗日烽火迅速燃遍了山東半島。

24歲:體內留下一顆彈丸, 徐向前指揮孫祖戰鬥打退敵人9次衝鋒

張玉華戎馬一生, 3次負傷。

1939年3月16日,張玉華參加了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指揮的孫祖戰鬥。他所在的三營在九子峰擔負阻擊任務,先後打退敵人9次衝鋒,取得斃傷日偽軍300餘人的戰績,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氣焰。三營受到徐向前司令員的嘉獎,親自下令獎給三營9挺機槍和7000多發子彈。24歲的張玉華在這次戰鬥中是第3次負傷,一發子彈從右腋下鑽進腹部,這顆彈丸至今還留在體內。

▲戰役遺址

1941年12月8日,張玉華經歷了人生中的又一場惡仗:蘇家崮戰鬥。當時,日軍集中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鐵壁合圍”,進行空前規模的“掃蕩”。山東縱隊第一旅第三團遭到日偽軍6000多人合圍。三團一連、四連及五連的一個排被幾千日偽軍圍困在蘇家崮上,同敵人展開拼殺,共擊斃敵軍400餘人,我軍傷亡240人。蘇家崮戰鬥,掩護了一一五師指揮機關和山東分局黨校的轉移。

35歲:第一次入朝,彭德懷面授機宜打勝抗美援朝第一仗

1950年,張玉華任志願軍40軍118師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陣地守備戰。

“1950年10月19日傍晚,我118師從營地出發,踏上入朝的征途。這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乘坐的吉普車,在鴨綠江上超越我師的先頭部隊,風馳電掣般駛入朝鮮境內。”

張老回憶:“彭總談笑風生,告訴我們過了北鎮就要隨時準備同敵人遭遇。”彭德懷一字一板地指示說:“40軍是先頭部隊,要打頭陣。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風,打開局面,打掉敵人瘋狂氣焰,掩護我軍的集結和展開……”

“25日早上,朝鮮軍隊的一個加強營進入了兩水洞地區,我伏擊部隊當即發起攻擊,猛打猛衝,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僅兩個小時就將其全殲,共斃傷俘敵486人,繳獲火炮12門,汽車38輛,各種槍163支(挺),還生擒了美軍顧問賴勒思。”

“1951年,黨中央決定把兩水洞戰鬥的這一天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因為它是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第一仗,而且打得乾淨俐落,打出了軍威國威,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張玉華說。

71歲:第一次離開工作崗位,專注慈善成為“慈善將軍”

1986年11月,張玉華老將軍到南京軍區司令部第一老幹部服務處離職休養。29年來,他將一半的離休金用於慈善活動,累計捐款80多萬元,捐贈大米近20萬斤,被人稱為“慈善將軍”,還榮登“中國好人榜”。

老將軍對別人十分慷慨,對自己很摳很省,家中的傢俱都是30年前的,早餐常常稀飯配鹹菜,晚餐饅頭地瓜粥,穿的衣服還有的打著補丁。

99歲:天安門前接受檢閱,直播鏡頭為他的軍禮定格

2015年9月3日,雄偉的天安門前,萬眾矚目!寬闊的長安街上,三軍列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舉行的盛大閱兵。

在武警國賓護衛隊的護衛下,一輛輛墨綠色的敞篷中巴車沿著東長安街徐徐駛來--首次參閱的抗戰老兵乘車方隊來了!透過定格的鏡頭,人們特別記住了那位身著八路軍軍裝、胸前掛滿勳章、敬著軍禮乘車經過天安門的參閱老兵--百歲傳奇將軍張玉華。

採訪中提到這個鏡頭,老將軍面露微笑:“這個動作很自然,我們這些抗戰老兵經過天安門,回想起當年在戰場上浴血殺敵、不怕犧牲的場景,會自然而然地舉起右手,向黨和人民敬個軍禮。”

老將軍還提起這並非自己首次參加閱兵:“第一次是國慶十周年閱兵,我陪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但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門前接受党和國家領導人及人民檢閱!”老將軍當年陪同毛主席檢閱的有他當時所在部隊,天福山起義部隊,濟南第一團。

致敬英雄,再見老兵!

