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Indie Focus」73:佳作頻出

關注“indienova”, 挖掘獨立遊戲的更多樂趣

引言

眼看著就步入了九月, 不少還在醞釀的遊戲作品也有了新動向。 上周的任天堂Nindies發佈會公佈了不少作品, 像《英雄不再》新作, Morphies Law, Golf Story 等作品都值得關注, 站內也有相關文章, 不妨可以去看看:《看看這次任天堂又帶來什麼獨立遊戲了》

就在任天堂發佈會結束後的第二天, 騰訊的新遊戲平臺 Wegame 也正式上線, 其中設立的單機平臺也為國內那些難以出頭的獨立遊戲提供了更多宣傳曝光的可能。 從目前來看, 該平臺的這一策略或許能夠給予國內獨立遊戲開發者很大的扶持與鼓舞。

最近, 有一款曾經在手機平臺上得到過較多好評的《塗鴉上帝(Doodle God )》 以免費的形式出現在了 Steam 平臺上。 製作方將移動平臺上的版本直接照搬過來, 甚至連體力設置都沒有進行改動, 導致遊戲在沒有體力時, 玩家只能花費大把時間進行無效的等待, 完全成為了一個浪費時間的遊戲。 因此, 這一點瞬間點燃了玩家怒火, 紛紛以差評洩憤。 而本期介紹的遊戲裡, 也有這樣因內容之外的事情引發出大量差評的遊戲。

另外, 本期將帶來的五款遊戲各自有著獨特的一面, 但是優秀的背後或多或少也會暴露出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

(題圖來自Steam社區)

Life is Strange: Before the Storm

在對這款遊戲進行具體點評之前, 先來說點題外話。 從《奇異人生(Life is Strange)》發售至今, 關於續作的消息就一直沒有停歇。

遊戲發售後沒幾個月, 製作人無意間透露了有續作計畫, 後來到了去年, Kickstarter 上就出現了遊戲續作的眾籌消息, 一些玩家看到後給予了支援。 不過在頁面開啟沒多久, 官方就發表聲明說這次的眾籌只是一次侵權性質的民間行動, 和他們並無關係, 並且刪除了這次的眾籌資訊。

當步入2017年, 官方才終於正式對外宣佈續作的消息, 而這樣的消息一來就是兩個。 其中一個是他們將著手製作《奇異人生2》, 這次作品將使用全新的角色開啟新冒險;而另一個消息就是今天要說的這款由新製作組Deck nine 開發的《奇異人生》前傳。

儘管製作組換了, Life is Strange: Before the Storm 裡也是全新的故事了, 但一打開遊戲, 相同風格的背景音樂, 相同的配音,

相同的人物和場景, 唯一不同的, 只有即將呈現在眼前的故事而已。

由於故事的設定, Max 暫時不會出現, 我們這時可以控制 Chloe 來一點點揭開過去的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的故事裡我們將能夠見到前作中的神秘人物 Rachel, 不過她的人物建模有一種趕工的痕跡, 細節處理的並不好。 在遊戲中, Chloe 時刻要面對一些選擇, 她可以使用特有的“頂嘴”技能, 抓住對方談話的關鍵點進行回擊, 從而完全佔據主動權, 為自己或者他人爭奪權力。

目前遊戲只更新了第一個章節, 不過從Chloe 完成的各種選擇中來看, 這一章已經埋下相當多的伏筆, 至於這些伏筆會對後面的劇情產生多大的影響, 現在還不得而知。

總評:這是一次能夠聆聽《奇異人生》三年之前故事的機會, 遊戲完美呈現前作的劇情演繹方式, 同時加入了特別的對話方式, 讓玩家瞭解發生在 Chloe 身上以及周圍人的故事。 比較好的一點是, 遊戲的故事與前作聯繫較小, 就算是新玩家也並不影響體驗。

Steam 連結

Songbringer

一點點的科幻色彩, 再加上濃厚的“類塞爾達”風格,

共同構成了這款冒險遊戲。

遊戲開始前玩家可以鍵入任意字母, 系統將會根據所輸入的字母隨機生成地圖。 當另一名玩家輸入相同的字母時將能夠成為玩家身邊的機器人, 輔助玩家一同闖關。

遊戲的玩法也非常簡單, 玩家在一開始會獲得一把劍和一個可釋放迴旋鏢的帽子, 在前期用這兩把武器基本上足夠應付沿途的敵人,隨著探索的區域擴大,主角還能尋找或收集其他道具和武器來幫助主角掃清障礙,找到能夠通往下一張地圖的傳送點的路。

