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釣魚:釣鰱鱅技巧,釣大鰱鱅手感是非常好的

鰱鱅即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 鰱魚, 俗稱白鰱、跳鰱、鰱子;鱅魚, 俗稱花鰱、胖頭魚、雄魚。 兩者因為習性相近, 故而在人工養殖的時候經常一起放養。 鰱鱅在我國分佈較廣, 江河、水庫、湖泊及附屬水域均有鰱鱅的身影, 是釣魚人喜釣的一類對象魚。 下面分享一些釣鰱鱅的技巧給大家:

一、鰱鱅的習性

鰱鱅具屬中上層魚, 都喜歡酸臭食物。 但具體來說, 鰱魚更接近水面, 鱅魚則在水的上中層;鰱魚喜歡酸甜, 鱅魚更喜歡酸中帶臭。 鰱魚性情較急躁, 易受驚跳躍, 而鱅魚性情較溫和, 行動遲緩。 水的溫度對鰱、鱅的活動與進食影響很大。 一般在攝氏22--32度最為活躍, 也是垂釣的最佳溫度。 因此初夏至秋初最好。 但酷暑季節的中午溫度太高, 應釣底或離水面1.5米處。

二、關於釣點

鰱鱅生性膽小懼人, 在一般情況下不會靠近岸邊活動, 大多在水庫中央深水區域遊弋, 特別是個頭較大的鰱鱅更是如此。 這也許是它們“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吧。 因此, 釣鰱鱅, 在近岸是難有釣獲的, 其釣點應當選擇在水庫中央的深水處。 在鰱鱅密度很高時, 近岸處也可以釣到魚, 但是釣起來的都是小鰱鱅。 所以, “釣鰱釣遠”是非常要緊的。 同時,

每次拋投鉤餌要注意準確地投到同一個“點”上, 以便形成比較集中的“霧化餌區”, 使釣點成為真正的“窩點”。 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亂投一氣, 難以形成“窩子”誘魚效果就差多了。 許多人釣不上魚, 選擇釣點不當, 釣點形不成“窩子”是重要原因。

三、餌料

白鰱和花鰱喜歡的味道是微微發酸或者微微帶臭,

酸臭味的濃淡也會受到氣溫、水溫的影響, 當早晚或者夜間溫度較低時, 可以把餌料的味道調製的稍微濃烈些。 如果是在夏季的中午垂釣鰱魚則可以調製的酸臭味淡一些。 配製鰱鱅餌料時, 除了留意味型外, 關於霧化性的把握也很關鍵, 由於鰱鱅魚為濾食性魚, 一旦餌團在水中化散不開, 那麼它們的滋味也就無法出來, 也就起不到誘惑它們吸餌不停的目的了。 假如餌料的霧化效果好, 入水之後, 隨著餌團化散在水中, 餌料的氣息能夠得到快速擴散, 從而到達誘魚的目的。 而擴散在水裡面的細小餌粒能夠將誘來的鰱鱅魚長時間地留在窩子裡, 從而起到留魚的目的。

四、漁具裝備

如果用手杆可以選三七調的魚竿, 鰱魚竄勁猛, 硬竿易斷線。 釣線, 根據釣竿的選用釣線的強度也要粗一些, 如果垂釣5-8斤的鰱鱅的話, 最好使用3-5號的主線, 搭配2-4號的子線, 線體韌性和強度要好。 釣2斤左右的鰱鱅, 可採用7~8號伊豆鉤, 5~6號袖鉤, 4~5號伊勢尼鉤。 釣5~10斤的可用2~3號新關東鉤,7~10號伊勢尼鉤。釣10斤以上的,鉤就要再大點了。

拋竿需要準備:

1、釣籠(也叫水雷)。它實際上是由6個15號的伊勢尼大鉤組成的釣籠。

2、大型塑膠浮漂。該浮漂的浮力要能夠平衡釣籠裝餌後的重量。其作用是將裝了餌的釣籠背負在水面以下的定深層內不下沉,達到浮釣目的,浮漂顏色以紅色最醒目。

3、定點鉛墜。重量在50克左右。鉛墜中間有通心瓷管,瓷管直徑要達到4毫米,能夠順利通過太空豆。以便浮漂與釣籠定位不飄移。

釣5~10斤的可用2~3號新關東鉤,7~10號伊勢尼鉤。釣10斤以上的,鉤就要再大點了。

拋竿需要準備:

1、釣籠(也叫水雷)。它實際上是由6個15號的伊勢尼大鉤組成的釣籠。

2、大型塑膠浮漂。該浮漂的浮力要能夠平衡釣籠裝餌後的重量。其作用是將裝了餌的釣籠背負在水面以下的定深層內不下沉,達到浮釣目的,浮漂顏色以紅色最醒目。

3、定點鉛墜。重量在50克左右。鉛墜中間有通心瓷管,瓷管直徑要達到4毫米,能夠順利通過太空豆。以便浮漂與釣籠定位不飄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