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夏成為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主通道”

光明日報記者王建巨集通訊員王丹

中國高鐵、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線上交易處理性能最強的單機伺服器系統天梭M13、全球應用推廣最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9月6日至9日, 在寧夏銀川舉行的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 無論是分會和論壇的設置, 還是展覽展示, 科技合作和技術轉移都已成為重要議題。

2015年舉辦的上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 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成立, 約旦、阿曼、阿聯酋、沙特等國的科技機構以及阿盟下屬的高校與中阿科技轉移中心達成協議, 成立5個分中心, 一起推動中阿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本屆博覽會上, 中阿技術轉移綜合服務資訊平臺正式啟動。 這些, 都推動著寧夏在國家戰略中逐步扮演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主通道”的角色。

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 有助於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通、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 在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促進高鐵共建共用”為主題的高鐵分會上, 阿拉伯聯盟、阿富汗、約旦、印尼等國家的政府官員、機構代表、企業家都對中國高鐵表現出濃厚興趣。

阿盟助理秘書長卡瑪勒·巴比克說:“中國在鐵路技術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實力強大值得信任, 阿拉伯國家期待從中國鐵路尤其是高鐵發展中受益。 ”

目前, 土耳其伊安高鐵、麥加至麥迪那的“麥麥高鐵”等一批項目都和中國有著緊密合作。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文忠說:“我們公司的海外業務覆蓋了15個阿拉伯國家, 目前共有在建合作項目100多個, 合同金額超過120億美元。 ”

“我們歡迎阿拉伯國家各界人士乘坐體驗高鐵, 參觀鐵路建設, 中國鐵路總公司願攜手努力, 按照‘共商、共建、共用’原則, 加強在高鐵領域的合作, 共同譜寫中阿鐵路友好合作新篇章。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劉振芳伸出橄欖枝。

不僅是高鐵, 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技術突破早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真誠希望中國的遙感技術早日進入蘇丹。 ”蘇丹高教科研部部長緹嘉妮·薩利赫與中國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見面時提出了如此具體的科技需求,

希望通過遙感技術, 為蘇丹的農業發展提供支撐。

茅利塔尼亞經濟與財政部部長穆克塔爾·烏爾德·迪耶則表示, 他最感興趣的是寧夏在生態治理、新能源、農業和漁業方面的先進技術。 其中, 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寧夏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 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設施農業、現代畜牧水產業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農業合作論壇上, 寧夏的現代農業技術已借助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這個平臺簽署了10多項合作協定, 走進多個阿拉伯國家。

寧夏農牧廳廳長王文宇說, “借力‘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平臺, 寧夏積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農業開發, 帶動了水稻栽培、旱作節水等現代農業技術、裝備、人才輸出。

特別是依託茅利塔尼亞、約旦、阿聯酋‘中阿農業技術轉移分中心’, 加快了寧夏特色優勢農業技術‘走出去’步伐。 ”

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暨創新合作大會, 有來自15個國家的近500多人參加。 其專案對接主體不是政府官員, 而是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與商業協會。 先後有共建中阿技術轉移分中心、中阿科技創新平臺和中阿技術合作三個方面的19個科技合作專案在會上簽約。 同期舉行的科技合作項目推介對接會上, 共有現代農業、智慧城市、工業科技等領域的30多個項目對接交流。

摩洛哥高科技創新研究基金會主席納瓦勒·查拉比表示:“摩洛哥高科技創新研究基金會非常期待與中阿技術轉移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發展關係,

共同推進兩國的技術轉移及合作研發。 ”

“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推動中阿技術轉移中肩負著重要使命, 該中心在助推中阿雙方科學家、企業家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合作, 讓中國的新技術、新裝備更快進入中亞、中東和北非地區, 進而推進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和阿聯酋沙迦美國大學首席執行官侯賽因?馬哈茂迪一樣, 大家對寧夏在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的角色充滿期待。

本屆博覽會簽約項目共253個, 其中合同項目81個, 投資額915.8億元;協定專案 154個, 投資額 944.7億元。 簽約項目涉及農業及食品加工、新技術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製藥、能源化工、生態紡織、產業園區建設、現代服務業8個領域。

[責任編輯:田媛]

[責任編輯:田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