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阿裡18年,從商業到技術

9月8日, 阿裡成立18周年的年會在杭州舉辦, 在這場被看作是阿裡成人禮的年會上, 阿裡向外界極盡展示了其各項前沿技術, 以表現阿裡對新技術的重視。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場絢爛的高科技年會, 但在這開啟的卻是阿裡的下一段星途大海。

得到業界認可, 阿裡已站在技術前沿

在很多人眼中, 提到阿裡似乎就會想到電商, 想到買買買, 因為阿裡生態體系內接觸C端用戶最多的無疑就是電商和支付, 普通的用戶也自然很難將阿裡與前沿科技聯繫在一起。

但實際上早在年初《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的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中, 阿裡就有兩項前沿技術“強化學習”和“刷臉支付”入圍。

“強化學習”的意義在於使機器能夠通過環境經驗磨煉技能, 從而加速自動駕駛及其他自動化領域的進展;而“刷臉支付”則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且便捷的支付方式, 在新零售、線下無人零售大火的今天, 在支付環節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 阿裡似乎一直低調地積蓄著技術力量, 而在9月8日的阿裡年會上, 則一口氣放出了一系列的大招。

年會的一開場, 現場每位員工都領到了一隻手環, 40000名阿裡員工組成了一張3萬多平米的全世界最大的“無線大屏”, 40000只手環全部採用阿裡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技術來實現遠端即時精准控制, 每個手環都獨立接收和執行命令, 回應速度量級達到毫秒級精度。

除了這場4萬人的“集體燈光秀”, 阿裡集團CEO張勇和螞蟻金服CEO井賢棟的亮相,

更是讓全場沸騰。 先後出場的兩人都是“憑空”出現在舞臺上, 而這一舞臺效果的背後則是全息立體投影技術。

而在隨後的年會進程中, 阿裡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智慧語音終端“天貓精靈”則以頒獎嘉賓的身份出現在舞臺, 以展示阿裡在人機互動方面的研究進展。

天貓精靈X1是阿裡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的首款智慧語音終端設備, 內置第一代中文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 只要你呼喊它的名字, 它就能幫你做任何事情。 語音購物、充話費、叫外賣、放音樂、講故事、玩遊戲, 甚至控制智慧家居!

這一系列的技術沉澱也讓阿裡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了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之一, 這一榜單的評選標準則是, “必須擁有真正的創新技術, 以及實用又野心勃勃的商業模式”。

阿裡恰恰是這樣一家將前沿技術與實用商業模式融合的公司, 正如阿裡CEO張勇所言, 阿裡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帶來新的商業和技術相結合的變革”。

技術落地需商業場景檢驗

技術和商業兩者很難完全切割開,在矽谷行銷大師Geoffrey Moore 1991年提出的“跨越鴻溝”理論中,任何一個新技術從早期採用者到被大眾廣泛接受和應用,都需要跨越一個巨大的鴻溝,能否跨越這一鴻溝決定了這一技術能否實際落地。

如果以Peter Thiel從0到1的觀點來看,那麼前沿技術的研發無疑是從0到0.1,在此之後還要為新技術匹配相契合商業模式,並最終實現規模化。因此一個新技術能否落地,仍然需要商業場景的檢驗。

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裡已然擁有了一個足夠龐大的商業生態,能夠為其孕育的這些新技術尋找落地的場景。但這並不意味著,技術研發完全是由商業需求倒逼產生的。

就如同約伯斯說的一樣,很多時候,“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於是我們看到,在美國,像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旗下的風險投資基金,其實投資了大量在很多眼中看來匪夷所思的前沿技術專案。

阿裡也正走在這樣一條路上。如果僅僅為了商業利益而進行的技術創新,恐怕很難持久,因為商業利益是不穩定的,而技術研發則又需要足夠的持續性和系統化。

無論是科學家思維的技術研發路徑,還是商人思維的技術+商業場景的技術研發路徑,兩者並沒有對錯。只是在一個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企業發展目標帶來的不同結果,最終的結果也將是兩條路徑並行的。

當一個企業足夠大的時候,其需要承擔地推動社會和技術進步的責任也便越大,正如那句經典的電影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前沿技術為阿裡帶來想像空間

承擔這種責任並非完全沒有好處,相應的,自由市場環境下反而會給予獎勵,阿裡就正在逐漸享受這些前沿新技術帶來的紅利,以及其背後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2015年德國的CEBIT大會上,馬雲就曾展示過刷臉支付技術,也就在當年,支付寶的9.0版本就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用於用戶登陸、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這些實際落地的新技術正在給阿裡創造價值。

