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何現代空降兵不再使用滑翔機機降了?

空降兵是飛機出現後才產生的, 是戰爭史上非常年輕的兵種。 首次空降作戰是1927年由蘇軍完成, 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戰果。 之後空降兵快速在世界各國發揚光大, 在空降的形式上也發展出了傘降和機降兩種, 其中機降還包括滑翔機機降和直升機機降兩種形式。

▲二戰電影裡德軍滑翔機機降鏡頭

滑翔機機降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空降方式, 相比傘降尤其是早期傘降, 滑翔機機降具備落點容易控制、運輸效率高、隱蔽性好、突然性強等優點, 非常適合偵查、偷襲、營救、斬首等特種作戰。 二戰時德國就特別“衷情”於滑翔機機降作戰, 當時德國所有高中均開設滑翔機駕駛課程, 幾乎每個德國男青年都可以熟練使用滑翔機, 這為德國軍隊儲備了大量的滑翔機操作專業人才。 正因有此基礎, 德軍才能以較小的代價使用滑翔機機降的方式快速攻佔了埃本·埃美爾要塞,

甚至後來德軍還使用滑翔機機降的方式營救了被軟禁在雪山上的墨索里尼。 德國空降兵在丹麥、挪威、荷蘭、克里特島等多處戰場上均有優異的表現, 這其中均很大比例上採用了滑翔機機降的方式。 除德國外, 二戰時盟軍在空降作戰時也大規模採用了滑翔機機降的方式, 如1944年6月5日的諾曼第空降行動中, 盟軍就使用了1800架運輸機和1200架滑翔機空投了3.5萬名士兵, 成功配合了諾曼地登陸行動, 為最終擊敗納粹德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二戰時盟軍正在用一架CG-4A軍用滑翔機運輸一門57毫米反坦克炮

雖然歷史上很多國家均採用過滑翔機機降的方式, 但奇怪的是現代空降兵卻基本不再使用滑翔機機降的方式了, 這是為何?冷歷史觀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滑翔機機降危險太大、降落傷亡率高

滑翔機機降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性不夠, 因為滑翔機降落要求有一定的滑跑距離。 在陌生環境降落,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空降兵也難以保證安全。 在複雜多變的戰場上,

因降落地形原因導致的機毀人亡則更為頻繁。 加上滑翔機自身比較簡陋的降落裝置, 使得其搭載的士兵和裝備容易受到強烈的顛簸和撞擊, 使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在現代訓練作戰行動中, 各國軍隊都竭力追求零傷亡, 尤其是非戰鬥減員方面, 因此滑翔機降落時難以避免的傷亡率是很難被接受的。 而傘降雖然有速度慢、散佈廣、不易隱蔽等缺點, 但由於其對降落場地適應性廣泛, 因此著陸傷亡率是可以控制在極低水準的(主傘失效還可以使用備用傘)。

▲早期空降兵跳傘要爬到機翼上

而且滑翔機機降都是多人一組, 如有一架滑翔機因降落場地、防空火力、惡劣天氣等原因損毀, 整個機組的官兵都很難倖免。 而傘兵由於都是一人一傘, 較少出現“組團”傷亡的情況。

2.滑翔機缺點很多, 容易對付

正如以上所說, 滑翔機由於對降落場地有一定要求, 防守方針對這一弱點可通過改變“地形”來增加滑翔機著陸的難度, 比如在土地上均勻插入20cm左右粗的木樁就可以很好反制滑翔機。

▲滑翔機需要一定的場地來著陸,守軍只要在地面上佈滿障礙物,滑翔機就無計可施了。

除此之外,滑翔機其他的缺點也非常多:首先作為“一次性用品”,滑翔機製造往往相對粗陋、可靠性差,機身防護往往不夠,無法為乘員提供基本的防護;其次滑翔機速度太慢(200千米/小時左右),容易被防空火力集中重點“照顧”,傷亡很大;還有就是滑翔機因為缺乏動力、通訊及武器設備,在滑翔時無法反擊敵軍戰機,只能任人宰割。

縱觀整個二戰期間,雖然滑翔機曾獲得了很多輝煌的戰果,但隨著人們對滑翔機弱點的掌握,滑翔機空降兵也遭遇了很多非常慘重的損失,使用滑翔機空降作戰成為越來越冒險和雞肋的選擇。

3.大型運輸機及重武器空降技術抵消了滑翔機的運輸優勢

二戰時期之所以大規模採用滑翔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時候飛機製造技術還不發達,當時的運輸機性能有限。二戰前期大部分軍用運輸機僅能搭載10-15名士兵,二戰中後期德軍主要運輸機為容克-52,僅能搭載傘兵約20人;當時美軍的主要運輸機型為C-47,也同樣只能搭載20名傘兵;美軍C-46比C-47稍大,也只能搭載30名傘兵而已。正是由於當時運輸機機艙容量十分有限,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再拖拽著滑翔機以增加出動效率。(當時一架滑翔機可搭載20人左右,有些型號甚至可以搭載坦克等重武器)