總評:隨機生成的地圖創造出種種的未知,讓遊戲時刻保持著一種神秘感,這也使得遊戲的場景變得龐大而豐富。然而豐富的場景和探索式的玩法卻也使得遊戲有些深不見底,難以捉摸。

Steam 連結

Absolver

看到Steam 上“褒貶不一”的評價內容後,筆者為這款遊戲感到可惜。遊戲本身的品質不錯,它盡可能將格鬥玩法完整地呈現在其中,無論是四種流派帶來的獨特拳法,還是考驗玩家靈巧和反應的招式,其硬核向的打鬥體驗使得遊戲的難度攀升,很容易勾起玩家的挑戰欲望。

然而,正是因為遊戲對格鬥招式的精准度要求較高,但遊戲的PVE戰鬥中卻是典型的一對多。在這種情況下,玩家很難使出完整的一套攻防招數,在打鬥過程中會非常疲憊。

所以,製作團隊將遊戲的重點放在PVP上,讓玩家之間進行即時戰鬥,確實能讓玩家充分使用策略和走位來互相比拼。不幸的是,製作方糟糕的伺服器卻讓這個模式大打折扣,這也是大量差評的主要來源。差評帶來的效果也足以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或許會在某個時候進行處理,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久。

總評:這是一款招式細膩,能體驗拳拳到肉的線上格鬥遊戲,然而由於伺服器問題,這款遊戲的即時對戰效果並不能完美呈現,同時加上比較雞肋的PVE,讓這款遊戲的可玩性一下子下降不少。

Steam 連結

Last Day of June

沒有語言,僅憑人物的動作和鏡頭運用,製作人為我們導演了一出精彩的“默劇”。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相愛,然而一次意外,讓他們陰陽相隔。從悲痛之中醒來的男主角突然有了可以看到過去能力,他不僅再一次目睹了事故發生的瞬間,還能進入到鄰居們的記憶之中,去改變他們在這次事故發生之前的行為,從而阻止事故的發生。

遊戲中一共有四位與這次事件相關聯的鄰居,玩家將分別進入到他們的記憶裡,控制他們去改變這一天不經意的一些動作,直到將所有關係到事故的行為全部修正後,即可迎來一次足以讓人瞬間落淚的結局。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玩家不可避免地要重複去嘗試之前已經經歷過劇情,難免有點繁瑣。

總評:優美的畫面,細膩的人物動作,簡單的互動玩法以及起到很好襯托作用的音樂,這些特點共同使質樸的情感在故事中流露出來,讓這部用肢體語言傳遞情感的遊戲得到了更好的詮釋。

Steam 連結

Rock of Ages 2: Bigger & Boulder

時隔六年,Rock of Ages 的開發商推出了這款遊戲的續作。新作中繼續保留並發揚前作經典的玩法,玩家控一顆石頭,在蜿蜒崎嶇且佈滿障礙的路上滾動前進,直到順利撞擊城門為止。

遊戲的劇情模式也與前作相同,玩家要對抗AI所扮演的歷史名人角色。在正式對抗之前,往往會先安排一個片段,讓各時代歷史名人的做一些不符合他們身份的搞笑行為,如果對這名歷史人物有所瞭解的話,興許就能被這種行為逗樂。

除了前作中這些經典的玩法,遊戲給人帶來的最大變化應該是它的畫面。在 UE4 引擎下,畫面表現地更加精細,場景中也增加了更多的相關元素作為點綴,像“卡達開撕”那個場景裡的時鐘即使放大看也能窺見其中的紋理和光澤,效果非常寫實。當然,類似於這樣有特點的場景還有很多,製作團隊也是參考了非常多的藝術作品,創造出諸多稀奇古怪的場景。

另外在對戰方面,遊戲可以加入的玩家上升到了4名,四個人進行二對二的連線戰鬥,這又比前作中的單打獨鬥來得更刺激一些。

總評:本次續作可以說是前作的升級版,在延續前作的歡樂玩法,增加四人連線混戰,配以充滿歷史時代感的人物和音樂,讓整部遊戲在搞笑輕鬆的氛圍下感受濃郁的歷史氣息。

Steam 連結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在前期用這兩把武器基本上足夠應付沿途的敵人,隨著探索的區域擴大,主角還能尋找或收集其他道具和武器來幫助主角掃清障礙,找到能夠通往下一張地圖的傳送點的路。