而隨著阿裡進入線下新零售,刷臉支付無疑成為了未來線下無人便利店的最優解之一,用戶無需再掏出手機或信用卡結帳,系統可以自動地識別使用者其關聯的支付寶帳號完成付款流程,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而在強化學習這樣的技術領域,相比于Google,阿裡也更關注商業應用和技術輸出,例如,在此之前強化學習技術就在阿裡雙11的推薦場景中有應用,將手機用戶點擊率提升了10-20%。

除此之外,通過阿裡雲ET輸出,這一技術也幫助杭州市在一些路段提升了11%的車輛通行速度,説明全球最大的光伏製造商協鑫提高了1%的良品率。

阿裡同樣也有涉及更長週期的科研活動,比如2015年阿裡就與中科院成立了量子電腦實驗室,計畫在2025年,量子模擬將達到當今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的水準;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而在阿裡年會上,幫助張勇和井賢棟“現身”的全息立體投影技術,則是AR技術的一部分,儘管距離MagicLeap描述的裸眼AR構想的實現還有一段距離,但阿裡展現出的全息立體投影技術無疑阿裡在未來AR與商業場景的疊加上擁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如果從一個百年企業的時間長度來看,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技術研發週期可能都不算太久,因為其能夠創造出的價值是巨大的。

在阿裡集團CEO張勇眼裡,阿裡正在成為一個技術和資料驅動的經濟體,成立18年的阿裡不過剛剛成年。

“阿裡剛剛18歲,還有84年的路要走”。

技術和商業兩者很難完全切割開,在矽谷行銷大師Geoffrey Moore 1991年提出的“跨越鴻溝”理論中,任何一個新技術從早期採用者到被大眾廣泛接受和應用,都需要跨越一個巨大的鴻溝,能否跨越這一鴻溝決定了這一技術能否實際落地。

如果以Peter Thiel從0到1的觀點來看,那麼前沿技術的研發無疑是從0到0.1,在此之後還要為新技術匹配相契合商業模式,並最終實現規模化。因此一個新技術能否落地,仍然需要商業場景的檢驗。

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裡已然擁有了一個足夠龐大的商業生態,能夠為其孕育的這些新技術尋找落地的場景。但這並不意味著,技術研發完全是由商業需求倒逼產生的。

就如同約伯斯說的一樣,很多時候,“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於是我們看到,在美國,像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旗下的風險投資基金,其實投資了大量在很多眼中看來匪夷所思的前沿技術專案。

阿裡也正走在這樣一條路上。如果僅僅為了商業利益而進行的技術創新,恐怕很難持久,因為商業利益是不穩定的,而技術研發則又需要足夠的持續性和系統化。

無論是科學家思維的技術研發路徑,還是商人思維的技術+商業場景的技術研發路徑,兩者並沒有對錯。只是在一個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企業發展目標帶來的不同結果,最終的結果也將是兩條路徑並行的。

當一個企業足夠大的時候,其需要承擔地推動社會和技術進步的責任也便越大,正如那句經典的電影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前沿技術為阿裡帶來想像空間

承擔這種責任並非完全沒有好處,相應的,自由市場環境下反而會給予獎勵,阿裡就正在逐漸享受這些前沿新技術帶來的紅利,以及其背後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2015年德國的CEBIT大會上,馬雲就曾展示過刷臉支付技術,也就在當年,支付寶的9.0版本就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用於用戶登陸、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這些實際落地的新技術正在給阿裡創造價值。

而隨著阿裡進入線下新零售,刷臉支付無疑成為了未來線下無人便利店的最優解之一,用戶無需再掏出手機或信用卡結帳,系統可以自動地識別使用者其關聯的支付寶帳號完成付款流程,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而在強化學習這樣的技術領域,相比于Google,阿裡也更關注商業應用和技術輸出,例如,在此之前強化學習技術就在阿裡雙11的推薦場景中有應用,將手機用戶點擊率提升了10-20%。

除此之外,通過阿裡雲ET輸出,這一技術也幫助杭州市在一些路段提升了11%的車輛通行速度,説明全球最大的光伏製造商協鑫提高了1%的良品率。

阿裡同樣也有涉及更長週期的科研活動,比如2015年阿裡就與中科院成立了量子電腦實驗室,計畫在2025年,量子模擬將達到當今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的水準;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而在阿裡年會上,幫助張勇和井賢棟“現身”的全息立體投影技術,則是AR技術的一部分,儘管距離MagicLeap描述的裸眼AR構想的實現還有一段距離,但阿裡展現出的全息立體投影技術無疑阿裡在未來AR與商業場景的疊加上擁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如果從一個百年企業的時間長度來看,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技術研發週期可能都不算太久,因為其能夠創造出的價值是巨大的。

在阿裡集團CEO張勇眼裡,阿裡正在成為一個技術和資料驅動的經濟體,成立18年的阿裡不過剛剛成年。

“阿裡剛剛18歲,還有84年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