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養生最講中庸之道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 此之謂也。 夫病己成而後藥之, 亂己成而後治之, 譬猶渴而穿井, 鬥而鑄錐, 不亦晚乎!”《靈樞·逆順》也明確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可見中醫重養生, 以自我調理為主, 不過分依賴藥物, 並強調預防為主, 未病先防, 已病防變。

中醫養生 先辨體質

體質, 簡單地說不同的體質有不同的調理方法, 就是每個人特有的身體素質, 包括了這個人特有的生理、心理以及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目前中醫大多按照“體質九分法”來分類,

除了身體的陰陽、氣血、寒熱、虛實都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的平和質外, 其他還有八種不良體質, 分別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陽虛質、陰虛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

體質形成的兩大原因

體質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先天稟賦, 二是後天因素。

人生下來就由父母遺傳獲得了一些體質特徵, 這種先天獲得的體質特徵, 就決定了人體質的基礎條件。 比如, 有些人一出生就比較強壯;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 後代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比較高。 吃同樣多的糖, 健康的沒有糖尿病遺傳的人, 代謝正常, 不會得糖尿病, 但是, 如果有遺傳因素, 存在基因缺陷, 就有可能誘發糖尿病, 所以, 一些有遺傳傾向的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發病與自身體質有密切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 屬於平和質的人數比較少, 多數人體質會有所偏頗, 但並不是說體質特徵就不能改變了, 人體體質還與後天因素有關。 如自然環境對體質有重要影響。 廣東嶺南地區濕熱體質的人特別多, 這是因為這些地方常年氣溫偏高,

下雨多, 潮濕悶熱。 此外, 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是體質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使先天條件較好, 如果後天失節, 如日常飲食膏粱厚味, 經常大魚大肉、喜喝酒, 不運動等, 體質就會發生偏頗, 出現痰濕、血瘀等問題。

先天稟賦我們往往無能為力,

但是通過後天調節, 改變身體素質, 確實可以讓自己更健康, 不易被疾病侵擾。 以糖尿病為例, 少吃甜食, 控制自己的飲食, 血糖就不會高。 就會延緩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或者不發病。

中醫養生 需要得法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實為養生真諦。 這段話告訴我們關於養生的三個基本要素:一, 遵守自然規律。 二, 飲食要有節制。 三, 起居要有規律。 順應四時變化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 調整飲食、起居及情志, 使人體與自然和諧共處, 才能夠健康長壽。

就拿夏季養生來講,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 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

切忌大悲大喜, 以免以熱助熱, 火上加油。 心靜人自涼, 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暑氣傷身, 應以清淡爽口, 又能刺激食欲的飲食為主, 通過飲食調配, 既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導致的營養損失, 又能有效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 同時還益於調節體溫、消除疲勞。 夏季睡眠養生, 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 《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夜臥早起, 無厭於日”, 意指夏季要早點起床, 以順應陽氣的充盈;晚些入睡, 以順應陰氣的不足。 夏季多陽光, 但不要厭惡日長天熱, 仍要適當運動。

調理身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醫裡的藥物療法、針灸療法、推拿按摩療法、運動法、音樂法等。但最好是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以足療為例,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對穴位、按摩手法有嚴格要求,同時還需要考慮自身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能承受強力刺激,在穴位選擇和力度上就要多加注意。而這些要點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掌握。

中醫養生 注意適度

中醫就是用中庸之道調理人健康的醫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把人調節到陰陽自和的平衡健康的狀態。病,起於失衡;病,好于平衡。保持人體整體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生病,恢復人的整體陰陽平衡,病就可以被逐漸治癒。人只要時刻保持著機體內部及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與協調,機體就能夠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否則就會出現“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疾病狀態甚至死亡。

“陰陽自和”的健康狀態類似于現代科學所說的“內穩態”。“內穩態”是指人體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狀態的傾向,如人體的體溫、血壓、血液的酸鹼度、血糖濃度等均為“內穩態”所調控,如果我們的身體達到這種穩態,那就是健康的狀態。因此,調整人體以達到“陰陽自和”“以平為期”的平衡與和諧狀態,已成為中醫學的根本治療總則。從中醫追求陰陽自和的內穩態中,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品味到中醫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健康醫學。

日常生活中,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輔以科學的行為方式,注重非藥物干預,保證體質基本平衡。遇到身體不適,及時與專家交流,採取適當的干預方式,不加劇身體的不適反應,給身體足夠的自我恢復時間,這是養生的“中庸之道”。平時不管不顧,飲食不節制,不鍛煉,生了病才看醫生,這是“不及”;看了養生講座,一知半解,把症狀與自己對比,動不動就吃藥,這是“太過”。養生過程中,切記“太過不及皆為病”,秉持中庸之道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指導醫師簡介

孫寒靜,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師從廣東省名中醫黎成科,臨床上善辨病機,擅於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急、慢性咳嗽的治療上有自己一定的獨到之處。自95年起長期工作在三甲醫院臨床一線。

專長: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皮膚、婦科、乳腺疾病的中醫治療、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調理。

【拜名師 學中醫 歡迎添加賴老師微信進行諮詢: 18613118060 或搜索jinhuatuoa】

調理身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醫裡的藥物療法、針灸療法、推拿按摩療法、運動法、音樂法等。但最好是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以足療為例,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對穴位、按摩手法有嚴格要求,同時還需要考慮自身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能承受強力刺激,在穴位選擇和力度上就要多加注意。而這些要點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掌握。

中醫養生 注意適度

中醫就是用中庸之道調理人健康的醫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把人調節到陰陽自和的平衡健康的狀態。病,起於失衡;病,好于平衡。保持人體整體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生病,恢復人的整體陰陽平衡,病就可以被逐漸治癒。人只要時刻保持著機體內部及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與協調,機體就能夠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否則就會出現“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疾病狀態甚至死亡。

“陰陽自和”的健康狀態類似于現代科學所說的“內穩態”。“內穩態”是指人體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狀態的傾向,如人體的體溫、血壓、血液的酸鹼度、血糖濃度等均為“內穩態”所調控,如果我們的身體達到這種穩態,那就是健康的狀態。因此,調整人體以達到“陰陽自和”“以平為期”的平衡與和諧狀態,已成為中醫學的根本治療總則。從中醫追求陰陽自和的內穩態中,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品味到中醫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健康醫學。

日常生活中,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輔以科學的行為方式,注重非藥物干預,保證體質基本平衡。遇到身體不適,及時與專家交流,採取適當的干預方式,不加劇身體的不適反應,給身體足夠的自我恢復時間,這是養生的“中庸之道”。平時不管不顧,飲食不節制,不鍛煉,生了病才看醫生,這是“不及”;看了養生講座,一知半解,把症狀與自己對比,動不動就吃藥,這是“太過”。養生過程中,切記“太過不及皆為病”,秉持中庸之道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指導醫師簡介

孫寒靜,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師從廣東省名中醫黎成科,臨床上善辨病機,擅於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急、慢性咳嗽的治療上有自己一定的獨到之處。自95年起長期工作在三甲醫院臨床一線。

專長: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皮膚、婦科、乳腺疾病的中醫治療、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調理。

【拜名師 學中醫 歡迎添加賴老師微信進行諮詢: 18613118060 或搜索jinhuatuo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