總評:隨機生成的地圖創造出種種的未知,讓遊戲時刻保持著一種神秘感,這也使得遊戲的場景變得龐大而豐富。然而豐富的場景和探索式的玩法卻也使得遊戲有些深不見底,難以捉摸。

Steam 連結

Absolver

看到Steam 上“褒貶不一”的評價內容後,筆者為這款遊戲感到可惜。遊戲本身的品質不錯,它盡可能將格鬥玩法完整地呈現在其中,無論是四種流派帶來的獨特拳法,還是考驗玩家靈巧和反應的招式,其硬核向的打鬥體驗使得遊戲的難度攀升,很容易勾起玩家的挑戰欲望。

然而,正是因為遊戲對格鬥招式的精准度要求較高,但遊戲的PVE戰鬥中卻是典型的一對多。在這種情況下,玩家很難使出完整的一套攻防招數,在打鬥過程中會非常疲憊。

所以,製作團隊將遊戲的重點放在PVP上,讓玩家之間進行即時戰鬥,確實能讓玩家充分使用策略和走位來互相比拼。不幸的是,製作方糟糕的伺服器卻讓這個模式大打折扣,這也是大量差評的主要來源。差評帶來的效果也足以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或許會在某個時候進行處理,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久。

總評:這是一款招式細膩,能體驗拳拳到肉的線上格鬥遊戲,然而由於伺服器問題,這款遊戲的即時對戰效果並不能完美呈現,同時加上比較雞肋的PVE,讓這款遊戲的可玩性一下子下降不少。

Steam 連結

Last Day of June

沒有語言,僅憑人物的動作和鏡頭運用,製作人為我們導演了一出精彩的“默劇”。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相愛,然而一次意外,讓他們陰陽相隔。從悲痛之中醒來的男主角突然有了可以看到過去能力,他不僅再一次目睹了事故發生的瞬間,還能進入到鄰居們的記憶之中,去改變他們在這次事故發生之前的行為,從而阻止事故的發生。

遊戲中一共有四位與這次事件相關聯的鄰居,玩家將分別進入到他們的記憶裡,控制他們去改變這一天不經意的一些動作,直到將所有關係到事故的行為全部修正後,即可迎來一次足以讓人瞬間落淚的結局。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玩家不可避免地要重複去嘗試之前已經經歷過劇情,難免有點繁瑣。

總評:優美的畫面,細膩的人物動作,簡單的互動玩法以及起到很好襯托作用的音樂,這些特點共同使質樸的情感在故事中流露出來,讓這部用肢體語言傳遞情感的遊戲得到了更好的詮釋。

Steam 連結

Rock of Ages 2: Bigger & Boulder

時隔六年,Rock of Ages 的開發商推出了這款遊戲的續作。新作中繼續保留並發揚前作經典的玩法,玩家控一顆石頭,在蜿蜒崎嶇且佈滿障礙的路上滾動前進,直到順利撞擊城門為止。

遊戲的劇情模式也與前作相同,玩家要對抗AI所扮演的歷史名人角色。在正式對抗之前,往往會先安排一個片段,讓各時代歷史名人的做一些不符合他們身份的搞笑行為,如果對這名歷史人物有所瞭解的話,興許就能被這種行為逗樂。

除了前作中這些經典的玩法,遊戲給人帶來的最大變化應該是它的畫面。在 UE4 引擎下,畫面表現地更加精細,場景中也增加了更多的相關元素作為點綴,像“卡達開撕”那個場景裡的時鐘即使放大看也能窺見其中的紋理和光澤,效果非常寫實。當然,類似於這樣有特點的場景還有很多,製作團隊也是參考了非常多的藝術作品,創造出諸多稀奇古怪的場景。

另外在對戰方面,遊戲可以加入的玩家上升到了4名,四個人進行二對二的連線戰鬥,這又比前作中的單打獨鬥來得更刺激一些。

總評:本次續作可以說是前作的升級版,在延續前作的歡樂玩法,增加四人連線混戰,配以充滿歷史時代感的人物和音樂,讓整部遊戲在搞笑輕鬆的氛圍下感受濃郁的歷史氣息。

Steam 連結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