聲明:內容綜合自南京雙擁、央視網、新華視點等,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趙瑞交

投稿郵箱:yangshijunshi@js7tv.cn

1939年3月16日,張玉華參加了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指揮的孫祖戰鬥。他所在的三營在九子峰擔負阻擊任務,先後打退敵人9次衝鋒,取得斃傷日偽軍300餘人的戰績,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氣焰。三營受到徐向前司令員的嘉獎,親自下令獎給三營9挺機槍和7000多發子彈。24歲的張玉華在這次戰鬥中是第3次負傷,一發子彈從右腋下鑽進腹部,這顆彈丸至今還留在體內。

▲戰役遺址

1941年12月8日,張玉華經歷了人生中的又一場惡仗:蘇家崮戰鬥。當時,日軍集中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鐵壁合圍”,進行空前規模的“掃蕩”。山東縱隊第一旅第三團遭到日偽軍6000多人合圍。三團一連、四連及五連的一個排被幾千日偽軍圍困在蘇家崮上,同敵人展開拼殺,共擊斃敵軍400餘人,我軍傷亡240人。蘇家崮戰鬥,掩護了一一五師指揮機關和山東分局黨校的轉移。

35歲:第一次入朝,彭德懷面授機宜打勝抗美援朝第一仗

1950年,張玉華任志願軍40軍118師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陣地守備戰。

“1950年10月19日傍晚,我118師從營地出發,踏上入朝的征途。這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乘坐的吉普車,在鴨綠江上超越我師的先頭部隊,風馳電掣般駛入朝鮮境內。”

張老回憶:“彭總談笑風生,告訴我們過了北鎮就要隨時準備同敵人遭遇。”彭德懷一字一板地指示說:“40軍是先頭部隊,要打頭陣。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風,打開局面,打掉敵人瘋狂氣焰,掩護我軍的集結和展開……”

“25日早上,朝鮮軍隊的一個加強營進入了兩水洞地區,我伏擊部隊當即發起攻擊,猛打猛衝,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僅兩個小時就將其全殲,共斃傷俘敵486人,繳獲火炮12門,汽車38輛,各種槍163支(挺),還生擒了美軍顧問賴勒思。”

“1951年,黨中央決定把兩水洞戰鬥的這一天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因為它是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第一仗,而且打得乾淨俐落,打出了軍威國威,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張玉華說。

71歲:第一次離開工作崗位,專注慈善成為“慈善將軍”

1986年11月,張玉華老將軍到南京軍區司令部第一老幹部服務處離職休養。29年來,他將一半的離休金用於慈善活動,累計捐款80多萬元,捐贈大米近20萬斤,被人稱為“慈善將軍”,還榮登“中國好人榜”。

老將軍對別人十分慷慨,對自己很摳很省,家中的傢俱都是30年前的,早餐常常稀飯配鹹菜,晚餐饅頭地瓜粥,穿的衣服還有的打著補丁。

99歲:天安門前接受檢閱,直播鏡頭為他的軍禮定格

2015年9月3日,雄偉的天安門前,萬眾矚目!寬闊的長安街上,三軍列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舉行的盛大閱兵。

在武警國賓護衛隊的護衛下,一輛輛墨綠色的敞篷中巴車沿著東長安街徐徐駛來--首次參閱的抗戰老兵乘車方隊來了!透過定格的鏡頭,人們特別記住了那位身著八路軍軍裝、胸前掛滿勳章、敬著軍禮乘車經過天安門的參閱老兵--百歲傳奇將軍張玉華。

採訪中提到這個鏡頭,老將軍面露微笑:“這個動作很自然,我們這些抗戰老兵經過天安門,回想起當年在戰場上浴血殺敵、不怕犧牲的場景,會自然而然地舉起右手,向黨和人民敬個軍禮。”

老將軍還提起這並非自己首次參加閱兵:“第一次是國慶十周年閱兵,我陪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但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門前接受党和國家領導人及人民檢閱!”老將軍當年陪同毛主席檢閱的有他當時所在部隊,天福山起義部隊,濟南第一團。

致敬英雄,再見老兵!

聲明:內容綜合自南京雙擁、央視網、新華視點等,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趙瑞交

投稿郵箱:yangshijunshi@js7tv.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