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打了20年太極的小哥告訴我們,廣場上的大叔大媽並不簡單

徐曉東讓太極拳這門傳統武術再次被頻頻提起, 然而這樣的傳播充滿了嘲諷和惡意, 太極拳被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當成了“騙人的玩意兒”。

太極真的只是“花架子”麼?我們來到北京白雲觀尋找答案。 虔誠的香客、好奇的遊客和前來學習的學員們來來往往, 絡繹不絕。 走到中軸線的盡頭, 穿過小門洞, 便可以尋到就是道士們受訓的“戒台”。 在這裡, 我們遇見了一群打太極的人, 遇見了武當派太極傳人王明山。

神仙小哥

王明山, 道名至寅, 號清虛, 幼年習少林武術, 11歲進入武當山學習道家文化及拳法, 三豐派第十五代弟子, 道家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嫡傳弟子, 北京舞蹈學院特聘專家, 太極家園創始人。

對傳統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 加上衣袂飄飄的道袍及漢服, 眾人眼中的王明山仙逸脫俗, 是大家的“明山先生”, 學生心中的“明山老師”。 王明山確實有著“老幹部”式的生活習慣:除了日常工作之外, 閒暇時間看書、彈古琴、和朋友們攢雅集。

不過, 在短暫的接觸中, 王明山很快便“暴露”了可愛的另一面。 我們先問了幾個小問題, 從問答中不難發現, 王明山有著孩子般的坦率與耿直。

GreatSeed:太極真的是張三豐創的麼?

王明山:太極有道法和拳法之分。 張三豐創拳並不是謠傳, 道家自古以來就有各式各樣的導引養生功法, 可以說, 張三豐融合了過去的功法, 融入了太極的理念, 對傳統進行了創新, 也就有了太極拳法。

GreatSeed:太極拳和綜合格鬥到底誰厲害?

王明山:我不評價現在將太極拳用於格鬥領域的做法。

現在一說到太極, 就想到“陳氏”“楊氏”等等格鬥拳, 其實太極不僅有格鬥的方面, 還有養生和文化方面。 從本源上來講, 太極講求的是不與外人爭鬥, “無為而治”。 對於攻防格鬥也更多的是防身的功能。 個人建議, 如果為了練習格鬥技能, 還是學搏擊和綜合格鬥比較實用。 要是想變成殺人利器, 那就要觸犯法律了……

GreatSeed:練太極可以長生不老、返老還童麼?

王明山:這件事情想都不要想。 嚴格意義上講, 甚至都不能叫“減緩”。 修習太極只能說是拓寬了生命的寬度, 讓自己有限生命裡的生活變得更好。

很少有人相信, 王明山是1987年生人, 今年剛剛30歲。 提到年齡問題, 王明山顯得有點無奈。 由於常年研習道教傳統文化,

言談舉止都會自帶“大齡”屬性, 並且出於教學需要, 自己要在大眾面前呈現相對成熟的狀態, “10多歲的時候別人以為我20多歲, 20多歲的時候, 人家一看我, 嗯, 40了。 以前總要裝老成, 裝著裝著, 自己也信了。 ”

太極與搖滾

王明山愛穿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服飾:一種是傳統漢服, 另一種則是復古的二戰英式軍裝。對後者的喜愛源自于王明山在愛爾蘭為期一年的教學生活。這一年中,王明山也經歷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回國後,也一直嘗試各種跨界,與當代藝術產生聯結。

2011年,搖滾樂隊龍神道第一張專輯《擁抱》的首發式在愚公移山舉行。王明山作為特邀嘉賓,在首發式上和著搖滾樂表演太極。剛剛打出起手式,台下就爆發出一浪接一浪的歡呼。

談到這次大跨界,王明山總是笑。愛騎機車,加上本身蓄著長髮,一件英倫感十足的呢絨外套,和樂手們一起出沒在livehouse裡的王明山總會被認成“和他們一夥兒的”。與樂手們的近距離接觸也讓王明山對這群看似出格的青年人有了新的認知。

(王老師騎機車的樣子是個秘密)

“龍它代表意識,神代表感受的一個東西,它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一實一虛,所以道也就是,像我之前練太極拳,它就是陰陽之間的那個S線,所以它就是一個中國音樂,或者中國的思維模式和西方的思維模式,和西方的音樂的一種碰撞,就是龍神道,出來一個東西,一陰一陽謂之道,龍神道。”龍神道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

龍神道的訪談印證了王明山的看法:“他們平時就練太極,已經不是一味地模仿外國樂手,而是在尋找一個中國人的狀態了。在臺上能‘躁’,在台下有時候也不想一直那麼躁,也想追求一些能夠平衡身心的、靜一點的東西。”太極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大爺大媽的”中老年“標配。

我想讓年輕人喜歡太極

王明山很愛開玩笑。他自己這樣說:“要麼就拿技術服人,要麼就拿活潑服人,我選擇後者,還能靠臉吃飯的時候先不靠技術。”在北京舞蹈學院上課的時候,全班學生經常嘻嘻哈哈笑作一團。

直到現在,太極仍然是全體學生的必修課,就像普通大學生的高等數學一樣,一學期72個學時,一周兩節課。有些學生對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相當不理解,也有學生在畢業多年後專程找到王明山表達感謝。

