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運動時用智慧設備監測心率有啥用?瞭解這些還原真相

隨著智慧穿戴設備的不斷普及, 心率監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智慧穿戴設備的標配功能, 尤其在一些偏向運動的智慧穿戴中, 心率監測也儼然成為消費者的“痛點”需求, 那麼在運動中使用智慧設備監測心率真的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為什麼要在運動中監測心率?

如果是經常健身的朋友應該知道, 心率其實是最好的運動“導師”, 根據心率資料可以更好地控制運動強度, 因為心率和吸氧量及最大攝氧量呈線性關係, 而且最大心率百分比也和最大攝氧量的百分比呈線性關係, 所以在跑步過程中, 使用心率控制運動強度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在運動過程中, 保持不同的心率區間可以獲得不同的運動效果, 如果是為了減肥運動, 那麼則需要將心率保持在燃脂區間, 此時運動減肥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有研究表明, 鍛煉耐力的訓練心率=安靜時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靜時心率), 在耐力訓練中, 保持這樣的心率鍛煉五分鐘以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心率監測在運動中的意義顯而易見。

此外, 作為基礎心率的靜息心率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資料, 如果一個人保持正常的運動量, 且身體健康的話, 基礎心率會隨著跑步水準的增加和健康狀況的提高而平穩下降, 但如果跑步運動量太大或者強度太高, 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 或者受到其他情況的影響(如失眠、疾病、強烈的精神刺激), 基礎心率會有一定程度的波動, 可以對鍛煉後的自身安靜心率進行比較,

評估運動效果, 而運動後心率的恢復速度和程度也可以衡量使用者對跑步負荷的適應水準。

綜合來看, 智慧穿戴設備可以通過在運動過程中監測心率, 為用戶提供脂肪燃燒、心肺鍛煉和峰值鍛煉的區間, 而這些資料可以説明運動更加科學,

同時對用戶長期的運動效果有一定的評估作用。 此外, 智慧穿戴設備還會分析使用者運動時的心率資料, 給出更加高效的運動建議, 幫助用戶更加高效地進行運動。

不過運動時監測心率也會面臨不少的問題,首先就是監測資料精准度,智慧穿戴設備往往無法獲得醫療級的心率資料,也就是說,監測的心率資料與你真實的心率資料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對於運動的指導價值也自然會受到影響;另外一方面,部分智慧穿戴設備只提供心率監測資料,而沒有詳細的心率資料分析,使心率監測無法達到實際的目的,這也就使得心率監測功能變得越來越雞肋。

心率監測的方法

1、PPG光電容積法

在目前的智慧穿戴設備上,應用最多的就是PPG光電容積法,其原理是:由於人體的皮膚、骨骼、肌肉、脂肪等對於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細血管和動脈、靜脈由於隨著脈搏容積不停變大變小,所以對光的反射值是波動值,而這個波動值正好與心率一致,所以光電容積法正是通過這個波動的頻率來確定使用者的心率資料。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智慧手環/手錶都採用這種方式監測心率,而且這種方式的技術方案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價格也相對較低。不過這種測量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耗電快,影響智慧穿戴設備續航,同時也容易受環境光或皮膚表面的干擾,造成心率資料的誤差。

2、心電信號測量法

還有一種就是心電信號測量法,它通過智慧穿戴設備上搭載的感測器捕捉人每次心跳時微小的電極變化,再經過演算法還原出心率跳動的頻率,原理和心電圖類似原理。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電路比較複雜,占PCB空間比較大,易受電磁干擾,測量時感測器必須緊貼皮膚,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目前已經很少有智慧穿戴設備採用這種方式了,而大家熟悉的Jawbong UP 3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測量心率。

總結:

作為運動中十分重要的心率資料,智慧穿戴設備提供了最為便捷的獲取方式,而且在使用中也已經開始應用起來,不過個人覺得,心率監測功能的價值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用,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智慧穿戴設備在心率監測的精度上能夠接近甚至達到醫療級水準,那麼對於真正熱愛運動的用戶來說絕對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會發揮出智慧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真正的價值。■

本文編輯:馬景東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不過運動時監測心率也會面臨不少的問題,首先就是監測資料精准度,智慧穿戴設備往往無法獲得醫療級的心率資料,也就是說,監測的心率資料與你真實的心率資料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對於運動的指導價值也自然會受到影響;另外一方面,部分智慧穿戴設備只提供心率監測資料,而沒有詳細的心率資料分析,使心率監測無法達到實際的目的,這也就使得心率監測功能變得越來越雞肋。

心率監測的方法

1、PPG光電容積法

在目前的智慧穿戴設備上,應用最多的就是PPG光電容積法,其原理是:由於人體的皮膚、骨骼、肌肉、脂肪等對於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細血管和動脈、靜脈由於隨著脈搏容積不停變大變小,所以對光的反射值是波動值,而這個波動值正好與心率一致,所以光電容積法正是通過這個波動的頻率來確定使用者的心率資料。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智慧手環/手錶都採用這種方式監測心率,而且這種方式的技術方案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價格也相對較低。不過這種測量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耗電快,影響智慧穿戴設備續航,同時也容易受環境光或皮膚表面的干擾,造成心率資料的誤差。

2、心電信號測量法

還有一種就是心電信號測量法,它通過智慧穿戴設備上搭載的感測器捕捉人每次心跳時微小的電極變化,再經過演算法還原出心率跳動的頻率,原理和心電圖類似原理。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電路比較複雜,占PCB空間比較大,易受電磁干擾,測量時感測器必須緊貼皮膚,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目前已經很少有智慧穿戴設備採用這種方式了,而大家熟悉的Jawbong UP 3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測量心率。

總結:

作為運動中十分重要的心率資料,智慧穿戴設備提供了最為便捷的獲取方式,而且在使用中也已經開始應用起來,不過個人覺得,心率監測功能的價值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用,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智慧穿戴設備在心率監測的精度上能夠接近甚至達到醫療級水準,那麼對於真正熱愛運動的用戶來說絕對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會發揮出智慧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真正的價值。■

本文編輯:馬景東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