▲滑翔機由飛機牽引起飛瞬間

但隨著飛機科技、工藝的快速發展,現代大型運輸機早已脫胎換骨,運載容積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如俄羅斯伊爾-76一般可運送120名傘兵,美國C-17、C-130H等均可運送百名以上的士兵,這些現代大型運輸機可搭載坦克、裝甲車、榴彈炮等重型武器,且隨著重武器空降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現代大型運輸機的運輸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等各方面均遠遠好於滑翔機。

▲現代大型運輸機具備強大的人員和物資投送能力

4. 降落傘的完善及直升機機降抵消了滑翔機的操控優勢

初期的降落傘功能比較單一,而且難以操作,因此往往只能隨風而散,容易造成落點分散、難以迅速聚攏形成戰鬥力的後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降落傘的型號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僅根據形狀分類,就不僅有傳統的圓形傘,還有方形、翼型、雙錐形、帶條形、導向面型以及旋轉型等等。現代降落傘操控性方面也提升不少,有些種類甚至可以跟滑翔機相媲美,可大大降低空降兵的散佈率。

▲現代滑翔傘表演

此外,直升機的發展成熟也讓滑翔機的優勢不再,直升機憑藉強大的低空、低速(懸停)性能,不僅可全面替代滑翔機的機降運輸功能,而且還具備偵查打擊、醫療救護、指揮控制、通訊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等方面,用途十分廣闊。時至今日,“機降”概念一般是指直升機機降,而非滑翔機機降了。

▲現代直升機機降

冷歷史觀認為,雖然現代空降兵已經基本不再使用滑翔機機降的方式,但並不代表滑翔機徹底退出了歷史額舞臺。由於其易操作性、輕便、便宜等特點,滑翔機在民用、體育等方面的價值依然巨大,尤其是加裝動力系統後的滑翔機,更是可以滿足入門級的航空訓練及使用,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滑翔機需要一定的場地來著陸,守軍只要在地面上佈滿障礙物,滑翔機就無計可施了。

除此之外,滑翔機其他的缺點也非常多:首先作為“一次性用品”,滑翔機製造往往相對粗陋、可靠性差,機身防護往往不夠,無法為乘員提供基本的防護;其次滑翔機速度太慢(200千米/小時左右),容易被防空火力集中重點“照顧”,傷亡很大;還有就是滑翔機因為缺乏動力、通訊及武器設備,在滑翔時無法反擊敵軍戰機,只能任人宰割。

縱觀整個二戰期間,雖然滑翔機曾獲得了很多輝煌的戰果,但隨著人們對滑翔機弱點的掌握,滑翔機空降兵也遭遇了很多非常慘重的損失,使用滑翔機空降作戰成為越來越冒險和雞肋的選擇。

3.大型運輸機及重武器空降技術抵消了滑翔機的運輸優勢

二戰時期之所以大規模採用滑翔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時候飛機製造技術還不發達,當時的運輸機性能有限。二戰前期大部分軍用運輸機僅能搭載10-15名士兵,二戰中後期德軍主要運輸機為容克-52,僅能搭載傘兵約20人;當時美軍的主要運輸機型為C-47,也同樣只能搭載20名傘兵;美軍C-46比C-47稍大,也只能搭載30名傘兵而已。正是由於當時運輸機機艙容量十分有限,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再拖拽著滑翔機以增加出動效率。(當時一架滑翔機可搭載20人左右,有些型號甚至可以搭載坦克等重武器)

▲滑翔機由飛機牽引起飛瞬間

但隨著飛機科技、工藝的快速發展,現代大型運輸機早已脫胎換骨,運載容積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如俄羅斯伊爾-76一般可運送120名傘兵,美國C-17、C-130H等均可運送百名以上的士兵,這些現代大型運輸機可搭載坦克、裝甲車、榴彈炮等重型武器,且隨著重武器空降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現代大型運輸機的運輸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等各方面均遠遠好於滑翔機。

▲現代大型運輸機具備強大的人員和物資投送能力

4. 降落傘的完善及直升機機降抵消了滑翔機的操控優勢

初期的降落傘功能比較單一,而且難以操作,因此往往只能隨風而散,容易造成落點分散、難以迅速聚攏形成戰鬥力的後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降落傘的型號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僅根據形狀分類,就不僅有傳統的圓形傘,還有方形、翼型、雙錐形、帶條形、導向面型以及旋轉型等等。現代降落傘操控性方面也提升不少,有些種類甚至可以跟滑翔機相媲美,可大大降低空降兵的散佈率。

▲現代滑翔傘表演

此外,直升機的發展成熟也讓滑翔機的優勢不再,直升機憑藉強大的低空、低速(懸停)性能,不僅可全面替代滑翔機的機降運輸功能,而且還具備偵查打擊、醫療救護、指揮控制、通訊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等方面,用途十分廣闊。時至今日,“機降”概念一般是指直升機機降,而非滑翔機機降了。

▲現代直升機機降

冷歷史觀認為,雖然現代空降兵已經基本不再使用滑翔機機降的方式,但並不代表滑翔機徹底退出了歷史額舞臺。由於其易操作性、輕便、便宜等特點,滑翔機在民用、體育等方面的價值依然巨大,尤其是加裝動力系統後的滑翔機,更是可以滿足入門級的航空訓練及使用,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