除了繼續在北舞執教外,王明山幾乎將全部精力轉向公益。他喜歡當老師的感覺,並且希望讓本來就喜愛太極的人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太極,讓不知太極為何物的人能夠有機會正確地瞭解太極。

除了和朋友們一同經營“太極家園”外,每天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電話打進手機,詢問他授課和交流的事宜,但是只要可以宣傳太極文化,他都會一口答應。

太極家園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免費的太極課程教學活動,學員需要繳納的費用也僅僅為了補貼老師們來回的路費。目前,這裡共有3000多名學員,年齡幼至稚子長至古稀,有的成了老師,有的主動提出幫忙宣傳和運營。

王明山說,現在事情太多,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倒十年回去,回到25歲的時候,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有學員在一旁說,沒有之前的努力便沒有今天的成果。

“那我也想回去!”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溫文爾雅的傳統文化也許真的不如一條離奇古怪的新聞有吸引力。然而,摧枯拉朽的“趨勢”“潮流”並不是一個人回避傳統文化的理由。說唱歌手鬼卞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黑豹樂隊的鼓手會用保溫杯泡枸杞,紛紛擾擾的輿論洪流中,敢於堅守自己的人更顯珍貴。更何況,還有王明山這樣的人,讓傳統文化變得很酷。

“太極家園”是王明山和朋友們共同創立的公益組織,是以弘揚太極智慧為核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使命,集授課、雅集、遊學、公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如果你希望向王明山學習武當太極,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太極家園”,負責的老師和有愛的同學期待你的加入!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公眾號“太極家園”及網路

觀看王明山老師太極直播點擊閱讀原文

往期回顧:

另一種則是復古的二戰英式軍裝。對後者的喜愛源自于王明山在愛爾蘭為期一年的教學生活。這一年中,王明山也經歷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回國後,也一直嘗試各種跨界,與當代藝術產生聯結。

2011年,搖滾樂隊龍神道第一張專輯《擁抱》的首發式在愚公移山舉行。王明山作為特邀嘉賓,在首發式上和著搖滾樂表演太極。剛剛打出起手式,台下就爆發出一浪接一浪的歡呼。

談到這次大跨界,王明山總是笑。愛騎機車,加上本身蓄著長髮,一件英倫感十足的呢絨外套,和樂手們一起出沒在livehouse裡的王明山總會被認成“和他們一夥兒的”。與樂手們的近距離接觸也讓王明山對這群看似出格的青年人有了新的認知。

(王老師騎機車的樣子是個秘密)

“龍它代表意識,神代表感受的一個東西,它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一實一虛,所以道也就是,像我之前練太極拳,它就是陰陽之間的那個S線,所以它就是一個中國音樂,或者中國的思維模式和西方的思維模式,和西方的音樂的一種碰撞,就是龍神道,出來一個東西,一陰一陽謂之道,龍神道。”龍神道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

龍神道的訪談印證了王明山的看法:“他們平時就練太極,已經不是一味地模仿外國樂手,而是在尋找一個中國人的狀態了。在臺上能‘躁’,在台下有時候也不想一直那麼躁,也想追求一些能夠平衡身心的、靜一點的東西。”太極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大爺大媽的”中老年“標配。

我想讓年輕人喜歡太極

王明山很愛開玩笑。他自己這樣說:“要麼就拿技術服人,要麼就拿活潑服人,我選擇後者,還能靠臉吃飯的時候先不靠技術。”在北京舞蹈學院上課的時候,全班學生經常嘻嘻哈哈笑作一團。

直到現在,太極仍然是全體學生的必修課,就像普通大學生的高等數學一樣,一學期72個學時,一周兩節課。有些學生對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相當不理解,也有學生在畢業多年後專程找到王明山表達感謝。

除了繼續在北舞執教外,王明山幾乎將全部精力轉向公益。他喜歡當老師的感覺,並且希望讓本來就喜愛太極的人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太極,讓不知太極為何物的人能夠有機會正確地瞭解太極。

除了和朋友們一同經營“太極家園”外,每天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電話打進手機,詢問他授課和交流的事宜,但是只要可以宣傳太極文化,他都會一口答應。

太極家園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免費的太極課程教學活動,學員需要繳納的費用也僅僅為了補貼老師們來回的路費。目前,這裡共有3000多名學員,年齡幼至稚子長至古稀,有的成了老師,有的主動提出幫忙宣傳和運營。

王明山說,現在事情太多,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倒十年回去,回到25歲的時候,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有學員在一旁說,沒有之前的努力便沒有今天的成果。

“那我也想回去!”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溫文爾雅的傳統文化也許真的不如一條離奇古怪的新聞有吸引力。然而,摧枯拉朽的“趨勢”“潮流”並不是一個人回避傳統文化的理由。說唱歌手鬼卞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黑豹樂隊的鼓手會用保溫杯泡枸杞,紛紛擾擾的輿論洪流中,敢於堅守自己的人更顯珍貴。更何況,還有王明山這樣的人,讓傳統文化變得很酷。

“太極家園”是王明山和朋友們共同創立的公益組織,是以弘揚太極智慧為核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使命,集授課、雅集、遊學、公益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如果你希望向王明山學習武當太極,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太極家園”,負責的老師和有愛的同學期待你的加入!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公眾號“太極家園”及網路

觀看王明山老師太極直播點擊閱讀原文

往期回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